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橋街道 | 隸屬:黃巖區(qū) |
區(qū)劃代碼:331003008 | 代碼前6位:331003 |
行政區(qū)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浙J |
長途區(qū)號:0576 | 郵政編碼:318000 |
轄區(qū)面積:約20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2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聯(lián)豐堂村 | ~205 | 村莊 | 村在山嶺頭,上有一座廟(堂),因涼爽臨風,俗呼臨風堂,后諧音寫作聯(lián)豐堂![詳細] |
螺嶼村 | ~206 | 村莊 | 因村東有一螺形小山(或叫嶼山),故名。民國時屬三童鄉(xiāng)第十一、十二保。1951年為三童鄉(xiāng)螺嶼村。1956年為高橋鄉(xiāng)紅星高級社。1961年為高橋公社紅星大…[詳細] |
勝利村 | ~210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勝利村位于黃巖區(qū)高橋街道西北部由灘頭、蔣屋、官莊三個自然村組成的全街道第一大大行政村,全村地域面積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39畝,水域面積71…[詳細] |
下浦鄭村 | ~217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下浦鄭村位于高橋街道東北面,距主城區(qū)不到4公里。東與南城街道義屋村交界,南與院橋鎮(zhèn)前王村相連,西接八份、坦橋村,北臨大埭、杏林村。全村共有1183人,…[詳細] |
大埭村 | ~218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全村地域1005畝,其中耕地405畝,山林12畝,水域50畝,居民區(qū)120畝。
全村404戶,總人口1189人;到 2012年12月31日為…[詳細] |
杏林村 | ~219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相傳古時有成片杏樹,故名。民國時屬三童鄉(xiāng)第五保。1951年為高橋鄉(xiāng)杏林村。1956年為高橋鄉(xiāng)五星高級社。1961年為高橋公社杏林大隊。1983年稱高橋…[詳細] |
高橋頭村 | ~231 | 主城區(qū) | 以高橋頭街得名。古為灘頭街,后在街東北的黃樂捷徑上建有一座石橋,稱為高橋,因街在橋的上頭,故名高橋頭![詳細] |
三童岙村 | ~232 | 村莊 | 三童岙口、三童岙里和雙聯(lián)3村合并,以三童山得名。明萬歷《黃巖縣志》:“三童山,在縣西南一十七里。舊志云,山有三峰各高十余丈,遠望似童子!![詳細] |
石牛渡村 | ~233 | 村莊 | 石牛渡村位于高橋街道轄區(qū)的東北角,與西城街道嶺下殿接壤,交通便利。全村288戶,戶籍人口900人,常住人口則為1044人,村兩班子成員 6 人,黨員2…[詳細] |
瓦瓷窯村 | ~234 | 村莊 | 宋時,該地瓷器生產十分發(fā)達,遠近聞名,并有“九龍透天”民間傳說,瓦瓷窯村由此得名。1981年5月窯址被定為省級文保單位。…[詳細] |
高豐村 | ~235 | 村莊 | 車下洋村和胡家灰村合并,東瀕永豐河和高速出口(擬建),故名![詳細] |
東星村 | ~236 | 村莊 | 以東升小學諧音得名,5個自然村象五顆星星一樣緊緊圍繞,寓意美好和希望![詳細] |
地名由來:
黃樂捷徑在永豐河上建有石橋,取名高橋。
榮譽排行:
2011年12月,高橋街道被命名為第三批浙江省省級生態(tài)街道。
基本介紹:
高橋街道位于黃巖區(qū)東南部。東北界南城、西城街道辦事處,東南接院橋鎮(zhèn),西南鄰沙埠鎮(zhèn),西北連澄江鎮(zhèn)。辦事處所在地屬八份村,距黃巖城區(qū)僅8公里。全街道面積約20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60個自然村,人口總數(shù)2.2萬人。郵編:318025。
高橋街道
歷史
高橋原以鄉(xiāng)政府所駐地高橋頭得名,1949年4月屬院橋區(qū)稱三童鄉(xiāng); 1951年分設為高橋、三童兩鄉(xiāng); 1956年春三童鄉(xiāng)并入; 1958年10月稱高橋大隊(1959年4月改稱高橋管理區(qū),均為鄉(xiāng)級); 1961年9月為高橋人民公社(1969年5月改稱高橋公社革委會,1981年7月稱高橋公社管委會); 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區(qū)內重名而更名為高橋
歷史沿革:
清時屬三童鄉(xiāng),清光緒年間屬22都1-2圖,24都1圖。
民國時期屬院橋區(qū)三童鄉(xiāng)。
1949年4月仍稱三童鄉(xiāng)。
1951年分設為高橋、三童兩鄉(xiāng)。
1956年春撤三童鄉(xiāng),并入高橋鄉(xiāng)。
1958年10月改為高橋大隊,1959年4月設高橋管理區(qū)。
1961年9月為高橋人民公社。
1969年5月為高橋公社革委會。
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與溫嶺高橋重名,根據國務院(1979)305號文件規(guī)定,經臺州行署批準于198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