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隋唐窯址因制瓷興盛于隋唐而得名;又因古窯遺址地處古道觀青羊?qū)m以北,故名青羊?qū)m窯址。該窯址從1955年試掘到1983年發(fā)掘,其分布面積約二平方公里,是四川省迄今規(guī)模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時期的綜合性窯場,填補了長江上游地區(qū)古代陶瓷遺址分布的空白。隋唐窯址可分為三個區(qū)域,即窯爐區(qū)、作坊區(qū)和廢品堆積區(qū)。館藏文物現(xiàn)窯址內(nèi)有保護較好的戰(zhàn)國秦漢陶窯、隋短龍窯與唐饅頭窯七座,其中短型龍窯的發(fā)現(xiàn)在全國尚屬首次。窯址出土器物六千余件,主要是民間生活用品與文房用品,有陶器、瓷器、窯具、建筑構(gòu)件、陶俑和動物模型,以……[詳細] |
“大寨子”里的七十多幢石碉房,是最能體現(xiàn)北川建筑特色的古羌民居,它們是北川羌文化貨真價實的“活化石”!按笳印崩锼械姆课菥鶠槭锓,依山就勢而建,全部采用當?shù)爻R姷钠哑龆。碉房的占地面積不等,最大的約300平方米,最小的接近60平方米。根據(jù)碉房內(nèi)墻上的圓形洞(窗戶)判斷,“大寨子”碉房以三層為主,也有五層的。一般情況下,第一層養(yǎng)牲畜,第二層住人,第三層堆雜物。與其它羌族聚居區(qū)不同的是,北川“大寨子”內(nèi)均是“碉房”而非“碉樓”,專家介紹說,北川山勢陡峭,古時北川羌族民眾都聚居在大山區(qū),周……[詳細] |
儀隴文廟位于老縣城的金城山下,文廟大成殿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是歇山式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矗立在一座高1.9米,面積為453.4平方米的石造平臺上。踏訪現(xiàn)場,最惹眼的是殿宇內(nèi)的圓形大柱,總計50根支撐起大殿的主體部分。文廟坐東南向西北,由泮池、大成門、東西廡、拜臺、大成殿、崇圣祠組成,總建筑面積達到了2386平方米。抬頭觀望,屋頂為抬梁穿斗結(jié)構(gòu),重檐歇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瓦當和滴水有花草紋飾。早在1983年,儀隴文廟就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又升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儀隴文廟的百……[詳細] |
石堂觀,又名石堂院,位于魏城鎮(zhèn)繡山村3組,坐北向南,七石懸空,崢嶸雄奇,唐宋清各代題刻分布其間,觀之奇,賞之雅,是魏城八景之一。同治《直隸綿州志》載:“石堂觀,治東六十里岷峨嶺下,創(chuàng)自李唐,明末毀于兵燹,康熙中里民任作斌重修,乾隆五十一年僧源明培修!1985年被公布為縣級文保單位,2012年被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石堂院,又名石堂觀,位于綿陽市游仙區(qū)魏城鎮(zhèn)南五里原趙渠溝,現(xiàn)繡山村境內(nèi),岷峨山麓。唐初因石而建堂院,故名石堂院。其地貌酷似江油竇圌山之形,其修建的殿堂,供奉的菩薩也與江油竇圌山相同;有……[詳細] |
看點寺內(nèi)有一個大天井,四方重檐,小巧雅潔。寺內(nèi)崗高風大,樹濤喧鳴,聲音清越。大殿內(nèi)正龕供脫紗釋迦牟尼佛像,高2.6米。兩旁文殊、普賢塑像造型精美,十八羅漢栩栩如生。1991年,殿后重建觀音堂,供柏楊木雕千手千眼觀音立像一尊,高4.8米,雙手合十,千手并伸,成0狀。全山獨有,別具風格。介紹雷音寺雷音寺原名解脫庵,亦名觀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由無瑕禪師創(chuàng)建,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說法,聲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峨眉山的寺廟多系明、清建筑,既保留了宮庭、官府、宅弟的……[詳細] |
