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館位于江蘇海安縣城中心,海安鎮(zhèn)寧海南路91號,建于1986年,原名“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碑管理處”,1998年更名為“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館”,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占地21000平方米,建有紀念碑、陳列館、國防園、廣場等。有聞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刺刀”、“中華第一捷”碑廊等。紀念碑由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十大建筑設計師、東南大學教授齊康設計。碑基由寓意深刻、內涵豐富、令人深思的噴沙地、幾何坑穴、草坪、鏨假石擋土墻、祝酒杯、級級升高的臺階和書卷式碑墻組成。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姬鵬飛為“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碑”題詞。陳列館同正面是向天鳴捷的7支槍,館內陳列……[詳細] |
蘇北抗大九分校舊址AAA 東南中學四合院是抗大九分校舊址。該校前身為清末實業(yè)家、教育家張謇于1920年所建的墾牧高等小學,簡稱墾牧校?谷諔(zhàn)爭爆發(fā),南通淪陷后,為了堅持抗日教育,通州師范學校(即今南通師范)于1938年8月遷于此,又稱“通師僑!。1942年2月,粟裕率新四軍一師師部進駐海復,教導大隊便駐扎在四合院。粟裕在這里領導和指揮了反“掃蕩”、反“清剿”斗爭,開辟、建設、鞏固、發(fā)展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1942年5月,抗大九分校在四合院成立,粟裕師長親自擔任校長,劉季平擔任副校長,張日清擔任教育長,謝云暉擔任政治部主任。學校設軍事隊、政治隊、參謀訓練隊、青年學生隊、地方武裝隊、電臺訓練隊、會計培訓隊等7個隊,另附設……[詳細] |
如皋定慧寺AAA 經修復的定慧禪寺,門額橫楹楷書“定慧禪寺”四個凸型金字,一對石獅端坐山門兩旁。進山門是金剛殿,中間端坐大肚彌勒佛,兩旁乃“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無所不容”名聯。金剛殿東西兩側,為新塑四大天王像,同彌勒佛相背、面南而立的是揚眉執(zhí)杵的韋馱佛。庭院中間有高丈余的寶鼎一尊,穿過庭院,是金碧輝煌的大雄寶殿。殿高十多米,殿背正中新裝有“極樂指南”,高達兩米,使大殿更顯雍容壯觀。寶殿內新塑的高達一丈六尺如來佛,頷首端坐蓮花中央,身后光芒四射,千佛相繞,造型各異,姿態(tài)優(yōu)美。上界是香、花二圣;其側為梵王、帝釋;東西兩廂是十八尊羅漢,栩栩如生;十二圓覺菩薩隱現于云中呈飛舞狀;背壁是……[詳細] |
新四軍聯抗烈士陵園,占地面積33300平方米,建筑面積2100余平方米,位于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墩頭鎮(zhèn)千步村,建立于1944年,是蘇中地區(qū)唯一的從抗日戰(zhàn)爭年代保存下來的規(guī)模較大的烈士陵園。1940年10月,新四軍在蘇中地區(qū)為執(zhí)行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穩(wěn)定江淮大地各雜牌武裝,團結爭取他們共同抗日,在陳毅同志的精心策劃下,在曲塘鎮(zhèn)成立了一支團結抗日的特殊武裝部隊,定名為魯蘇皖邊區(qū)游擊總指揮部直屬縱隊、魯蘇戰(zhàn)區(qū)蘇北游擊指揮部第三縱隊司令部,簡稱聯抗部隊,并指定由我地下黨員、國民黨中將身份的黃逸峰任司令。聯抗部隊主要活動地區(qū)劃定為泰州至海安的通揚運河以北,海安至東臺的串揚河以西,東臺至興化一線以南,興化……[詳細] |
文峰塔位于南通市城區(qū)東南古運鹽河畔,城區(qū)東南濠河畔,市區(qū)文峰公園北側,有一組明清建筑,園林風光別具一格。這里史稱“五福寺”,現名“文峰塔院”,為南通市文聯、南通書畫院和個藝術館所在地。院內有文峰塔一座,為南通三塔之冠。 文峰塔始建于明萬歷年四十年(公元1618年)。塔為青銅瓦,白墻紅柱,仿樓閣式。磚木結構,五級六角,每級均有小室,每面一門兩窗,內設扶梯,外有護欄。飛檐翹脊,飾以龍首、仙人、走獸,系以金鐸。塔頂有剎,高10.33米,剎座作覆缽形狀,上置承露盤。剎桿穿以七重相輪,頂由仰月、園光、寶瓶構成,并用鐵索與塔頂相連,使寶塔顯得莊重華麗,挺拔高聳。塔身磚砌,每層塔門四隱四現,上下交錯,……[詳細] |
掘港國清寺是江海平原著名佛寺,曾受過皇帝的敕封。唐朝初期,崇尚佛教。唐太宗曾下旨:“交兵之處,各建寺剎,招延僧侶,法鼓所振,變?yōu)幕鹩谇嗌彛磺彖笏,易苦海于甘露!碧圃湍觊g(806~820),天臺山(今浙江省內)國清寺天臺宗第十祖、著名法師行滿奉命,在時為海防門戶的掘港按天臺山國清寺風格建筑佛寺。所建佛寺也取名國清寺。建寺期間,行滿法師親手在新落成的大雄寶殿后植銀杏兩株,其樹枝繁葉茂,綿延千年。新寺廟入寺有照壁一座,進山門便是天王殿,殿正中是一尊大肚彌勒佛,背面是韋馱菩薩。東西兩側四大天王造型獨特,為江蘇寺廟所罕見。出天王殿,天井正中安放寶鼎一座,銘曰:“佛是心”。兩側各有深井一眼,西井稱“……[詳細] |
