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下亭
湖心亭之東,是大明湖中最大的島,島上綠柳環(huán)合,亭閣掩映,歷史久遠的歷下亭就巍立于小島之上。小島面積約4160平方米。因歷下亭是名聞遐邇的海右古亭,所以人們也就習(xí)慣將整個小島及島上建筑統(tǒng)稱為歷下亭。因其南臨歷山(千佛山)故名歷下亭,亦稱古歷亭。
歷下亭建造年代久遠,位置也幾經(jīng)變遷。北魏至唐代,歷下亭在五龍?zhí)短,稱客亭,是官府為接迎賓客而建造的,唐初始稱歷下亭。早在開元年間就與杜甫在長安結(jié)為忘年交的李邕曾在歷下亭設(shè)宴款待杜甫及濟南名士,杜甫即席賦《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一首: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云山已發(fā)興,玉佩仍當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李杜宴飲賦詩歷下亭,使這海右古亭從此聲名遠揚,而“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一聯(lián),千百年來更成了濟南的驕傲。
到了唐朝末年,歷下亭逐漸廢圮。北宋又重建歷下亭,位置在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后。之后又幾經(jīng)興廢變遷,至清初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山東鹽運使李光祖在湖中島上現(xiàn)址重建歷下亭。亭在島中央,八柱矗立,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飛翹,攢尖寶頂,亭脊飾有吻獸。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欄,亭內(nèi)有石雕蓮花桌凳,以供游人休憩。二層檐下,懸掛清乾隆皇帝所書匾額“歷下亭”紅底金字。亭之西側(cè),有廳堂三間,紅柱青瓦,四面出廈,名“蔚藍軒”。軒西為寬闊的湖面,若值晴空萬里,則天藍藍,水藍藍,湖天一色,瑩如碧玉,故名蔚藍軒,亭之北有大廳五間,硬山出廈,花雕扇扉,曰“名士軒”。是歷代文人雅士宴集之地!懊寇帯比重翌~為清末書法家朱慶元書,楹聯(lián)“楊柳春風(fēng)萬方極樂,芙蕖秋月一片大明”,為郭沫若題寫。軒內(nèi)西壁嵌唐代北海太守、大書法家李邕和大詩人杜甫的線描石刻畫像及自秦漢至清末祖籍濟南的15位名士的石刻畫像。東壁嵌有清代詩人、書法家何紹基題寫的“歷下亭”詩碑,記述了他的好友陳弼夫和陳景亮重修歷下亭的經(jīng)過和他在山東看到的災(zāi)荒景況。
歷下亭之南,是大門,大門兩側(cè)是東西長廊。長廊東端是“臨湖閣”,北墻嵌有咸豐九年陳景亮撰、何紹基書《重修歷下亭記》石碣。長廊西端是“藕香品茗廳”,面闊三間,飛檐出廈。大門楹聯(lián)集杜甫詩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為何紹基手書,門上懸紅底金字“海右古亭”匾一方。大門東側(cè)有石碑橫臥,上刻“歷下亭”三字,乃清乾隆皇帝手書。大門西側(cè)有御碑亭,紅柱青瓦,四方尖頂,與西游廊相連,亭內(nèi)立有乾隆皇帝撰書的大明湖詩碑。
歷下亭東南側(cè),有古柳一株,巍立湖岸,枝干均已枯朽,卻又枯木重生,于枝干外皮處萌生嫩枝,鵝黃柔綠,令人憐惜。據(jù)考,古柳已逾160歲高齡,柳能長壽如此,實屬罕見。
整個歷下亭島,亭臺軒廊,錯落有致,修竹芳卉,點綴其間。夏日翠柳籠煙,碧波輕舟;秋日金風(fēng)送爽,荷花飄香,秀麗得讓人心醉,典雅得令人肅然。
交通
乘11、41、K11、K91、K95、K98路至大明湖西南門站下車步行可達
門票
無門票,需乘坐景區(qū)游船到達,每人20元
景點位置
濟南市歷下區(qū)大明湖路271號大明湖景區(qū)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