云峰山又名文峰山,林壑尤美,景色秀麗,春桃、夏槐、秋楓、冬松堪稱四時美景。其山峰一石突兀,兩側(cè)各有一矮峰,宛若文房中的筆架,故俗稱筆架山。云峰山海拔326米,正所謂“山不在高,有文則名”,公元511年,時任光州(州治今萊州)刺史的北朝大書法家鄭道昭所刊刻的21處摩崖掩映在此山的幽徑密林之中,距今已逾1500年矣。其中以《鄭文公碑》、《論經(jīng)書詩》、《觀海童詩》等最為著名,被譽為“隸楷之極”,是我國書法藝術寶庫中的珍品。
另有宋明清刻石20余處,形成了錯落山中的天然碑林。清代中葉以后,碑學日盛,云峰刻石受到學界和書家的高度關注及重視。清代學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提出了“北碑體多旁出,《鄭文公碑》字獨真正,而篆勢、分韻、草情畢具”的論段;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云峰山石刻體高氣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嘯樹,海客泛槎,令人想象無盡”。將云峰刻石列為“妙品之上”;葉昌熾更是推崇備至,《語石》中說“鄭道昭云峰山上下碑及《論經(jīng)詩》諸刻,上承分篆,化北方之喬野,如篳路藍縷,進于文明,其筆力之健,可以剸犀兕,搏龍蛇,而游刃于虛,全以神運。唐初歐、虞、褚、薛諸家,皆在籠罩之內(nèi)。不獨北朝書第一,自有真書以來,一人而已”。碑派大家趙之謙、日本書家吉田苞竹等也是推舉鄭道昭為“古今一人”。
1986年云峰山摩崖石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書協(xié)等單位相繼舉辦過云峰諸山北朝刻石學術討論會、全國書學討論會、第二屆云峰刻石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云峰刻石1500年等活動,也促成了眾多云峰刻石研究著作的相繼問世,使云峰刻石在國內(nèi)外學術界、書法界的影響不斷擴大。
特色景觀:觀日、觀海、聽濤,《鄭文公碑》
用時參考
3小時
門票
35元
開放時間
8:30-17:00
景點位置
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市區(qū)南7.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