如皋文廟大成殿AAA 如皋文廟舊址位于江蘇省如皋市東南隅,目前僅存大成殿。大成殿面闊5間、進深3間,南立面有披檐,形成類似重檐效果,斷為明代古建,1982年公布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F狀大成殿總體構架保存完整,尤其梁架上的彩畫清晰可辨,僅題材就有家具,如桌、椅、瓶幾;織物,如包袱錦、錦緞;動物,如行龍、仙鶴等,圖案精美、姿態(tài)生動,屬南方清代蘇式彩畫之列,又有本地域特色。結合大成殿現狀,認為其為清初建筑,或采用部分明代構件而成。因之,具有明末清初古建特色。如皋文廟大成殿是不可多得的歷史建筑遺產,具有較大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詳細] |
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位于海安縣東大街。民國時期江蘇省省長韓國鈞故居的東北隅,有一處西式的小洋房,那就是當年韓國鈞先生的會客廳,著名的“聯合抗日座談會”會址。韓國鈞退隱之后,就久居在此,深居簡出,潛研書法,修史編著,里人稱這座建筑為“小花廳”。1940年6月28日至9月13日間,新四軍駐蘇北部隊為了挫敗國民黨頑固派的瘋狂挑釁,連續(xù)戰(zhàn)斗,贏得了郭村保衛(wèi)戰(zhàn)和營溪戰(zhàn)斗的勝利,攻占了黃橋、姜堰兩蘇中重鎮(zhèn),控制了蘇中東西約二百里、南北數十里的廣闊地區(qū)。而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卻堅持反共,不甘失敗,結集重兵,開赴黃橋,準備與新四軍決戰(zhàn)。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正、副指揮陳毅和粟裕在作好黃橋決戰(zhàn)準備的同時,按照“有理、有利……[詳細] |
平倭冢記碑系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現置海安縣西場鎮(zhèn)文化站前院半亭內。此碑原立西場東郊串場河邊“平倭冢”前,清代移至鎮(zhèn)后街惠民寺大殿東壁。民國30年(1941)冬惠民寺毀于火災,而此碑獨存,里人將其埋于土中保存。建國后,先后為中共西場區(qū)委、西場文化站等單位保護。1982年3月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隨后,江蘇省文化廳撥專款,由海安縣文化局在西場鎮(zhèn)文化站前院東壁建半亭,設護欄,置碑罩,將劉公平倭冢記碑安置亭中,妥為保護,以垂久遠。碑高196厘米,寬88厘米,碑基高36厘米、寬92厘米,碑文為正書,26行,每行45字。碑額題“劉公平倭冢記”,兩行,篆書,雙鶴祥云紋飾,碑體四周為忍冬紋飾。此……[詳細] |
南通文廟位于江蘇省南通市區(qū)人民中路14號。始建于宋初太平興國五年,距今已有1030年歷史,作為尊孔祭孔和文人交流的重要場所,文廟展現了南通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南通文廟現僅存之大成殿為明代結構,重檐九脊廡殿式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內為抬梁式結構,內36根柱構成柱網。柱頭有卷剎,下安墩式柱礎。梁間彩畫,系清代修葺時繪,殿前有裝設石欄的月臺,與大殿相連,月臺下有三株生機盎然的粗壯古銀杏,在四合院的東圍墻,1981年新辟一條文廟碑廊,集中保存原置于明倫堂等處的石碑20塊,最早的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最晚的為清道光四年(1824年)。1983年6月公布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南……[詳細] |
白蒲鎮(zhèn)明清民居位于千年古鎮(zhèn)白蒲鎮(zhèn)的秀才巷、市大街的兩側,通揚運河西側,保留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風格和古文化的不朽神韻。白蒲鎮(zhèn)明清民居位于千年古鎮(zhèn)白蒲鎮(zhèn)的秀才巷、市大街的兩側,通揚運河西側,保留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風格和古文化的不朽神韻。在明清民居建筑群中目前保存較好的明清民居房屋共26戶,40幢,142間,建筑面積3672平方米,占地面積5540平方米,包括顧氏住宅、雙慶堂、國共美三方軍事停戰(zhàn)談判小組舊址(美國長老會)、雙堂屋、誦經樓、沈氏(沈岐)家宅、高大門、典當行、錢莊、古戲臺、老門堂、市大街葆春堂等代表性建筑。白蒲鎮(zhèn)民居整個建筑群小路交錯,曲折幽靜,是時代的縮影,反映著白蒲的歷史,見證了白蒲……[詳細] |
