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地區(qū)五臺縣東北隅,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與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齊名,為國內(nèi)外洲人所向往。五臺山座落于“華北屋脊”上,最高海拔達3058米。這里,峰巒連綿,山岳交錯,形如虎踞,勢如龍蟠,總面積為2837平方公里。五臺山由五座山峰環(huán)抱而成。五峰聳峙,高出云表,頂無林木,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名五臺。五臺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個臺頂,即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山巒層疊、溝壑縱橫、谷河漫流、林木聳翠,盆地與山巒交錯,形成一處色彩鮮明、氣候涼爽、適宜人們?yōu)g覽和避暑的風光寶地.
五臺山現(xiàn)存有唐代以來7個朝代的寺廟68座,其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主要有唐代建筑南禪寺、佛光寺,宋代建筑洪福寺,金代建筑延慶寺、巖山寺,元代建筑廣濟寺、三圣寺,明代建筑殊像寺、顯通寺、塔院寺、圓照寺、碧山寺等,清代建筑菩薩頂、鎮(zhèn)海寺及民國建筑南山寺、普化寺、龍泉寺、金閣寺、尊勝寺等。這些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反映了自唐代以來中國各個時期佛教建筑文化,是研究中國古代佛教建筑藝術(shù)的活標本,在中國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五臺山中心區(qū)臺懷鎮(zhèn)集中了數(shù)十座寺廟,作為五大禪處的顯通寺、菩薩頂、塔院寺、羅睺寺、殊像寺,為核心區(qū)古建筑群的靈魂,與周邊的碧山寺、圓照寺、金閣寺、南山寺、龍泉寺等幾十座寺廟共同構(gòu)成了及具氣勢的佛教建筑群,形成一片互相聯(lián)系、氣勢恢宏的古建筑群,完整的表現(xiàn)了明清鼎盛時期的建筑文化景觀。五臺山臺外重要建筑遺存保存完整。臺外寺廟星羅棋布,由于地處偏僻,歷史上香火時續(xù)時斷,同時也正因如此,才得以保存了唐、宋、金、元等幾個較早朝代的木構(gòu)建筑,如:唐建南禪寺大佛殿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木構(gòu)建筑,佛光寺東大殿是現(xiàn)存唐代建筑中規(guī)模最大的建筑,在中國與世界建筑史上皆居重要地位。北宋洪福寺大雄寶殿,金代延慶寺大殿與佛光寺文殊殿,元代廣濟寺大雄寶殿、巖山寺菩薩殿和三圣寺主佛殿等,都保留了當時建筑形制的重要特征,五臺山保存有自北魏以來的各種形制佛塔150余座;保存有自唐代以來的佛教造像146000余尊,以南禪寺和佛光寺唐代彩塑、殊像寺明代懸塑為代表的五臺山佛教雕塑是我國雕塑藝術(shù)方面的杰出代表作;保存有自唐代以來壁畫2380.1m2,最具代表性的有佛光寺東大殿的唐代壁畫和文殊殿的明代羅漢壁畫,以及巖山寺文殊殿四壁上御前承應畫師王逵于公元1167年(金大定七年)所繪的金代壁畫。五臺山早在北魏時期就已成為皇家道場,自北魏孝文帝開始,1000多年來共5個朝代9位皇帝18次至五臺山朝山拜佛。現(xiàn)存大量皇家道場的物質(zhì)遺存,包括各朝皇帝撰文碑碣40余通,題匾賜額67塊,御制詩詞300余首。北京時間2009年6月26日18時36分,當?shù)貢r間12時36分,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召開的第33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五臺山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項目正式通過,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至此,五臺山漫長的十年申遺路畫上了0的句號。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