溫江文廟在溫江城區(qū)文廟街,又稱柳城文廟或魚鳧文廟。建于宋咸平初,明末毀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重建,清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迭經(jīng)擴建。民國時期曾一度作為縣中學校址,曾為溫江區(qū)人民政府辦公地。1984年2月16日(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文廟大成殿因火災被焚毀,左右兩廡,東西兩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風貌。大成殿現(xiàn)按原貌重建.2005年10月重新對外開放。溫江是4000多年前古蜀魚鳧王國領(lǐng)地。因魚鳧王建都,下令廣植柳樹作為國界,魚鳧古都楊柳依依,史稱“柳城”(今溫江城北魚鳧城遺址)。魚……[詳細] |
什邡龍居寺位于什邡市區(qū)西北23公里的湔氐鎮(zhèn)龍居山麓,始建于隋,清康熙續(xù)修,至光緒三年。僧人月中、元鐘師徒募化續(xù)修,全寺告成,規(guī)模和格局保留至今,F(xiàn)占地面積23450平方米,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什邡龍居寺因擁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而遠近聞名。木雕、彩繪題材豐富,手法多樣;磚雕、石刻造型生動,技藝精湛;楹聯(lián)詞句富含哲理,耐人尋味。“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為該寺名聯(lián)。什邡龍居寺歷史悠久,《方輿勝覽》、《蜀中名勝記》等典籍史書多有記載。因記載“后蜀王孟昶嘗于夏日偕愛妃花蕊夫人來寺……[詳細] |
名稱:李家窯包年代:唐、宋 類別:古遺址 地址:玉堂鎮(zhèn)鳳岐村8組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家窯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zhèn)鳳岐村8組,淺山丘陵區(qū),分布面積為1593.65平方米,為唐、宋時的青瓷系列窯場。窯包周圍遍地均是廢棄的青瓷片和窯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風格。器物主要為瓷器和窯具兩類,有少量陶。瓷器有碗、盤、缽、爐等器型,以碗、盤最多。釉色有米黃、姜黃、淺黃、白、青、綠、青綠、淺綠釉和天青、藍綠色色乳濁釉,以淺綠、青綠色釉和綠色乳濁釉較為多見![詳細] |
旭水酒作坊遺址位于榮縣旭陽鎮(zhèn)附東街社區(qū),坐東北向西南。始建于清順治十五年(1658),占地面積約1394平方米。該酒窖遺址作坊建筑為磚木結(jié)構(gòu),18柱17開間,面闊82米,進深17米,屋脊上端有沖棚。現(xiàn)存窖池38口,每口長4.7米,寬3.6米,深1.5米;作坊內(nèi)另有甑子、冷卻池、酯化桶等若干。該酒作坊采用續(xù)糟泥窖發(fā)酵、混蒸混燒、土陶壇貯存。以小麥、大麥按比例磨爛作曲,伏天作曲佳,曲成塊封之,用時碎之,不用他藥,釀酒時以谷殼為底,參以大麥、小麥、高粱、玉米、稻子各種磨面之和,下窖釀經(jīng)60時為一輪?偂[詳細] |
武勝中心鎮(zhèn)古建筑群(武勝縣)保護范圍:1、城隍廟、武廟、文昌宮、天上宮、明城墻:西以明城墻外延5米,北以天上宮左廂房外沿為基線外延2米,東以文昌宮廂廡為基線外延3米,南以城隍廟前殿為基線外延5米。2、鏡心亭、文廟:北以鏡心亭北面臺基為基線外延5米,南以文廟廊道外沿地基為基線外延3米,東以文廟右?guī)客庋嘏_基為基線外延1米,西以文廟左廂房外沿臺基至鏡心亭為基線外延5米。3、傳教士故宅及北面城墻:以傳教士故宅四周墻壁為界向外各外延3米,以城墻墻體為界向兩側(cè)各外延5米。4、萬壽宮及南面城墻:萬壽宮西南以……[詳細] |
