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pn9gm"><meter id="pn9gm"></meter></b>

  • <li id="pn9gm"><meter id="pn9gm"></meter></li>
      <div id="pn9gm"><label id="pn9gm"></label></div>
    1.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聊城市 > 陽谷縣旅游

      陽谷縣文物古跡介紹

      1、聊城獅子樓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聊城獅子樓
        位于陽谷縣舊城中央十字街首。按《-》、《水滸傳》,初稱獅子橋下大酒樓獅子街橋下大酒樓,系武松斗殺西門慶處,后稱獅子樓。創(chuàng)修年代無考。原為二層土樓,1958年重修為二層磚木結構仿古式樓房,上、下各5間,總高15.5米。陽谷縣獅子樓建于北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稱之為“世界為數(shù)不多的酒樓”。一部《水滸》傳遍民間,“獅子樓武松斗殺西門慶”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為深化獅子樓的旅游特色。關于獅子樓的來歷,當?shù)亓鱾髦@樣一個傳說:宋仁宗年間,陽谷縣人口興旺,買賣繁榮,店鋪林立,在陽谷城西街隅首上,有一中藥鋪,掌柜的叫趙潤春,膝下無兒,只有一女名為秀姑,父女經(jīng)營藥鋪,童叟無欺買賣昌順。當?shù)貝喊晕鏖T慶看上秀姑秀色,派人殺害了趙潤春,霸占了藥鋪和秀姑。成親之夜,秀姑為報殺父之仇,灌醉西門慶,關在屋里,點火燒屋,然后-……[詳細]
      聊城陽谷景陽岡旅游區(qū)
        景陽岡旅游區(qū),是《水滸傳》中描述的武松打虎處,也是龍山文化城遺址所在地,是水滸旅游線上的重點景區(qū)。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xiāng)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湖心島、釣魚臺、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場等20余處。景區(qū)北部有湖面百余畝,可供游客垂釣、劃船。景區(qū)娛樂項目有山東快書、虎斗雞、抵羊、戲曲、武術表演等!拔渌纱蚧⑻帯笔疄槟纤螘r期所立。山神廟:已有200余年的歷史,廟內(nèi)塑有武松打虎造像。廟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景陽岡”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書法家楊萱庭書寫的高3米的“虎”字碑。虎嘯亭:位于景區(qū)西部,六角單檐,由徐悲鴻的夫人、書法家廖靜文題名。碑林:在山神廟以北。因武松打虎的故事廣為流傳,故到景陽岡參觀旅游的學術界名人大都在此題詞、賦詩……[詳細]
      蚩尤陵旅游區(qū)
        蚩尤陵是以祭祀人文始祖蚩尤為核心的景區(qū),位于陽谷縣十五里園鎮(zhèn),是中華各族人民朝拜人文始祖蚩尤的圣地。蚩尤陵占地面積為206畝,分為祭祀?yún)^(qū)、陵寢區(qū)及文化展覽區(qū)三部分。祭祀?yún)^(qū)主要景點有陵門、蚩尤神像雕塑、祭祀廣場、祭祀臺、蚩尤寶殿等。陵寢區(qū)主要有楓林區(qū)、蚩尤碑亭、蚩尤墓葬和望樓等。展覽區(qū)主要有東夷文化展覽館、農(nóng)耕文化展館等。蚩尤冢,在陽谷縣十五里園鎮(zhèn)葉街村東首;考s50米見方,上部為半球形隆起。1974、1994、2006年分別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冢的高度為7.6米,其中地上部分高4.1米,地下部分高3.5米。最下層2.1米為大汶口文化(兼有少量仰韶文化),中間4米為龍山文化,最上層1.5米為漢朝時期的文化。冢外有一座東南西北方向寬150米、西南東北方向長400米,面積約6萬平方米的龍山文化城……[詳細]
      4、陽谷文廟 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陽谷文廟