石莊湯氏老宅位于石莊鎮(zhèn)北大街41號,建于明朝末年,屋檐2.8m,屋脊高4.5m,總建筑面積280㎡,門前為青石臺階和一對青石門墩。湯氏老宅青石為“書箱形”,諧音“書香”,表示自己是書香門第;門墩刻松鹿園,寓意長壽康寧,體現湯氏先人濃濃的文化氣息及對權利的向往追求。屋內木板隔墻保存完好,門垛雕花,檐花尚存,內檐楣精美的木雕花寓意著吉祥富貴、多子多福。該建筑木雕、磚雕、石雕一應俱全,保存完好。2016年11月,石莊湯家老宅被如皋市人民政府列為如皋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3月,石莊湯氏老宅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趙繪沈繡之樓及林溪精舍位于南通狼山北麓的滴珠巖前,護山河邊,建造于1917年。趙繪沈繡之樓為三層小樓,有東西配房,是張謇修建的狼山觀音院的一部分,以專門收藏、陳列各種觀音造像為主要功能。林溪精舍是張謇在狼山北麓園中構建的一幢別墅式的建筑,位于趙繪沈繡之樓西,臨水營建,平面呈曲尺狀,磚木結構,回廊環(huán)繞。林溪精舍與趙繪沈繡之樓門窗的花飾、內部構件等都體現了當時由傳統(tǒng)建筑型制向西洋建制轉化的風格,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借鑒作用。2006年6月5日,趙繪沈繡之樓及林溪精舍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大達內河輪船公司舊址位于唐閘北市街,坐西朝東面對通揚運河。建于1903年,是張謇創(chuàng)辦的第一個航運企業(yè)。張謇任公司總理。至1918年,公司已擁有輪船35艘,開辟航線10條。現存公司辦公樓一座,座西朝東,為二層西式樓房。建筑外墻及內裝修有所改變,其它保存尚完整。臨河0-頭遺址,其南邊緊鄰其側另有小樓,為張謇創(chuàng)辦的大達公電機碾米公司辦公樓,一并歸入保護范圍。2019年3月,大達內河輪船公司舊址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東水關遺址為明嘉靖三十三年所筑城墻遺構,F高8米,長21.9米,寬17.1米,由磚砌涵洞溝通內外城河。涵洞東西走向,洞頂為尖收式,剖面呈蓮瓣形,高6.65米,寬3.8米,進深7.1米,洞底由杉木排樁覆以城磚鋪就,兩側幫以長麻石條。東口安裝有木柵欄樞槽,并有“東水關”青石額一方,墻體原嵌有《平倭始末記》碑,現存市博物館內。關北連接城墻殘垣約40米,現已征集回收部分城磚。2006年,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唐閘紅樓紅樓位于唐閘河東大洋橋下的江海旅館所在地,建于1919年。主樓西側臨河,兩層磚混結構的緩坡頂西式附樓,附樓由過街樓與主樓銜接,是一座具有歐式古典風格的高級花園別墅。作為張謇時代我國近代工業(yè)遺存的重要組成部分,紅樓的古色古香,凸顯了張謇先生中西合璧的思想:青磚、紅瓦、坡頂、四面都有古樸的木質門窗,現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3月,唐閘紅樓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城南別業(yè)位于南通市區(qū)環(huán)城南路1號,建于1902年,為張謇之兄張詧故居。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凹”型,前后圍以磚墻,構成天井。建筑為歐式,樓高三層,清水磚墻,小瓦。彩瓷磚鋪廊,上下樓走廊外側以清水磚方柱托清水磚連拱。外門窗上部用機制紅磚砌成弧拱,拱下為浮雕花飾,內門上部用機制紅磚砌成平拱,現已納入南通城市博物館。2019年3月,城南別業(yè)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集賢里民居位于如城東南隅、如皋高等師范學校西,現名冒家巷。集賢里得名于北宋,王氏一門居此,連中進士、狀元,鄉(xiāng)人引以為榮,名其里為集賢里,有“金龜壓鈕,代產偉人”之稱,F存明代建筑群4戶45間。該建筑群于2006年6月5日由江蘇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通州天生港大達輪步公司舊址位于南通市天生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張謇建立通州大生輪船公司,購置輪船,開辟通滬航線;光緒二十九年,在唐閘建大達內河輪船公司;光緒三十年,籌建天生港大達輪步公司,次年又在上海十六鋪建立大達輪步公司,并在天生港建“通源”、“通靖”兩座躉船碼頭,近代航運日趨興隆。兩座碼頭與古老的澤生街共同構成天生港古港風情區(qū)。1995年4月,通州天生港大達輪步公司舊址被公布為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撫臺平倭碑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撫臺平倭碑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南通市狼山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