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pn9gm"><meter id="pn9gm"></meter></b>

  • <li id="pn9gm"><meter id="pn9gm"></meter></li>
      <div id="pn9gm"><label id="pn9gm"></label></div>
    1. 您現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黃岡市 > 英山縣 > 紅山鎮(zhèn) > 白鋪村

      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紅山鎮(zhèn)白鋪村

      [移動版]
      地名:白鋪村隸屬紅山鎮(zhèn)
      區(qū)劃代碼:421124102208代碼前6位:421124
      行政區(qū)域:湖北省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行政級別:村車牌代碼:鄂J
      長途區(qū)號:0713 郵政編碼:438000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分類代碼:220

      地名由來:

      舊時英山東河水路四季通航,東河主河道流經東湯河,受虎形山阻擋,沿蛇形嘴東側折向西北,經蛇形咀末端又轉向東南,形成U字型河道。U字底部的大河灣,河道寬闊,水流平緩,是東河水道天然的碼頭,過往樹排、竹排大都在此?啃_打尖。后陸續(xù)有人沿河岸搭建草房為過往排工燒水做飯,漸漸成為店鋪。再后來有一家店鋪將草房改為瓦房,并將臨河的墻面用石灰刷白。從此排工們一轉過虎形山急彎,就能遠遠看見這家白色墻面的店鋪。因這家瓦房白墻的店鋪屋內干凈整潔,店堂寬敞,所以排工們,常常在出發(fā)時就相約到這家白色墻面的店鋪打尖。由于“白色墻面的店鋪”敘說起來有些麻煩,很快被排工們簡稱為“白鋪”。不久白鋪的稱呼便從水路流向陸地,周邊地區(qū)居民也以白鋪稱呼該地。時間一久白鋪名聲逐漸擴大,以致該河灣西岸大片地區(qū)都被稱為白鋪。1970年,在農業(yè)學大寨運動中,英山縣委組織實施了“斬斷蛇形咀,搬走虎形山”的工程,從此東河主干道從虎形山腳下直出,白鋪從此遠離河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白鋪歷來作為當地基層群眾自治組織駐地,且均以白鋪冠名,民委員會建立,白鋪亦在轄區(qū)之內,故名。

      基本介紹:

      白鋪村地處紅山鎮(zhèn)東部,離英山縣城僅8公里,版圖面積2.7平方公里。全村8個村民小組,410戶,1417人,耕地面積860畝,山林面積1300畝,茶葉面積120畝。2006年農民人平純收入1320元。白鋪村以高山陶大腦環(huán)繞,三一八國道貫穿,武英高速穿村而過,跨省服務區(qū)座落在此。交通便利,山青水秀,可謂世外桃源。

      白鋪村十年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縣直聯系單位的大力扶持下,全面實施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項目為載體,大力調整農業(yè)結構。在突出以板栗為主的農業(yè)格局的同時,穩(wěn)步發(fā)展茶葉,個體工商戶迅猛發(fā)展。農業(yè)產業(yè)優(yōu)勢明顯,農業(yè)經濟效益大幅提高。

      由于班子團結,

      +查看詳細白鋪村概況>>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屬廣聚里。

      民國時期屬城柳鄉(xiāng)。

      解放初期屬滿溪坪鄉(xiāng)。

      1955年后分為同心1、2、3、4四個初級社,屬第一區(qū)。

      1958年合并為同心1大隊,屬紅山公社。

      1961年屬紅山區(qū)。

      1975年屬紅山公社。

      1980年改名為白鋪大隊,屬紅山公社。

      1984年后改名為白鋪村村民委員會,屬紅山區(qū)滿溪坪鄉(xiāng)。

      1987年屬紅山鎮(zhèn)至今。

      周邊相關:

      白鋪村附近有吳家山森林公園、桃花沖森林公園南武當山風景區(qū)、英山四季花海景區(qū)、烏云山茶葉公園九龍島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等旅游景點,有英山蒼術英山桔梗、英山云霧茶、英山茯苓英山天麻、英山茶鄉(xiāng)雞等特產,有武當派秘傳內家拳法、英山纏花、英山花鼓團黃貢茶傳統制作技藝、英山采茶戲、工尺鑼鼓等民俗文化。


      還有3個地名與白鋪村同名:
      紅山鎮(zhèn)行政區(qū)劃: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91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欧美在线成人午夜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