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瓦馬彝族白族鄉(xiāng) | 隸屬:隆陽區(qū) |
區(qū)劃代碼:530502207 | 代碼前6位:530502 |
行政區(qū)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云M |
長途區(qū)號:0875 | 郵政編碼:678000 |
轄區(qū)面積:約192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1.1萬人 |
人口密度:約5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個社區(qū)、19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瓦馬社區(qū)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村委會駐地瓦馬街。瓦馬,源于原街子建在兩個龍洞之間,取名“雙龍街”。因當(dāng)時趕集人經(jīng)常打架斗毆,后有一位地理先生路過說,此街在這里不好,應(yīng)該往下建,后改…[詳細(xì)] |
河?xùn)|村 | ~202 | 村莊 | 原村委會駐地為河?xùn)|,本村位于沖江河?xùn)|岸,故名。…[詳細(xì)] |
棉戛村 | ~203 | 村莊 | 本村原種過棉花,因長勢不好,當(dāng)?shù)胤Q“戛”,故名棉戛。…[詳細(xì)] |
白巖村 | ~204 | 村莊 | 本村后方有一座白色大巖子,后有人家遷來居住,形成上、下兩個村落,此村居上,故名。白巖,為區(qū)域地名,包括上、下白巖兩個村![詳細(xì)] |
谷米村 | ~205 | 村莊 | 因本村所在的山藤條較多,稱為“長篾山”。1957年糧食增產(chǎn),包谷與大米堆積成山,故改名為谷米山,村寨也更名為谷米村。谷米分大小兩寨,此村人多寨大,稱為…[詳細(xì)] |
拉攀村 | ~206 | 村莊 | 該地位于怒江東岸半山腰的洼子之中,路又險又陡,行人必須拉著樹枝攀蹬,稱為“拉攀”。后有人家遷來居住,以此為村名![詳細(xì)] |
山心村 | ~207 | 村莊 | 此村周圍山多,本村坐落在一座形似心臟的山中間,俗稱山心![詳細(xì)] |
下里濯村 | ~208 | 村莊 | 相傳,明末清初有地理先生從保山壩看地脈看到此處,用杵棍戳了上下兩個地方,說此地風(fēng)水好,后有人家遷來這兩個地方居住,此村居上,以此稱為“上里濯”。濯,應(yīng)…[詳細(xì)] |
上里濯村 | ~209 | 村莊 | 相傳,明末清初有地理先生從保山壩看地脈看到此處,用杵棍戳了上下兩個地方,說此地風(fēng)水好,后有人家遷來這兩個地方居住,此村居上,以此稱為“上里濯”。濯,應(yīng)…[詳細(xì)] |
掌上村 | ~210 | 村莊 | 本村地形似手掌,俗稱“掌上”,故名。民國末期屬保山縣汶上鎮(zhèn)第二保;1950年為掌上行政村;1951年為掌上鄉(xiāng);1958年屬汶上公社為掌上管理區(qū);196…[詳細(xì)] |
黑巖洼村 | ~211 | 村莊 | 本村坐落于山麓洼地,村旁有一黑色巖石,故名黑巖洼。…[詳細(xì)] |
汶上社區(qū) | ~212 | 村莊 | 本村山形呈半園形,該地俗稱“灣上”,后本村文人嫌其稱俗,又據(jù)村后有三眼泉,以水汶之義稱為汶上,故名![詳細(xì)] |
安邦村 | ~213 | 村莊 | 本村位于安邦山,以此為村名。安邦,該山地形像一張量米斗,稱為“安斟”,演變?yōu)椤鞍矌汀保蟾麨椤鞍舶睢。地形像量米斗,取俗語的計量單位之意![詳細(xì)] |
秧草村 | ~214 | 村莊 | 本村東南側(cè)有一池塘,有較多秧草,俗稱“秧草塘”,后演變?yōu)椤把聿荨。?a href=/yunnan/longyangqu_wamayizubaizuxiang_yangcaocun.html class=blue>[詳細(xì)] |
小河村 | ~215 | 村莊 | 村委會駐地小河村。本村旁有一條小河,故名![詳細(xì)] |
小水井村 | ~216 | 村莊 | 本村后有一較小的水井,故名。民國末期屬保山縣十區(qū)汶上鎮(zhèn),1950年屬十區(qū)汶上鎮(zhèn)小水井行政村;1953年屬十三區(qū)掌上鄉(xiāng);1958年屬汶上公社小河管理區(qū);…[詳細(xì)] |
搭板橋村 | ~217 | 村莊 | 本村南有一道用木板搭成的橋,稱為“搭板橋”,故名![詳細(xì)] |
上拉堡村 | ~218 | 村莊 | 相傳苗族過去在此游獵,筑土堡游居,俗稱拉堡,分上、下兩寨,此村居上,故名。拉堡,為區(qū)域地名,包括上、下兩個村![詳細(xì)] |