        陽谷文廟,座落在景陽岡酒廠居民小區(qū)。距老城大隅首約200米,南臨紫石街,北鄰棋盤街,東鄰獅子樓園區(qū),西鄰景陽岡酒廠居民區(qū)。文廟即孔廟,又稱圣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元明以后通稱文廟。舊制,“府州縣皆建孔子廟庭而學官附焉!币驗榕f時儒學都設在孔廟,所以又稱廟學,是一個地方的最高學府。陽谷文廟最早建筑年代,可考的有舊縣志所載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的一篇碑記《陽谷縣重修廟學記》,距今也已經(jīng)900余年。元、明、清時期曾多次重修。清乾隆年間,陽谷文廟主體建筑為大成殿,面闊5間,進深3間,東西長25米,寬15米,頂高13米。整座殿為磚木結構,殿外墻北、東、西3面用青磚砌成,南面為木制,殿內(nèi)雕梁畫棟,甚為壯觀。大成殿內(nèi)正座是泥塑孔子像,東西分塑顏回、子思和曾子、孟子“四大賢”(即“四配”)像。大成殿前……[詳細]
      5、陽谷海會寺 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陽谷海會寺
        海會寺清代古建筑群。坐落于陽谷縣阿城鎮(zhèn)東南隅。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后經(jīng)乾隆、光緒年間兩次擴建續(xù)修,形成了殿宇巍峨、樓閣連亙的清代典型古建筑群。為華北五大寺院之一。該寺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原有殿宇樓閣168間,2001年僅存81間。由大殿、戲樓、碑亭、千佛閣、劉公祠等部分組成。主體建筑既自成一體,又與整體結構協(xié)調融洽。建筑系采取北方傳統(tǒng)的民族形式,磚木結構,飛檐斗拱。寺內(nèi)尚存有碑刻、石雕、木雕、彩畫及康熙手書詩文,F(xiàn)經(jīng)住持僧人化緣修繕,又重現(xiàn)昔日光彩。海會寺位于山東省陽谷縣城東25公里的阿城鎮(zhèn)古運河畔,是華北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的寺院之一,由劉公祠、海會寺、運司會館三部分組成,包括山門、天王殿、千佛殿、鐘樓、鼓樓等十余處景點。海慧寺是清代典型的廟宇與會館相結合的建筑群,原為元代禮部尚書曹元用的故居,是國……[詳細]
      景陽岡龍山文化城遺址
        景陽岡龍山文化城遺址 位于景陽岡村以西。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吳汝祚首先在此發(fā)現(xiàn)了景陽岡遺址。1979年,聊城地區(qū)文物工作者對該遺址進行了選點試掘。在遺址北部清理出龍山文化灰坑1個、春秋墓1座;铱悠拭嬗星逦奈幕瘜,堆積厚約1.5米。上層為耕土,呈灰褐色,陶片、獸骨遍布;耕土層下為漢代、商周文化層;最下層為龍山文化堆積。出土了大量龍山文化中晚期的遺物,多為生活器皿;铱拥撞堪l(fā)現(xiàn)一完整牛骨架,似為祭品,對古代家畜飼養(yǎng)的起源、馴用、牲畜祭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還采集有小骨針、蚌刀、石刀、石斧等。春秋墓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東西長3.5米,南北寬2米,殘深3.2米。墓底中部有一長方形腰坑,坑內(nèi)殉狗一只,頭向東。墓內(nèi)出土遺物有陶、銅、骨器等共1770余件。1994年,聊城地區(qū)文物……[詳細]
      陽谷阿城故城(含古阿井)
        陽谷阿城故城(含古阿井)位于陽谷縣阿城鎮(zhèn)王莊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阿城故城始建年代不祥,春秋時期已屬齊國西邊的重鎮(zhèn)。直到漢代三國時期,均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晏子治阿”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此地。城址呈圓角方形,邊長2公里 ,周長8公里 ,面積4平方公里。城墻東南角和北城墻保存較好,其他部分城墻略高于地面。東南角城墻保存長約250米 ,地表上高度達14米 ,地表下2米 有余,寬近30米 。城墻斷面反映了城墻結構,由主體城墻和后期補筑而成。主體城墻為板筑棍夯,夯層平整,厚6-10厘米 不等。補筑部分位于城墻內(nèi)外皮處,夯質更好。此段城墻利用了大汶口、龍山時期文化堆積,夯土內(nèi)含有這時期的包含物,土呈灰色,且主體城墻疊壓在龍山時期夯土上。北城墻西端現(xiàn)存高達12米 ,夯質結構同東南角,也利用了早期文化堆積……[詳細]
      坡里暴動舊址
