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平宜村 | 隸屬:北辛鄉(xiāng) |
區(qū)劃代碼:140821203212 | 代碼前6位:140821 |
行政區(qū)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qū):華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qū)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據(jù)村中古碑及壁畫原載:隋唐時該村處現(xiàn)址之西南,常年積水,可種蓮藕,旱垣育蓮誠為可貴,且寓蓮(連)生貴子意,因名蓮貴村。唐中葉村址北移,取平安相宜意,定名平宜。
基本介紹:
平宜村位于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南部的峨嵋?guī)X上,嶷山腳上。東離大嶷山四公里,西距黃河僅十公里之遙。地勢北高南低,宜產(chǎn)糧棉。
據(jù)史料及地質(zhì)考察,在殷商時就有人居住于此,秦漢時便形成了村落。這里十年九旱,人們盼雨心切,把“風伯神”俗稱為“老姑夫”,頂禮膜拜。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三日迎神賽會,唱戲三天,熱鬧非凡,祈雨十有九驗,不是大雨傾盆,便是甘露淋漓。延續(xù)至今在民間還留下一段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
平宜村原處于現(xiàn)址之西南,村中有一凹地即(夜晴湖、池岸)常年積水,可栽蓮藕,旱垣育蓮,誠為可貴,因取蓮(連)生貴子雙重之意,便命名為“蓮貴村”。隋唐時已成為一個很大的村落,村中有薛、柳、
歷史沿革:
1958年屬衛(wèi)星公社平宜管理區(qū);1961年屬北辛公社平宜大隊;1984年平宜大隊改為平宜村民委員會;2020年3月3日,依據(jù)臨政函〔2020〕8號,小陳村合并到平宜村,新村名為平宜村。
周邊相關:
平宜村附近有臨晉縣衙、臨猗傅作義故居、妙道寺雙塔、臨猗龍山仰韶文化遺址、臨猗縣王寮村猗頓陵、臨晉文廟大成殿等旅游景點,有臨猗蘋果、吳王渡黃河鱉、北景柿子、臨晉江石榴、臨猗石榴、臨晉醬玉瓜等特產(chǎn),有鑼鼓雜戲、“醬玉瓜”制作技藝、絳州鼓樂、萬榮笑話、鑼鼓雜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