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連兒灣鄉(xiāng) | 隸屬:臨洮縣 |
區(qū)劃代碼:621124205 | 代碼前6位:621124 |
行政區(qū)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甘J |
長途區(qū)號:0932 | 郵政編碼:743000 |
轄區(qū)面積:約115.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1萬人 |
人口密度:8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1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連兒灣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此地地形山大溝深,山路彎彎,連綿不斷,得名連兒灣,村委會駐連兒灣自然村,故名![詳細] |
潘家岔村 | ~202 | 村莊 | 因此村地處兩山的交岔處,居民以潘姓為主,故稱潘家岔,又因為村委會所在地,故名![詳細] |
花兒岔村 | ~203 | 村莊 | 此地多溝、多岔,形狀如花,得名“花兒岔”,故名![詳細] |
羊嘶川村 | ~204 | 村莊 | 該村位于一條較長而平坦的溝灘里,水草旺盛,當地人常在這里放羊,羊的嘶叫聲,四處可以聽見,得名“羊嘶川”,村委會駐該自然村,故名![詳細] |
三源村 | ~205 | 村莊 | 2004年11月由原繆家山、年家灣、滿鍋灘3個村合并組建,地名三源,故名。…[詳細] |
花麻灣村 | ~206 | 村莊 | 據此地山灣曾出現過一條花蟒,后因當地口語逐漸轉音為花麻,2014年11月將景灣、米家灣兩村合并后取名為花麻灣村,故名![詳細] |
東升村 | ~207 | 村莊 | 意為旭日從東方升起。1958年為站灘公社繆家山大隊東升生產隊,1961年公社體制化小為東升大隊。1983年2月為連兒灣鄉(xiāng)東升村至今![詳細] |
王西灣村 | ~208 | 村莊 | 意為王姓人在西面的山灣居住而形成的村莊,故名。…[詳細] |
簸箕灣村 | ~209 | 村莊 | 簸箕,為當地農用工具,因此山灣形似簸箕,且有居民居住在山灣里,得名簸箕灣,故名![詳細] |
翟家梁村 | ~210 | 村莊 | 翟姓人居住在山梁上而形成的村莊,該村莊又為村委會所在地,故名![詳細] |
大灣村 | ~211 | 村莊 | 此山灣面積較大,又有居民在此山灣居住,得名大灣,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此地山大溝深,灣道連綿不絕,故名。
基本介紹:
連兒灣鄉(xiāng)位于臨洮縣東部,距縣城39公里,距定西市區(qū)60公里,東鄰站灘鄉(xiāng)、南鄰渭源縣黎家灣鄉(xiāng)和祁家廟鄉(xiāng)、西接龍門鎮(zhèn)、北接峽口鎮(zhèn),省道311線橫貫全境,全鄉(xiāng)海拔2200—2662米,年平均氣溫5.7℃,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無霜期140天。鄉(xiāng)域面積147平方公里,全鄉(xiāng)轄11個村、121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4464戶15239人,常住人口3050戶12107人,6個月以上在外居住就業(yè)3132人,現有耕地面積10.1萬畝,人均耕地6.5畝,全部為旱地。主導產業(yè)以馬鈴薯和中藥材兩大特色產業(yè)為主,其中,馬鈴薯種植6.8萬畝、中藥材種植2.2萬畝。
歷史沿革:
1953年成立羊嘶川鄉(xiāng),1958年并入站灘人民公社,1961年分設連兒灣人民公社,1983年改置為鄉(xiāng),正式命名連兒灣鄉(xiāng)。
區(qū)劃: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連兒灣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