        坡里以東郭店屯、九都楊一帶,是貧困農(nóng)民集中的地方。在0員楊耕心等宣傳發(fā)動下,這里農(nóng)民的覺悟日益提高,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拆毀教堂、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口號。當時,陽谷韓莊一帶有一支韓建德領導的打擊土豪劣紳的農(nóng)民武裝,后來楊耕心與韓建德建立了聯(lián)系。楊耕心闡明0的主張,韓建德表示愿意跟0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在楊耕心、聶子政的具體指導下,由韓建德部和農(nóng)會會員組成了近百人的骨干武裝。1927年10月0東昌縣委(又稱魯西縣委)成立后,根據(jù)省委指示和魯西政治、經(jīng)濟形勢,決定在坡里舉行武裝-。1928年1月14日(舊歷丁卯年臘月二十二日)晚,韓建德、聶子政率領-隊伍利用教堂晚上要做“晚禱”,教徒可自由出入的有利時機,一舉攻進并占領全部教堂,將二三百人的護院、打手、主教、修女及教徒集中控制起來,繳獲長短槍……[詳細]
      9、迷魂陣
      迷魂陣
        “迷魂陣”村位于陽谷縣城東北6公里處。是一對奇特的小村。南村叫大迷魂陣,北村叫小迷魂陣。大迷魂陣村小,而小迷魂陣村大。小迷魂陣,一直保持著奇特的建筑格局,村莊的布局不是平面展開的,而是呈新月形,兩條主要街道按弧形由東北而向西南,斜斜曲曲,無固定的方向,斜度不一,定向各異,一條街的兩旁都稱堂屋(北屋)的,卻正好差90度。巷里混亂,無直胡同。街道交叉多呈T字型。平行者首尾不齊,而房屋則按照街道走向建造。由于變化不明顯,所以易將走向各異的房屋統(tǒng)統(tǒng)當成北屋,因而產(chǎn)生錯覺。不僅如此,村外各道路、田壟分布是斜的。這樣,街面、房屋、道路、地塊都是斜的,外來人入村,不論空間感(方向感)還是時間感都會產(chǎn)生錯覺。隨著街道斜曲和房屋的交錯,使人感到方向隨時在變,南北中有東西,東西中有南北。若以太陽定時間,在前街不……[詳細]
      ;鬯
        ;鬯,位于陽谷縣城東50華里,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據(jù)寺碑記載,清朝康熙年間所建,至今仍堅固如初。寺院占地近百畝,由劉公祠、;鬯、運司會館三部分組成。原有殿堂、僧房、樓閣200余間,現(xiàn)存81間。海慧寺作為寺院建筑,結構完整嚴謹。沿其中軸線從南往北依次為山門和前殿、中殿、大殿、三大殿及三進院落。山門三間,額匾上寫“;鬯隆比。山門外原有二個大石獅,其上建亭,稱為獅子亭。山門內(nèi)有泥像哼哈二將,高約一丈五尺。進山門即是前院,院內(nèi)東西兩側建有鐘鼓二樓。前殿三間,內(nèi)有二個佛龕,關帝與韋馱二神像南北相背而立,東西山墻分別立著四大天王。中院有中殿三間,為穿堂式建筑。殿中南向供彌勒佛,靠背北向供觀音菩薩。院內(nèi)各有平頂配房五間。后殿是正殿、即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木結構、磚登頂、是寺內(nèi)主體建筑,……[詳細]
      11、阿城故城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城故城址
        東阿古城遺址又稱阿城故城址位于陽谷縣阿城鎮(zhèn)西北隅王莊村西南。東阿古城遺址春秋時屬齊,稱柯邑,又稱阿邑,歷史上齊國晏子曾于此地任阿宰。秦改東阿,設置東阿縣,此城為治所。北魏時,東阿縣址東遷,此城漸為黃水淤廢,今存殘垣。東阿古城遺址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1500米,仰韶、龍山、漢代文化層厚約2.5米,多次有陶、銅、鐵等古器物出土。城的東南角和北城墻段保存較好,其他城墻也略高于現(xiàn)周圍地表。東南角城墻(當?shù)厝擞址Q南墻)保存長達250米,寬近30米,地表以上高14米,地表以下2米多,較完整地表現(xiàn)了城東南角轉角情況。斷面上反映著城墻結構,以主體墻和后期修補組成。主體墻為板筑棍夯,夯層平整,夯層厚6~10厘米不等。上面建有一座“陽谷縣阿城鎮(zhèn)革命烈士紀念碑亭”和“李皖民烈士墓”。在其北約2公里,還有兩段殘……[詳細]
      張秋運河古鎮(zhèn)
