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山寺,又名虎頭寺。該寺位于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頂新鄉(xiāng)民樂村的虎頭山巔。距安岳縣城60公里,因“唐道佛骨禪宗更播于名山”造寺得名,該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間而盛于北宋。是集石刻文化、登山觀景、求知為一體的山岳型風景旅游區(qū)。
虎頭山脈層戀疊翠,群山拱襯,獨虎頭山雄踞其中,形似猛虎視諸峰。山上古道壁立,環(huán)山佛像林列。現(xiàn)寺存唐、宋摩崖造像63尊,共13窟,圓雕石像31尊,其中5至7米的8尊,1至4米的造像50余尊,碑刻19通,題記4處。造像數(shù)目雖不很多,但規(guī)模十分宏大,皆雕刻于頂峰絕壁,雄偉壯觀,藝術精湛,是極有價值的摩崖石刻精品。造像題材主要有毗盧佛與東岳大帝合窟(圖一)、毗盧佛(圖二)、觀音、大勢至(圖三)、文殊(圖四)、十二0神將(圖五)等。各造像多慈眉善目,神態(tài)安詳,寶冠裝飾,無一雷同;金剛、力士,則多呲牙咧嘴,殺氣騰騰。乾隆四十六年碑文云:“煉金丹,修舍利,道不離夫仁義。東青牛,西白馬,理本原于至城。所謂自作自受,曉于前而揚于后也。”此段文意最能說明此區(qū)“三教合一”之風。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文殊師利菩薩(圖四)高5至8米。觀音菩薩左手前伸,平托紗巾;大勢至菩薩左手內(nèi)曲置于胸前,五指并攏平托厚厚經(jīng)卷。文殊師利菩薩,左手托書外伸達1.5米,書和手重量超千斤,僅以高2.2米的垂地袈裟支撐,千年不毀,是古代匠師巧妙運用力學的佳作,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雕塑藝術與科學技術的完美結合。后巖壁上的0神龕內(nèi)造像呈半圓形,集中雕塑均高1.8米的十二個0神(圖五),皆甲胄鮮明,其手或提九仗劍,或執(zhí)便托杵;其頭或昂揚猛呼,或怒目扭頸;有的剖腹見心,有的捏拳定神,虎視眈眈,威猛剽悍,真心脧尋法場,虔誠拱衛(wèi)佛士。茗山寺南山頭上有一轉0塔。四方五層。各層皆有圓龕佛像,第一層四面皆刻卷曲發(fā)像。有題刻“佛日增輝,0常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茗山寺景區(qū)一年四季均可旅游,景區(qū)內(nèi)空氣清新,陽光明媚,是游覽、觀光、度假的絕佳境地。目前,茗山寺景區(qū)的食宿、交通、通訊都極為方便,是安岳旅游的必去之處。
所在市州:資陽市
地址:安岳縣頂新鄉(xiāng)
營業(yè)時間:8:00—19:30
旅游投訴電話:028—24520973傳真:028-24536626
郵政編碼:642350
頂新鄉(xiāng):安岳縣轄鄉(xiāng)。1929年設鼎新場,1932年改場為鄉(xiāng),1958年改頂新公社,1984年復置鄉(xiāng),1992年撤鄉(xiāng),1995年復置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40公里。面積30.4平方公里,人口1.6萬。通公路。轄中心、成鳳、民樂、貓壩、天成、青松、黑山銀巖、朝門、三洞、碉樓11個村委會。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水稻,兼產(chǎn)生姜、桐油、白蠟、棕片。古跡有名山寺和古建筑朱家經(jīng)堂等。.…… 頂新鄉(xiāng)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