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岐煉鐵廠舊址,原分布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占地面積約78平方米。原建筑由二座煉鐵爐、二根煙囪和柴油機動力房、熱風機房組成。六十年代建坦岐村小學時,拆除了南端的一支大煙囪和一座煉鐵爐。柴油機動力房位于北側,面闊兩間。屋面鋪小青瓦,硬山頂,用方形杉木椽,磚木混合結構。塊石壘砌臺基,室內地面用黃土夯實。前后檐磚墻中間砌磚垛,上置木桁架,桁架用斜梁承九根椽條,兩側用山墻承重,桁架外挑承挑檐檁。熱風機房位于柴油機動力房南側,原為單間券頂建筑,南北朝向,后頂部拆毀,改為桁架結構,F(xiàn)為磚木混合結構硬山頂建筑。屋面現(xiàn)狀為三角木桁架,上置五根小檁條。地基由塊石壘砌,室內地面為黃土夯實。煙囪位于熱風機房西側,與熱風機房之間有管道敷設于地表,
1935年冬至1936年,劉英、粟裕率挺進師進入珊溪一帶活動,和貧苦農民患難與共,開展革命斗爭,發(fā)展了黨的組織,建立了革命根據(jù)地。珊溪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文成縣珊溪鎮(zhèn)百成山,總投資250多萬元,其資金均由珊溪鎮(zhèn)黨委、政府自行籌集。紀念館占地面積20余畝,建筑面積678平方米,是1999年由原來的劉英紀念館重修并更名而成的。該館在修建的過程中,社會各界給予了大力支持,如館前后左右五個八角亭,是由溫州市鹿城區(qū)、瑞安市塘下鎮(zhèn)黨委等單位和胡秀益等人出資興建的。館的進出口是一個大花壇,對面的石階有216步,分三級直向廣場,其中第一級36步和第二級42步,寓意劉英于1942年時36歲壯烈犧牲。石階三級各設平臺,意為革命道路是波浪式前進,到最后必
百步巖摩崖題記位于文成縣珊溪鎮(zhèn)項竹垟村峭壁上(因珊溪水利樞紐工程淹沒此處,現(xiàn)切割搬遷至縣文物館庫房)。百步巖原名狗爬巖,懸崖陡壁,道路被阻,故前人捐資開鑿通道,直趨泰順境內。通道長88米,寬0.8-2米。路邊峭壁上刻鑿題記,從南宋至明共13處,其中一處多達200字,面積1.2米×0.6米。內容記載捐資鑿路、積德求子、游歷年事等。題記者籍貫分布頗廣,依稀可辨有太平縣(今溫嶺)、泰順縣、平陽縣、瑞安縣、青田縣、景寧縣等。因久經(jīng)風化,泥水流蝕,已難盡釋。
鯉魚山遺址位于文成縣珊溪鎮(zhèn)車站后山。鯉魚山三面臨水,孤臥飛云江邊,狀似鯉魚棲灘,唯南向跟羅山形成低平地帶。頂平坡緩,遺址分布在山頂,海拔約30余米,分布面積6000平方米。文物普查時,陸續(xù)發(fā)現(xiàn)石斧、石錛、石簇、石刀、石鑿等石器多件。雖經(jīng)磨制,但顯得粗糙,質地均呈青黑色。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