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清溪故城遺址(漢源縣)清代清溪故城遺址位于漢源縣北清溪鎮(zhèn)政府所在地,地處高山峽谷中一臺地上,西南絲綢古道及茶馬古道交匯于此,F清溪古鎮(zhèn)數千居民均在遺址內生產生活。今北門城門洞尚存。城門洞為大型青磚砌就的卷拱門,高4米,寬5米,深18米,地基全部由矩形紅砂石石條砌成。殘垣長2000米,高4米,厚3米。對于研究西南古代歷史、文化、生活等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具有多方面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保護范圍:城墻占地范圍外延5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外延至磨子溝、東門河,向南外延至南門坎,向西外延至西門……[詳細] |
位于瀘縣縣城東南1千米的玉蟾山上。造像及石刻題記始于晚唐,大多數鑿刻于明代永樂至天啟年間,少數雕刻于清代。2013年5月,玉蟾山摩崖造像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古玉蟾關外延25米處,南至金鰲峰崖壁外延175米處,西至金鰲峰崖壁外延150米處,北至省用材林研究所辦公室前操場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
時代:唐、北宋玉堂窯址,是一處唐至北宋時期的瓷窯群遺址,位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鎮(zhèn)鳳鳴村、岐山村以及中興鎮(zhèn)橫山村,面積約2.5平方公里。玉堂窯是四川邛窯系的重要成員,其胎質與釉色跟邛崍十方堂窯十分相似。玉堂窯胎色有灰白、灰、深灰、褐、紅等。釉色有青、灰、綠、黃、月白、醬、褐、白、黑、白釉黑花、彩繪等。窯址堆積物中還可以看到一些碗、盞等殘片,有的內有6-7個支釘痕,餅足外側明顯下凹,壁厚,飾青灰釉或黃釉。以上這些表明玉堂窯的創(chuàng)燒年代不晚于隋末至唐初。2013年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詳細] |
城壩遺址位于四川渠縣土溪鄉(xiāng)城壩,又名宕渠城遺址,是賨人文化遺址。城壩遺址所包括土溪鎮(zhèn)天府村、城壩村全部及流溪鄉(xiāng)新華村、洪溪村部分,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2005年3月至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行發(fā)掘,發(fā)現有木槨墓、土坑豎穴墓、灰溝、井、灰坑等遺跡;出土有銅器、漆器、鐵器、陶器等。1991年5月,城壩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1月,國家文物局列入“十三五”期間重要大遺址名單。保護范圍:西、南、北三面至……[詳細] |
鄉(xiāng)城是藏傳佛教極為昌盛的地區(qū),宗教色彩濃厚?h內有藏傳佛教五大教派中的四大教派,分布在27座寺廟中。在鄉(xiāng)城,隨處可見眾多的佛塔、轉經堂、瑪尼堆,經幡等佛事物品和場所。知名度僅次于桑披寺的熱打鄉(xiāng)曲披寺,有著比桑披寺更悠久的歷史。曲披寺同樣依山傍水,風水極佳。雖建寺已達600余年,至今仍香火鼎盛。這里的住寺喇嘛大多是多面手,平日除誦經之外,還演練宗教活動中的跳神舞蹈,遇有盛大的佛事或節(jié)慶活動,主殿前的廣場就成了表演的舞臺。盛裝的喇嘛們此時便成了鼓手、號手和“演員”。當地有這樣一段神話傳說:守候鄉(xiāng)城這……[詳細] |
石門寺摩崖造像(巴州區(qū))保護范圍:東面自巖壁造像外延20米至回龍場老街最后一步石梯為界,南面自1號龕造像南側邊緣外延30米,西面自崖壁邊緣外延200米,北面自19號龕造像北側邊緣外延3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2019年10月7日,石門寺摩崖造像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保護范圍:東面自巖壁造像外延20米至回龍場老街最后一步石梯為界,南面自1號龕造像南側邊緣外延30米,西面自崖壁邊緣外延200米,北面自19號龕造像北側邊緣外延3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詳細] |
化林坪茶馬古道(瀘定縣)在雅安通往瀘定的路上,有一座化林坪,這個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的偏僻村鎮(zhèn),百年之前曾是茶馬古道上的繁華之地。古老的建筑凝聚著往日的輝煌。當時從雅安到康定,必須經過化林這道關隘,因而化林被康熙皇帝視為川康重鎮(zhèn),派五百兵駐守。隨著人口增加,商賈云集,化林坪日益繁榮,這座被改建成小學的金花廟,曾經是一座華麗非常的戲臺。茶馬古道上的背夫們日夜兼程地翻過大相嶺和飛越嶺兩座大山,他們的夢想正是趕到這里,看上一出轟轟烈烈的大戲。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