下拉堡村 | ~219 | 村莊 | 相傳苗族過去在此游獵,筑土堡游居,當(dāng)?shù)胤窖苑Q為“拉堡”,分上、下兩寨,此村居上,故名。拉堡,為區(qū)域地名,包括上、下兩個村![詳細(xì)] |
新民村 | ~220 | 村莊 | 相傳,明洪武年間,居民由江蘇單陽遷來此地落地,此地水源豐富,到處長有香菜,俗稱“香菜塘”,后開墾農(nóng)田,更名為“香菜田”。后當(dāng)?shù)卮迕駥ι钣忻篮迷竿非蟆?a href=/yunnan/longyangqu_wamayizubaizuxiang_xinmincun.html class=blue>[詳細(xì)] |
巖腳村 | ~221 | 村莊 | 本村在巖子腳,故名。民國末期屬保山縣第十區(qū),汶上鄉(xiāng)、拉堡第五甲;1951年屬第十一區(qū)新民鄉(xiāng);1954年屬汶上鎮(zhèn)新民鄉(xiāng);1958年屬汶上公社松坡管理區(qū);…[詳細(xì)] |
地名由來:
原名雙龍街,后因?qū)γ娴耐呶魃接幸蛔讕r子像一匹奔騰的駿馬往東北而去,得名瓦馬街。
基本介紹:
保山市轄鄉(xiāng)。1966年設(shè)瓦馬公社,1988年改瓦馬彝族白族鄉(xiāng)。位于市區(qū)西北,距市區(qū)122公里。面積192平方公里,人口1.1萬,白、彝、苗等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80%。轄瓦馬、棉戛、谷米、河?xùn)|、白巖、拉攀、山心、黑巖洼、掌上、上里濯、下里濯11個行政村。是邊遠(yuǎn)高寒山區(qū),怒江過境,但河床低,人畜飲水困難,畜牧業(yè)收入占農(nóng)業(yè)產(chǎn)值的19.2%。糧食作物以包谷為主,宜種核桃、油桐、梅子等經(jīng)濟(jì)林木。有藥材和野生動物資源。
榮譽(yù)排行:
2022年2月,云南省愛衛(wèi)辦命名瓦馬彝族白族鄉(xiāng)為2021年度云南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
文化旅游:
瓦馬建街碑和村規(guī)碑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qū)瓦馬鄉(xiāng)瓦馬社區(qū)瓦馬街,年代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瓦馬建街碑和村規(guī)碑為不可移動文物。
新民靈巖寺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qū)瓦馬鄉(xiāng)新民村委會新民村南禾木坪梁子,年代為明-清。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新民靈巖寺為不可移動文物。
汶上朱家大院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qū)瓦馬鄉(xiāng)汶上社區(qū),年代為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汶上朱家大院為不可移動文物。
汶上九姓家廟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qū)瓦馬鄉(xiāng)汶上社區(qū),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汶上九姓家廟為區(qū)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孫足河口遠(yuǎn)征軍碉堡(怒江抗日碉堡群)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qū)瓦馬鄉(xiāng)谷米村孫足河口江邊陡坡臺地上,年代為1942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孫足河口遠(yuǎn)征軍碉堡(怒江抗日碉堡群)為省級文
歷史沿革:
清末時期,屬北沖伙頭地。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汶上鎮(zhèn)。
1950年,屬十區(qū)汶上鎮(zhèn),為瓦馬等行政村。
1952年,屬汶上區(qū),為瓦馬等鄉(xiāng)。
1958年,屬瓦馬公社,為瓦馬管理區(qū)。
1963年,設(shè)瓦馬等6公社。
1966年,合并為瓦馬公社。
1984年,瓦馬公社改瓦馬區(qū)。
1988年,區(qū)改鄉(xiāng)。
2005年10月,設(shè)瓦馬彝族白族鄉(xiāng)。
區(qū)劃: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qū)·瓦馬彝族白族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