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安山不僅是一代文化巨匠黃梨洲隱居、著述之處,還是黃氏墓地所在。虎山北坡,有梨洲父親黃尊素墓,旁有石獸。梨洲夫人葬于龍虎草堂之北。長子百藥葬尊素公墓左。四子壽兒和孫女阿迎、阿好也葬在化安山,故梨洲有“剡中十畝埋荒地,樹樹松林作怨聲”之句。
康熙二十七年,梨洲79歲時(shí),在化安山下的龍山東南麓自覓墓地,宮筑生壙,并作詩留存:“空谷登登相杵頻,野狐蛇鼠不相親。應(yīng)知難免高人笑,苦戀生身與死身“。梨洲還作《梨洲未命》、《葬制或問》篇告誡兒孫,他死后就用平時(shí)穿的衣服入殮,”一被一褥,安放石床,不用棺槨,不作佛事,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覡、銘旌,一概不用”。其用意是痛心明亡,“期于速朽,而不欲顯言其故也”。他還囑托兒孫,于墓前拜壇下水田“分作三池種荷花”,“相厚之至,以于墳上植梅五株”,再“有石條兩根,可移至我壙前作望柱,上刻:‘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風(fēng)節(jié);詔鈔著述,同虞喜之傳文’”。臨終前,梨洲再次作詩示百家:“筑墓于今已八年,夢魂落此亦欣然。莫教輸與鳶蟻笑,一把枯骸不自!。先生在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從儉而葬”,使百家不敢不遵也“。他長逝后,兒孫遵照遺囑辦理葬事,并由清初著名史學(xué)家鄞縣全祖望撰寫神道碑文,蕭山毛奇齡撰墓志銘。
1966年底,原墓被平毀。1981年,文物部門在原址根據(jù)原貌部分修復(fù),并公布為浙江省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近年,又遵照梨洲先生遺愿,在墓之左側(cè)開辟梅園,植梅二百多株;在墓之拜壇下開掘荷花池三個(gè),種上荷花;在墓道上建石亭一個(gè)。四周叢山巍巍,綠蔭蔽日,給人一種肅穆幽靜之感。幕座西北朝東南,與座落在虎山北坡的尊素墓相距200米,兩墓遙遙相對,象征著黃氏父子兩代浩然正氣、抗?fàn)幉磺囊簧?p>黃宗羲(1610.9.24-1695.8.12),漢族,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人。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學(xué)者稱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經(jīng)學(xué)家、史學(xué)家、思想家、地理學(xué)家、天文歷算學(xué)家、教育家!皷|林七君子”黃尊素長子。與顧炎武、王夫之并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陜西李颙、直隸容城孫奇逢并稱“海內(nèi)三大鴻儒”,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 黃宗羲詳細(x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