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pn9gm"><meter id="pn9gm"></meter></b>

  • <li id="pn9gm"><meter id="pn9gm"></meter></li>
      <div id="pn9gm"><label id="pn9gm"></label></div>
    1.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濱州市 > 博興縣旅游

      博興縣十大旅游景點

      推薦1
      打漁張森林公園
        打漁張森林公園位于博興縣境內,距興國寺25公里,龍華寺10公里,地處黃河入?冢髋R205國道,因舉世聞名的打漁張引黃灌溉工程而得名。景區(qū)包括打漁張渠首觀河區(qū)、特色農業(yè)觀光區(qū)、休閑垂釣區(qū)、打漁張水庫風景區(qū)、堤外濕地風景區(qū)。森林公園以田園風光為中心,園內森林繁茂,河水澄碧,百鳥鳴唱,野趣濃郁,以“幽、靜、秀、野、怡”為特色,集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分五大景區(qū):打漁張渠首觀河區(qū)、特色農業(yè)觀光區(qū)、休閑垂釣區(qū)、打漁張水庫風景區(qū)、堤外濕地風景區(qū)。該森林公園環(huán)境優(yōu)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境內有植物40余科100余種;鳥類有17科40余種。喬木林5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73.2%,綠地20余萬平方米,負氧離子含量達到每立方厘米1000—1300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整個園區(qū)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極具北國水鄉(xiāng)特色。春季植物剛剛蘇醒,發(fā)出嫩芽,野杜鵑含苞欲放,美不勝收;盛夏至此,尤如進入清冷世界,避暑山莊;秋季金色飄香,秋光絢麗,使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從春到秋,繁花似錦,野果碩累,……[詳細]
      推薦2
      麻大湖風景名勝區(qū)
        麻大湖亦名麻大泊、魚龍灣,俗稱官湖。位于博興縣城西南約5公里,地處博興、桓臺兩縣交界處。系孝婦河、朱龍河、鄭潢溝、烏河等眾水下流匯集而成。湖面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4公里,面積近30平方公里。為內陸淡水湖泊。麻大湖有著迷人的風光,自古就是妙趣天成的游覽勝地。博興縣沿湖有25個自然村,村村相連,楊柳蔥茂,小橋流水人家,掩映其間,連同桓臺縣沿湖20多個村莊,正好構成一個橢圓形的風景帶,象慈母的雙臂,緊緊地把明珠般的麻大湖攬于自己的懷抱。而那湖中,水道如網,港汊縱橫,島嶼星羅棋布,阡陌犬牙交錯,阡陌上翠葦叢生,水中紅荷婷婷玉立。散在湖面上的一處處小漁舍,荷環(huán)蒲繞,楊柳依依,門前小橋,橋頭舟泊,儼然一派江南景色。記得程顥詩中曾有“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之句。觀賞麻大湖的四時佳景,更會領略到這詩中情趣![詳細]
      推薦3
      博興興國寺
        興國寺俗稱丈八佛寺,位于博興縣寨郝鄉(xiāng)寨高村西北角。始建于天平元年(公元534年),自隋唐至清代,屢屢重修。據考證,唐天寶,金天眷,元貞,明成化,萬歷,崇禎,清道光菌重修過。丈八佛石造像亦稱興國寺石造像,坐落在博興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寨郝鄉(xiāng)寨高村西北角,因其身高丈八,俗名丈八佛。佛像坐北面南,全高6.75米,底座高1.5米,底面積7.29平方米,為單身立式圓雕青石造像。佛像高肉髻,面方圓,微笑,豐頤大耳,法相莊嚴,身披“褒衣博帶式”通肩袈裟,內著僧支祗,胸前打結,“施無畏與愿印”,赤足立于蓮花座上。佛像雕刻精致,造型生動,人體比例準確,衣紋舒展流暢,堪稱藝術珍品。據史料記載:公元534年,這里始建一個寺院,名興國寺。丈八佛石造像就坐落在寺中正殿內,當初為面涂金粉,身披彩裟。在其左右,還各雕有供養(yǎng)人六,比丘一,中間有一人作雙手拱博山爐狀。殿內樹有五幢石碑,中間最大的一幢上面刻有大小29尊不同形象的佛像,雕刻精致,栩栩如生。位于兩旁的四幢石碑上,則分別刻有該寺于元朝元貞二年、明朝景泰元年、明朝……[詳細]