陽翰笙故居座落于高縣羅場鎮(zhèn)南華街,建于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200余年的歷史,故居呈三合頭院落形成,座北朝南,總體由主體房、院壩、后花園組成,總占地面積1163平方米。主體房建筑面積約319平方米。正房為懸山式布瓦穿斗結(jié)構(gòu)建筑,面闊三間12.5米,深兩間7.3米,中間不堂屋,左右次間為四間寢室(有0)。大門為雙開四抹隔扇門,屬典型川南民居。故居內(nèi)完整地保留了當年陽翰笙同志生前的居室、堂屋、書房等共11間。2001年,被高縣人民政府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詳細] |
這是新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機車車輛工廠;這是全國鐵路工業(yè)系統(tǒng)第一個轉(zhuǎn)產(chǎn)內(nèi)燃機車檢修的機車車輛工廠;這是全國鐵路工業(yè)系統(tǒng)第一個榮獲國家質(zhì)量管理金獎的機車車輛工廠。這就是位于成都市成華區(qū)二仙橋北路31號的中車成都機車車輛廠。廠的前身,是安徽淮南煤礦下屬九龍崗機車修理工廠。日前,成都商報記者跟隨機車車輛廠的老員工們重走廠區(qū),跟隨老工人的足跡,讓鏡頭帶我們穿越時空。該廠1951年暫遷重慶九龍坡。1954年11月遷至成都,正式定名為成都機車修理工廠。60多年風雨,成都機車車輛廠經(jīng)歷了蒸汽時代(1954……[詳細] |
朱家民居被稱為“川南最大中西合璧建筑”,建于1935年,系橫江鎮(zhèn)開明紳士朱大文修建的住宅,也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片民居占地約2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37平方米。在大院里,有一棟仿西式風格的主體建筑,一樓一底,磚木結(jié)構(gòu),里面有過廳、客房、正廳、居室。穿過樓后的天井,就到達廚房、雜物倉等地,右側(cè)前方為一棟小碉樓。碉樓高20米,共5層,面積200平方米。小碉樓是青瓦屋面,下段青石砌墻,上段為實砌磚墻,墻的四方辟有射擊孔,第三層特設有突出于樓外的投彈孔。整片民居集中、西建筑風格為一體。保護范圍……[詳細] |
大埂子摩崖造像大埂子摩崖造像位于大英縣天保鎮(zhèn),坐東北向西南,鑿于長10米、高3米的崖壁上,共4龕,造像以觀音為主。大埂子摩崖造像是天寶九年的摩崖石刻造像,題記年代完整、明確,石刻原始形制保存較完好,是中國唐代佛教繁榮興旺的實物佐證,是古石窟寺研究、斷代、鑒定的珍貴資料。該處摩崖造像集半圓雕、透雕、深浮雕、淺浮雕技藝于一身,雕刻十分精美。雕刻的人物、花鳥頗具特色,造型豐富多姿,線條優(yōu)美流暢,神態(tài)栩栩如生,有曹衣出水、薄衣透體之美感。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及藝術(shù)價值。保護范圍:西以巖壁向前延伸5米至堡……[詳細] |
神壩磚塔因系用磚建造在神壩場,故名神壩磚塔。高約14米,為七層六角形仿木結(jié)構(gòu)浮雕磚塔。神壩磚塔既是一座“文風塔”,又是一座“字庫塔”,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神壩磚塔底層基座每面闊1.75米,逐層向上縮小。第一層塔身轉(zhuǎn)角處施浮雕抱鼓柱石,抱鼓上各有倒立跑獅一只。第二層塔身其中四面塔壁鑲嵌青灰石板,上刻序言等;另一面有磚砌塔門,用以焚燒字紙。每層每方有倚柱,倚柱上施闌額,出檐屋頂制成筒瓦,檐口雕成圓形瓦當及溝滴。塔頂為中國古代建筑的六角攢尖頂,塔被淹沒后為行船所撞毀。塔身第二層兩面與以上五層……[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