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下村LǐngxiàCūn
行政村以駐地嶺下自然村得名。歷屬禎埠鄉(xiāng),2002年原李村行政村并入嶺下行政村,2006年北山灘坑電站移民遷嶺下建有嶺安小區(qū)。地處禎旺港和大溪匯合處北面山腳。距禎埠鄉(xiāng)政府駐地西面1.7公里。東鄰小群村,南鄰兆莊村,西鄰王村村,北鄰錦水村。常住人口1661人,面積12.46平方公里。下設(shè)21個村民小組,轄嶺下、大井頭、李村、黃底坑、上湖、塘下、楓樹后、嶺安小區(qū)8個自然村(小區(qū))。
嶺下Lǐngxià
此地前有田垟,后有山嶺,因村居座落在山嶺腳而得名,系嶺下行政村駐地。東鄰洪埠,南鄰石坑,西鄰黃底坑,北鄰大井頭。
大井頭Dàjǐngtóu
因當?shù)赜幸豢谟执笥稚畹墓啪妹。歷屬嶺下行政村。東鄰洪埠,南鄰嶺下,西鄰廟養(yǎng),北鄰柴路。
李村LǐCūn
相傳,早年因有個呂姓法師到此地定居取名呂村,后呂姓人亡,李姓遷入改稱李村。原為李村行政村,2002年并入嶺下村。東鄰黃底坑,南鄰塘下,西鄰上湖,北鄰廟養(yǎng)。
黃底坑Huángdǐkàng
因村居座落在嶺下至李村坑岙底(里)頭始名岙底坑,后以“岙”與“黃”的方言諧音改稱現(xiàn)名。原屬李村行政村,2002年并入嶺下村。東鄰嶺下,南鄰溪流,西鄰黃坦,北面靠山。
上湖Shànghú
因村居位于當?shù)厣教辽鲜,以方言“山塘”稱“湖”得名上湖,又稱上徐屋。原屬李村行政村,2002年并入嶺下村。東鄰李村,南鄰塘下,西鄰橫坦,北鄰臘口。
塘下Tángxià
因村居位于當?shù)厣教料率锥妹。原屬李村行政村?002年并入嶺下村。東鄰石坑,南鄰塘下坑,西鄰楓樹下,北鄰李村。
楓樹后Fēngshùhòu
相傳早年,因當?shù)卮蹇谙率子幸豢么髼鳂涠妹T瓕倮畲逍姓澹?002年并入嶺下村。東鄰塘下,南鄰下壟,西鄰定宅,北鄰上湖。
嶺安小區(qū)Lǐngānxiǎoqū
該小區(qū)位于嶺下自然村,2006年因北山灘坑電站移民遷此地而建立,屬縣內(nèi)有土安置點,共安置了北山鎮(zhèn)、嶺根鄉(xiāng)、萬阜鄉(xiāng)第二四水平年移民、清庫影響與滑坡體塌岸及后續(xù)安置人員336戶967人,有宅基地435間,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F(xiàn)有人口1012人。以“嶺安”命名,意含家居嶺下,一生平安。面積0.42平方公里。
塘下坑Tángxiàkàng(廢村)
自然村因座落在當?shù)厣教料率卓舆叾妹。原屬李村行政村?002年并入嶺下村。2010年整體搬遷,現(xiàn)無人居住。
岙門’àomén(廢村)
因自然村座落在當?shù)厣结忸^而得名。原屬李村行政村,2002年并入嶺下村。2007年整體搬遷,現(xiàn)無人居住。
廟養(yǎng)Miàoyǎng(廢村)
相傳早年此地山中因有一座保佑當?shù)仫L調(diào)雨順的古廟而得名。原屬李村行政村,2002年并入嶺下村。2007年整體搬遷,現(xiàn)無人居住。
柴路Cháilù(廢村)
地處高山,因當?shù)赜幸粭l通往山頂頭的柴路而得名。原屬李村行政村,2002年并入嶺下村。2009年整體搬遷,現(xiàn)無人居住。
菖浦塘Chāngpǔtáng(廢村)
因舊時嶺下村有個盛長端午節(jié)用來插在家門口辟邪菖蒲水塘以“菖蒲”與“菖浦”的方言諧音而得名。原屬李村行政村,2002年并入嶺下村。2007年整體搬遷,現(xiàn)無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