        張秋運河古鎮(zhèn)位于陽谷縣城東20公里,現(xiàn)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秋運河古鎮(zhèn),五代時稱張秋口,金元曾一度改稱景德鎮(zhèn)。元代開會通河穿鎮(zhèn)而過,并在鎮(zhèn)內(nèi)設立都水分監(jiān)衙門,張秋于是成為運河上一重鎮(zhèn)。明代劉大夏治河張秋,又一度改稱安平鎮(zhèn)。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曾將張秋鎮(zhèn)和顏神鎮(zhèn)(今博山)、景芝鎮(zhèn)并稱山東三鎮(zhèn)。張秋鎮(zhèn)城幾經(jīng)修建,頗具規(guī)模。由于運河從中通過,分為東西二城,有城墻環(huán)繞,環(huán)城有護城河。至清代鎮(zhèn)城有九門,鎮(zhèn)內(nèi)有七十二條街八十二胡同,街道多以經(jīng)營貨物命名,如米市街、柴市街等,也有以建筑物得名的,如城隍廟街、文廟街等。由此可見張秋昔日繁華之一斑。鎮(zhèn)內(nèi)建有文廟及書院、書局,有寺廟觀祠數(shù)十處,并有戊己山、掛劍臺、黑龍?zhí)、任風子墓等名勝古跡。張秋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因此論及運河沿岸風光,流傳著“南有蘇杭,北有……[詳細]
      陽谷關帝廟
        位于張秋鎮(zhèn)南街,東距古運河約70米,由山東、陜西兩省商人集資合建,F(xiàn)存建筑主要有正殿、配殿、戲樓、山門等,整體為歇山式斗拱建筑。會館現(xiàn)南北長32米,東西寬40米,占地總面積約1280平方米。山門為三開間,后與戲樓連為一體。在山門門洞上嵌有一石質匾額,長2.0米,寬0.6米,邊飾線雕飛龍花卉,中書“乾坤正氣”四個大字,落款為“康熙癸酉(1693年)孟秋榖旦,山東陜西商人同創(chuàng)建”。戲樓也為三開間,座南面北,右有磚砌樓梯可拾級而上。戲樓東西長9.8米,進深八米,由前臺和后臺組成。臺高1.9米,下有甬道與山門相通直達院內(nèi)。甬道寬2.45米,高1.8米。會館正殿原為關帝殿,前為獻殿,后為復殿,并供有關帝塑像在里面,三開間,東西寬10.3米,進深10.5米。配殿位于正殿兩側,均為三間,東西寬7.35米,……[詳細]
      坡里天主教堂
        陽谷坡里天主教堂是位于山東省陽谷縣城北17公里定水鎮(zhèn)坡里莊的大型天主教堂,是天主教陽谷教區(qū)(1933年成立)的主教座堂,山東省西部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管理陽谷、莘縣、范縣等六縣教務,F(xiàn)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教堂始建于1882年,二層樓房圍建四周,樓頂平臺再建圍墻,可通四周,宛如圍墻。內(nèi)有可容千人的大圣堂、禮拜堂、神鼓樓、修道院等主體建筑,另外還有老人院、男女孤兒院、修女院等建筑,規(guī)模很大。1928年1月14日,在此爆發(fā)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山東省最早的一次農(nóng)民革命暴-動,起義失敗,但作為“燎原烈火”的火種,從此埋藏在人民心中,為后來魯西北地區(qū)的革命事業(yè)起到了播種的作用。聊城市和陽谷縣人民政府在此樹立了“東臨地區(qū)革命委員會紀念地”碑刻,以志紀念![詳細]
      15、博濟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博濟橋
        博濟橋位于陽谷縣縣城中心廣場東南角,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博濟橋修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是過去北通東昌、南達壽張、東去張秋的必經(jīng)之路。博濟橋又叫“石牛拉石車橋”,因在橋南西數(shù)第二塊欄板上雕有牛車出行的畫面而得名!蛾柟瓤h志》記載:“邑有縣丞笪公居官清廉,蒞任之時,惟一牝牛駕車而來,及解任日,牝生一犢,公諭令仆人留犢于邑,仍駕一牝牛去。后人思其德,因刻其像于博濟橋上,至今猶存。”后人將此石刻稱為“石牛流芳”。石橋建筑由橋基、橋身兩部分組成,上有兩排浮雕石欄,下有石砌拱券式橋洞三個。橋身東西長10.18米,南北寬5.06米,通高3.70米,整體石砌,做工細致,手法精巧,古樸大方,結構嚴謹。橋下曾出土石碑一通,上 書“博濟橋”,上款為“修橋善人壽官董憲章”,下款為“明萬歷三十四年歲次……[詳細]
      16、吳樓墓群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樓墓群
        吳樓墓群陽谷縣城定水鎮(zhèn)鄉(xiāng)吳樓村西北0.5公里,年代為漢。 2013年,吳樓墓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墓群已發(fā)現(xiàn)5座,1997年8月,對其中較大的一座(編號為M1)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該墓系磚砌大型墓葬,平面形制呈“凸”字形,方向185度。由甬道、兩個墓室及回廊三部分構成。墓室南北全長12.06、東西最寬9.56米。從墓葬形制出土的遺物來看,吳樓漢墓屬東漢早期。該墓早期雖經(jīng)盜掘,仍出土了部分遺物,有陶器、銅器及鉛、石、骨質器皿錢幣計85件。從其規(guī)模來看,屬于中型墓葬,其墓室四周圍以回廊的墓葬形制,基本屬于地方官吏所采用,且多數(shù)級別較高,非一般中、小地主可以使用的![詳細]
