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蘭公祠位于塱頭村塱西社。始建年代不詳,清嘉慶六年(1801年)、民國16年(1927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間三進(jìn),總面闊12.2米,建筑占地502平方米。人字封火山墻,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磚墻,花崗巖石腳,紅泥階磚鋪地。
始建年代不詳,清嘉慶六年(1801年)、民國16年(1927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間三進(jìn),總面闊12.2米,總進(jìn)深39.4米,建筑占地502平方米。人字封火山墻,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磚墻,花崗巖石腳,紅泥階磚鋪地。門前地坪寬闊,有一口半月形水塘,水塘邊有2棵粗壯的龍眼樹,樹下豎有旗桿夾兩對,分別為咸豐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鄉(xiāng)試第五名副榜黃湛瑩、咸豐三年(1853年)癸丑恩科考選第一名貢生黃庭槐所立。
頭門面闊三間12.2米,進(jìn)深兩間5.4米共九架,前廊雙步。前、后各兩根石檐柱。正脊飾群獅灰塑圖案。封檐板木刻成綢帶狀,緄邊紋飾繁復(fù),雕工精細(xì),分版塊雕刻,題材廣泛,主要有梅竹雀鳥、寶鴨穿蓮、魚蟹豐收、蝶戀花、雀鹿圖、蘭花、葡萄等,圖案精美;在圖案之間還陽刻有多種文字形體的詩句,其中有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鵲樓》,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廬山謠》,劉禹錫的《陋室銘》和“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中庭地自樹,梅鶴寒露乘;馨濕桂花(吟),夜月鳴永晝!钡取G袄攘杭転樵铝鹤龇,有如意紋飾柁墩承托斗栱。后檐柱為八角形的鴨屎石柱,下部駁接,把柱抬高。挑頭為青石人物雕刻,左右分別雕鑿“衣錦還鄉(xiāng)”、“觀音送子”造型。次間有蝦公梁、石獅、異形斗栱、雀替,石雕工藝精美。大門嵌寬1.9米花崗巖門夾,石門額陽刻“友蘭公祠”,上款陽刻“嘉慶六年辛酉(1801年)”,下款刻“孟冬吉旦重修”。設(shè)有中門,門面嵌高1.2米的花崗巖石腳,紅砂巖臺基,六級花崗巖石階。
第二進(jìn)接旨亭面闊一間3.9米,進(jìn)深一間3.7米共九架。4根石金柱承重,歇山頂;◢弾r條石鋪地。亭內(nèi)懸掛“芳徽克紹”木橫匾。據(jù)族譜記載,接旨亭是友蘭公的父親黃皞和五弟黃學(xué)準(zhǔn)父子兩鄉(xiāng)賢為接圣旨而建。
后堂面闊三間12.2米,進(jìn)深三間8.2米共十三架,前設(shè)四架軒廊。4根硬木金柱承重,柱礎(chǔ)為鴨屎石質(zhì)。后金柱間懸掛“紹賢堂”木橫匾,上款刻“民國十六年歲次丁卯(1927年)季冬吉日重修”,下款刻“二十七傳孫士芳書”。明間靠后墻設(shè)有神壇,上掛有黃皞夫婦畫像。后堂前帶兩廡,各面闊三間,六架梁卷棚頂,前設(shè)兩架軒廊。天井闊5.4米、深9.4米,花崗巖條石鋪地。
該祠供奉十五世祖黃學(xué)基(1468~1529),號友蘭,為鄉(xiāng)賢黃皞的長子。
2002年9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登記保護(hù)文物單位。
塱頭村:朗頭村委會位于炭步鎮(zhèn)城區(qū)西部,面積約6.25平方公里,下轄3個村民小組(朗中、朗東、朗西),總?cè)丝?330多人。朗頭南宋末年建村,因村莊建在低塱田附近的小山崗上,故名,2006年被花都區(qū)人民政府評為最佳歷史古村落,也是省級別的第一批古村落。朗頭村委會距離新華城區(qū)15公里,離炭步城區(qū)2公里,依托珠水皮帶廊下公路連接鎮(zhèn)區(qū)。農(nóng)業(yè)以種植水稻、蔬菜、花卉以及魚塘養(yǎng)殖為…… 塱頭村詳細(xì)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