      推薦4
      博興縣博物館
        博興縣博物館位于博城五路,前有文化廣場,后有董永公園,地處城區(qū)文化娛樂中心。博物館于200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資近300萬元,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正門內有200多平方米的大廳,里邊為展區(qū),共設七個展室,分別為兩個佛教藝術展室、兩個石刻藝術展室、一個歷史陳列展室、一個革命文物展室和一個呂劇藝術展室。展出文物400余件。博物館館藏文物3000余件,種類有陶器、瓷器、佛教遺物、石刻、石器、金屬器、玉器、文房四寶、印章、古籍字畫、錢幣、骨角器、化石、民俗等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北朝至隋代佛教藝術品,博興出土的北朝佛教藝術品數量多,質地有石、銅、素燒瓷、陶等。石造像約有200余件,并且大多帶有題記,這是其它地方所不及的。博物館展出的模印素燒瓷佛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珍品,目前國內的資料中其他地方還未發(fā)現(xiàn)。博物館尤其有名的是1982年龍華寺出土的一批金銅佛像,年代從北魏太和二年至隋仁壽三年,歷時四個朝代,長達125年之久,在國內實屬罕見,被國內外專家稱為我國南北朝佛教考古的可喜收……[詳細]
      推薦5
      龍華寺遺址
        龍華寺遺址位于山東省博興縣城東北陳戶鎮(zhèn)南,馮吳、崇德、趙樓三村之間。龍華寺始建于北魏中、晚期。北魏——北齊時期,該寺香火極盛。該寺大致經歷了三次大型重修:一是隋朝時期。隋統(tǒng)一全國后,佛教被尊為國教,隋文帝在位期間,曾重修龍華寺,建龍華塔,并設立龍華塔落成碑。二是唐朝時期。隋朝末年王薄起義時期,龍華寺成為民眾反對佛教、起義軍進攻的重點而遭到劫難。唐朝初年,善男信女再次重修龍華寺,但寺院比原來已遜色不少。三是清朝時期。宋朝時期,金兵大舉入侵中原,使龍華寺毀于戰(zhàn)火。直到清光緒年間,經過重修,龍華寺又重現(xiàn)生機。據說寺院建筑雄偉壯麗、古樸大方,大門朝南,分前后兩院,院內建有大正殿、東西廂房和鐘鼓樓等。民國年間,寺院的正殿因年久失修而倒塌;1948年,龍華寺因連年不斷的戰(zhàn)爭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成為一堆廢墟,僅剩遺址至今。寺朝向南,前后兩院,內有大正殿、鐘鼓樓等。隋代曾重修,此后時廢時建,至清末規(guī)模已變得很小,最終廢圮。1926年在遺址上出土隋仁壽三年(603年)御造龍華碑,高1.45米,寬1.06……[詳細]
      推薦6
      興國寺遺址
        丈八佛造像位于山東省博興縣湖濱鎮(zhèn)丈八佛村北興國寺遺址上,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造像雕造于東魏天平元年(534年),為一青石立式圓雕造像,通高7.1米、像高5.6米。高肉髻、方面、大耳。著褒衣博帶式通肩袈裟,內著僧祗支,胸前結帶。雙手作施無畏與愿印,赤足立于覆蓮座上。蓮座正面中間浮雕力士、博山爐、迦婁羅。正面兩側及左、右刻四組26個供養(yǎng)人。該造像雕造于東魏天平元年(534年),其下有夯筑的土臺,高2.3米,面積不清。北齊天保年間(550?/FONT>559年)有丈八佛大殿,隋、唐、宋皇統(tǒng)及天眷、明成化及萬歷都重修過。清道光年間寺院布局有正殿(丈八佛殿)、三佛殿、關圣帝君殿,三殿呈扇面形布局。清末寺廢,僅存正殿。民國初年殿祀,造像露立于天。文革時,造像頭部被拉下,20世紀70年代末村民又將其按上。2001年在國家、省文物部門的引薦幫助下,縣文化文物部門接受深圳歐通國居士捐款400萬余元建成丈八佛保護院,面積9450平方米,由大門、丈八佛保護殿、后殿及左右?guī)俊?a href=/landscape/110/xingguosiyizhizhangbafo.html class=blue >[詳細]
      7、洪福園
      推薦7
      洪福園
