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吐峪溝鄉(xiāng) | 隸屬:鄯善縣 |
區(qū)劃代碼:652122202 | 代碼前6位:652122 |
行政區(qū)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新K |
長途區(qū)號:0995 | 郵政編碼:838000 |
轄區(qū)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2.1萬人 |
人口密度:1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11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洋海灣社區(qū) | ~001 | 村莊 | 寓意“打破舊傳統(tǒng),搶抓新機遇,迎接大發(fā)展,享受新生活,建設新農(nóng)村”,故名![詳細] |
蘇貝希夏村 | ~201 | 村莊 | 本村地處吐峪溝、洋海村河水上游,故維語稱蘇貝希夏,故名![詳細] |
吐峪溝村 | ~202 | 村莊 | 吐峪溝系維吾爾語,意為“路不通”,故名![詳細] |
吐峪溝克爾火焰山村 | ~203 | 村莊 | 吐峪溝系維吾爾語,意為”不通“,這里是指位于吐峪溝鄉(xiāng)的村子;克爾,維吾爾語意為”小山坡“;火焰山,位于吐峪溝鄉(xiāng)的一座山的名字,因《西游記》中的”三借芭…[詳細] |
團結村 | ~204 | 村莊 | 團結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潘家坎兒孜村 | ~205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此坎兒孜1773年系一姓潘的漢族人開鑿,故稱潘家坎兒孜。由于該坎兒井經(jīng)過的地方人口增多,故將坎兒井當作地名。…[詳細] |
澤日甫坎兒孜村 | ~206 | 村莊 | 1622年一位名字叫澤日甫的維吾爾族青年在此開鑿了一條坎兒孜,為紀念他,后來![詳細] |
洋海夏村 | ~207 | 村莊 | “洋!币鉃楹玫胤交蚺赃叺幕牡兀跋摹币鉃槌墙,故名。…[詳細] |
洋海村 | ~208 | 村莊 | 洋!,意為“好地方也意為旁邊的荒地,故名![詳細] |
堿灘坎村 | ~209 | 村莊 | 堿灘坎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幸福村 | ~210 | 村莊 | 幸福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杏花村 | ~211 | 村莊 | 杏花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地處山脈峽谷得名。吐峪溝維吾爾語為“狹窄”之意。
基本介紹:
新疆 鄯善縣轄鄉(xiāng)!巴掠鴾稀毕稻S吾爾語譯音,意為“不通”。1959年成立紅星公社,1978年更名吐峪溝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地處火焰山南麓,位于縣城西南,距縣城46公里。面積2 000平方公里,人口2.1萬。有維吾爾、漢、回等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90.8%。
轄英買里、洋海、吐峪溝夏、麻扎阿勒迪、 英尤庫日買里、蘇貝希、澤日甫坎、堿灘坎、麻增坎、潘家坎、同甘坎、火焰山坎12個村委會。
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為主,山北盛產(chǎn)糧、棉,山南盛產(chǎn)葡萄、哈密瓜,是縣干鮮葡萄、哈密瓜生產(chǎn)基地之一。古跡有吐峪溝千佛洞,春秋戰(zhàn)國古墓,還有明萬歷十六年(1588)開鑿的吐于胡坎兒(井)、澤日甫坎兒(井)等
文化旅游:
吐魯番吐峪溝千佛洞位于新疆吐魯番東南約55公里,屬鄯善縣吐峪溝鄉(xiāng)。原有洞窟94個,全部開鑿在吐峪溝溝口兩旁的高山峭壁上,現(xiàn)大部分洞窟已塌毀,僅有8個洞窟尚殘存部分壁畫。這里曾發(fā)現(xiàn)不少三,
歷史沿革:
1933年,為魯克沁區(qū)的三個村之一,1944年為惠悟鄉(xiāng),洋海和洋?矁舌l(xiāng)劃歸吐魯番管轄。
1950年為第四區(qū),到1959年公社化時,又聯(lián)合成立紅星人民公社,1978年更名為吐峪溝公社。
1984年成立吐峪溝鄉(xiāng)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