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位于松潘縣川主寺鎮(zhèn)元寶山,是去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qū)的必經之地。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占地面積19.27萬平方米,由主碑、大型花崗石群雕、陳列室三大部份組成。主碑41.30米,聳立于元寶山頂,由紅軍戰(zhàn)士銅像、碑體,基座組成。大型花崗石群雕高12.5米,長72米,寬8米,用1160立方米計1440塊紅色花崗石精雕細刻組合而成,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的戰(zhàn)斗歷程,是我國規(guī)?涨暗默F代藝術群雕。2005年11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5月被國務院……[詳細] |
曾達關碉位于該縣馬爾邦鄉(xiāng)和曾達鄉(xiāng)交界處曾達關金川河兩岸。木石結構,為四面立錐體碉。東碉在金川河東岸曾達溝與河交匯處半坡,高出河面30米,碉高28米,底邊每邊長3米,每邊石墻厚0.9米。西碉位于金川河西岸半坡,距河面60米,底邊長5米,碉高43米,石墻厚0.85米。其中西碉的高度列川西北高原眾碉之首,宛如擎天巨柱,堪稱為“碉王”。曾達關位于大金川下流,為古關隘,扼守金(川)丹(巴)之咽喉,雙碉齊鎖要道,易守難攻。碉為金川土司莎羅奔(清乾隆初年)所建,在乾隆兩次打金川的戰(zhàn)役中,曾殲滅眾多清兵。保護范……[詳細] |
一、地名含義及來歷2013年5月,喜德縣老冕山營遺址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而得名老冕山營遺址。二、地理位置喜德縣老冕山營遺址位于喜德縣冕山鎮(zhèn)瓦廠村轄區(qū)范圍內。三、歷史沿革冕山營遺址古稱冕山關,又稱桐槽站(驛)。明初為冕山堡,屬寧番衛(wèi)。洪武二十七年(1935年)改置冕山千戶所。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冕山千戶所,改設撫番縣。后改名為冕山分縣,設守衛(wèi)冕山橋千戶所!睹釋幙h志》載:冕山“咸豐六年(1856年)八月被倮夷焚毀”,老冕山化為灰燼。今只存遺址![詳細] |
翔龍山摩崖造像在內江市區(qū)玉帶溪畔內江市人民政府側。沿翔龍山崖約100米高、200米長的石壁上,現保留有唐、宋至民國時期摩崖造像54窟,大小造像400余軀,大者高約8米,小者僅數寸,風格古樸。另有1龕石刻,分為3級,上兩級分12格,下為通級,長約3米,寬約2米,造像150余軀,精巧別致,栩栩如生。有題刻十余處,其中有當代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干青年時代所書詩刻1方,高154厘米,寬82厘米,剛勁古樸,是研究張大干書法演變的珍品。此外,有清末民初邑人曾慶昌、陳鳴蠻、邱特澄等書畫家的書刻題詩多處。2013年……[詳細] |
阿壩紅軍長征遺跡,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布于四川省小金縣、黑水縣、松潘縣、若爾蓋縣、茂縣、紅原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阿壩州停留一年零六個月,留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兩河口會議、蘆花會議、沙窩會議、毛爾蓋會議和巴西會議會址,土門戰(zhàn)役、包座戰(zhàn)役、綏崇凡懋戰(zhàn)役遺址等等以及存留的58篇有關決議、指令等歷史文獻,600余條標語,38首歌曲,72首歌謠,27篇故事和傳說,建立了少數民族最早的革命政權:格勒德沙共和國中央革命政府,以及座落在大九寨國際旅游區(qū)內的紅軍長征紀念總碑。1.紅一、四……[詳細] |
城隍廟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管理局玉屏山南麓、幸福路盡頭,據清乾隆《灌縣志•祠廟》言:清順治年間(1644~1661)厲壇,雍正三年(1726)“添設飯米”,可見其廟建于明代!吨匦蕹勤驈R碑》載,乾隆四十七年(1782)住持道士張來翕“庀材鳩工,大興土木,重建殿宇”,并“廣栽繁茂,力謹護持”。至此,城隍廟山林、廟宇一片興旺。光緒三年(1877)廟遭火災,次年由知縣陸葆德主持重建,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74平方米。城隍廟整體坐西北向東南、背山面城,均為……[詳細] |
白乳溪石窟刊鑿于唐代,現存龕窟23個,造像151尊,碑刻3通,線刻經幢1個,題記4幅,分布在四塊錐形白砂巖石上,龕窟形式有單層圓形龕、雙層方形龕、外方內屋形龕等。石窟裝飾華麗,雕刻藝術精湛,是融宗教、彩繪、建筑、雕刻、音樂、服飾為一體的盛唐時期石窟佳作,對研究唐代政治、經濟和文化提供了實物依據,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2013年5月,白乳溪石窟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石窟A、B、C區(qū)以A區(qū)為中心,西臨通河,東外延30米,北外延100米,南外延130米,D區(qū)以石窟為中心外延30……[詳細] |
茶馬古道-沙灣驛道位于瀘州市江陽區(qū)沙灣老街,茶馬古道是唐、宋以來漢、藏及其他少數民族之間進行商貿往來的重要商道,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以馬幫為主要運輸方式,是我國西南地區(qū)具有獨特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要線性遺產,瀘州是川黔線的必經之路。沙灣驛道上接寶蓮街驛道下接納溪,現存有古碼頭、驛道及明清民居,驛道為青石板鋪砌,長約一公里。保護范圍:東至原沙灣供銷社門市向東外延5米,南至老水井外延5米,西至沙灣閱臺向西外延5米,北至大黃桷樹向北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