        洪福園,位于博興縣興福鎮(zhèn),古稱姑棼行宮,又稱洪福寺,起于殷商,興于春秋,傳承于漢明。古因其地理位置后靠貝丘前有澠水,以“背倚寶山、襟懷圣水”而被位于博興的蒲姑古國封土為壇,作為祭拜天地和祖先以及祈年的福地。到了春秋時期則成了齊國接待國賓使臣田獵游覽之所。洪福園曾與歷史上許多名人、歷史故事產生過關連,相傳孔子早年居住齊三月曾游姑棼觀人射雁,由此而發(fā)出“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的論語。公元前331年,楚懷王派屈原使齊,也曾游姑棼行宮而與齊修抗秦盟約。魯莊公八年,大將連稱、管之父興兵姑棼行宮,無道昏君齊襄公在此灰飛煙滅。還有功垂戰(zhàn)國、化干戈為玉帛的“稷怪才、一代辯士”淳于髡,明代著名御醫(yī)任重,明代著名隱士魏休庵等,均以大德惠民載譽此地,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在這里保存著興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的爐姑廟、百子殿、玉皇閣等道家文化遺跡,這些建筑都取材于教人棄惡揚善的民俗文化,后經明清年間的乾坤道人苦心經營,成為岱北香火鼎盛叢林勝境;在這里更是具有蔚為壯觀、遠近聞名的海內外書法碑刻數百幢;在這里還聳立……[詳細]
      8、博興古槐
      推薦8
      博興古槐
        古槐傳說中已有千余年的歷史。遠遠望去,像蒼龍騰空,又如綠色巨傘,映襯在藍天白云下,顯得蒼勁、挺拔,充滿盎然生機。老槐樹胸圍4.85米,三個人合抱尚且勉強。樹干已枯空,樹冠一半枯死,另一半的樹皮上頑強而執(zhí)著地長出繁密的樹枝,郁郁蔥蔥,蔥翠欲滴,堪稱是一個生命的奇跡,樹洞內斑斕的樹皮,扭曲的樹身,蜿蜒交錯,宛如怪石嶙峋的巖洞。它蒼翠的容貌,令人悠然回想它生命萌芽的久遠年代、漫長歲月的生長歷程和傳奇經歷,不僅心馳神往,肅然起敬。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家喻戶曉,更為媒仙古槐的傳說增添了迷人色彩。洪福園暨華東碑林洪福園建于漢代洪福寺故地,占地50余畝,園內民族文化特色濃厚,有仿古建筑、名家詞碑多處,是具有一定影響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園林。華東碑林珍藏有費孝通、王光英、程思遠、沈鵬以及陳立夫、蔣緯國、各愛國宗教界和日、韓、泰等國名家題詞碑150多塊。……[詳細]
      推薦9
      寨卞遺址
        寨卞遺址面積約3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3米。1983、1987年鉆探獲得面積約16萬平方米商—東周時期的城址遺存。城墻基寬12米,夯窩徑6—8厘米,夯層厚8—10厘米。采集的龍山文化陶片多夾砂褐陶、黑陶、紅陶,紋飾多弦紋、竹節(jié)紋、附加堆紋,可辨器形有鼎、盆、蛋殼陶杯等。另采集有商周時期夾砂紅陶、灰陶繩紋鬲口、灰陶簋、泥質灰陶大腹豆、罐殘片。戰(zhàn)國時期泥質灰陶太陽紋半瓦當殘片,漢代灰陶罐口、壺、盆口等!恫┡d縣志》載:“蒲姑城在縣南十里柳橋莊”,《青州府志》云:“蒲姑氏,殷所封也。成王時,四國作亂,成王滅之,以其人于齊。晏嬰所謂蒲姑氏因之立也。蒲又作薄,今博興!薄独ǖ刂尽份d:“薄姑城在青州博昌東北六十里!碑敿粗复![詳細]
      推薦10
      打漁張引黃閘
        打漁張引黃閘位于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喬莊鎮(zhèn)北部打漁張森林公園內,打漁張引黃灌區(qū)始建于1956年,是國家“一五”期間重點項目,是山東省建設最早的大型引黃灌渠水流是不是120立方米/秒,建成時原灌區(qū)范圍涉及博興、廣饒、墾利、利津、壽光5縣,控制面積5126萬畝,迄今運行50余年。現(xiàn)打漁張灌區(qū)范圍涉及我縣境內11個鎮(zhèn)(辦事處)灌溉面積66萬畝。運行半個多世紀以來,為灌區(qū)涉及范圍內工農業(yè)生產和國民經濟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舊閘運行多年,各項設施面臨報廢邊緣,嚴重影響工程的運行和效益的發(fā)揮,為此,1981年在舊閘后興建了新閘,同年11月竣工,水流量仍為120立方米/秒,自1985年以來承擔起向青島引黃供水的任務![詳細]


      全部博興縣景點>>>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91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欧美在线成人午夜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