      17、古阿井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阿井
        古阿井,又稱阿膠井,在陽谷縣阿城鎮(zhèn)西北2公里處。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東阿縣故城’大城北門內(nèi)西側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輪,深六七丈,歲常煮膠以供天府,本草所謂阿膠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本顢(shù)丈,以青磚砌就,井口以長方形青石板覆蓋。井北有六角六柱石亭,為清光緒五年(1879)重建,造型古樸,雕琢精細。亭內(nèi)有龜馱碑,高約5尺,寬2尺余,碑上篆刻“古阿井”三個大字,“井”字內(nèi)還有—點。正面石柱楹聯(lián)為“圣代即今多雨露,仙鄉(xiāng)留此好源泉”,橫額“濟世壽人”![詳細]
      18、任瘋子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任瘋子墓
        任瘋子墓任瘋子,諱山,小字喜悲,號清靈道士,祖籍范縣。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間的一個道士,后在張秋運河東岸戊已山顯惠廟尸解,傳為飛升為仙,因善稱“蛻仙”,民間稱為“任大仙”。在張秋鎮(zhèn),任瘋子是婦孺皆知的仙道一類人物,流傳著很多關于他類似濟公式的故事。近年來,附近村民籌資新建了任瘋子廟,以示紀念。任瘋子墓位于張秋鎮(zhèn)運河東岸。現(xiàn)存墓直徑2.5米,高1米。墓前有石碑一塊,高2米,寬0.8米,厚0.3米,正面陰刻行書“明蛻仙任瘋子墓”,背面陰刻500小字“蛻仙任瘋子小傳”,詳細介紹了任瘋子的家世及業(yè)績。此碑2000年7月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保護單位。……[詳細]
      張秋城隍廟
        張秋城隍廟位于陽谷縣張秋鎮(zhèn)北街北首北街小學院內(nèi),現(xiàn)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國大多數(shù)城鎮(zhèn)都建有城隍廟。古代傳說守護城池的神稱為城隍 ,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職權范圍相當于人世間的縣官老爺。道教把城隍當做“剪惡除兇,護國保邦”之神,說它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睛,保谷豐民足。張秋城隍廟始建于清代,磚木結構,歇山式建筑,F(xiàn)存大殿一座。坐北朝南,耳房一座三間。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五間、東西長11米 ,南北寬7米 ,高10米 左右,歇山頂,木構架梁,不施斗拱,灰瓦覆頂。占地東西長30米 ,南北寬20米 ,總面積約600平方米 ![詳細]
      20、吳凱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凱墓
        吳鎧墓位于陽谷獅子樓街道辦事處西街,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吳鎧祖籍江西南昌,明洪武、建文年間,其曾祖在揚州為將領。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誅殺建朝文臣武將,吳氏宗族多被殺戮。吳鎧的曾祖父只身逃亡,避地陽谷,娶妻生四子。次子英,時稱隱翁,即吳鎧祖父。鎧父澄,字源潔,號坦軒,先入學為生員,后為遼陽(今屬遼寧)地方官署屬員,遇有邊警,乃仗劍從征,因功授山海倉(今河北秦皇島市)巡檢。吳鎧卒于任,歸葬原籍。嘉靖皇帝專門派遣官吏致祭,墓前有諭祭碑。原墓規(guī)模宏大,有石碑多通和石門、石人、石馬、石羊、望天猴等石雕,后皆埋于地下![詳細]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91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欧美在线成人午夜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