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記原坐落在西溪南村中,2000年遷到“清園”內(nèi)。朝向東北,為一處前店后宅的建筑群,通面闊10.64米,進深22.46米,后庭脊高9.65米,占地面積238,91平方米,前進為一三合院落兩層樓房,原店堂設與樓下,后進為一四合院落,門前臨前進天井。該宅大木架及宅內(nèi)裝修充分體現(xiàn)清代徽派建筑的風格,對于研究徽商的發(fā)展及其建……[詳細] |
程培本堂原坐落在西溪南鄉(xiāng)辣塘村橫山,2001年遷至潛口民宅清園內(nèi)。系清末地主廳堂住宅。三進三間二層樓屋,前中進為廳堂、廂房、后進為一三間廚房,西側(cè)為邊廳,通開間13.5米、進深22米,建筑面積332平方米。正面凹字墻,大門居于東次間山墻。上有磚雕門罩,前為一披水單步架門廊,前進明間為廳,次間為廂,兩廊及廂房窗欄板均有精……[詳細] |
收租房原坐落西溪南鄉(xiāng)辣塘村橫山。2001年遷至潛口民宅清園內(nèi),進深5米,八間總闊36米,建筑面積296.87平方米,系由兩個三開間樓房及兩端各一個單間組合而成。左側(cè)單間二層,正面開門,后檐裝置散板,腰檐施掛落,左側(cè)三間樓房為納谷點、司稱處。其底層右次間為賬房,有樓梯可上二層,右側(cè)三間為儲糧庫,底層置有兩個大谷倉直頂樓層……[詳細] |
洪宅原坐落在歙縣竹鋪鄉(xiāng)珠川村中,2004年9月拆遷到潛口民宅清園當中集中保護。清代后期磚木結(jié)構樓房。三間兩進,上下對堂,通面闊8.6米,進深14.23米,占地面積為122.38平方米。該宅結(jié)構簡單,樓下明間照壁枋上有毛筆書寫的“大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十月初三大吉”字樣。天井階沿不整齊,室內(nèi)天井懸挑樓引,為安裝槅扇……[詳細] |
胡氏眾廳位于徽州區(qū)西溪南鎮(zhèn)長林新村,時代為明代。胡氏眾廳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謝正安宅位于徽州區(qū)富溪鄉(xiāng)富溪村,時代為清代。謝正安宅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小巖遺址位于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羅田村小巖,時代為魏晉。小巖遺址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小練革命烈士墓位于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石崗村,時代為近現(xiàn)代。小練革命烈士墓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繼善亭位于徽州區(qū)呈坎鎮(zhèn)靈山村西,時代為明。繼善亭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徽州觀音橋位于徽州區(qū)西溪南鎮(zhèn)西溪南村,時代為明。石橋村座落在黃山源口,豐樂河畔。豐樂河水滾過宋代水利工程——昌堨,直沖金竺山腳,受阻后左轉(zhuǎn),沿石橋村后芝山山腳掉下條垅堨壩,奔流直下,穿過明代黃百萬獨資捐建的豐樂河上游第一橋——石橋,東流而去。石橋村沿芝山東面山腳而建,從條垅引豐樂河水進村。主水流從石橋邊直流而下,穿過5……[詳細] |
三世二品坊位于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虹光村忠塘,時代為明。三世二品坊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在洽舍,跨黃山大源,舊時進入黃山的要道,青石砌筑,雙拱石橋,始建年代不詳(豐樂水庫庫區(qū)內(nèi))。據(jù)民國《歙縣志》載:昔為蔣泰仁、蔣真保建,橋洞二。至民國,蔣致和重造,改名集成。橋長37米,寬8米,高約10米,兩孔之間的橋墩上方橋身上嵌有長約1米,寬約80厘米的青石板,上刻“集成橋”三字,落款為“民國二十七年”![詳細] |
座落在西溪南鎮(zhèn)石橋村北。條垅堨在原琴溪橋口引豐樂水,經(jīng)石橋琴溪東趨至下游雷堨,廊橋跨條垅堨渠道南北向而立,紅麻石砌筑,平梁式橋面。長26.3米,中間三孔橋?qū)?.3米,兩端兩孔橋?qū)?.75米,高約3米,由6座筏形橋墩將橋分成7洞。橋上置長廊,木構架上蓋小青瓦。由兩個開間廊屋聯(lián)墻組成橋廊,廊兩側(cè)置飛來椅,東側(cè)居中設有神。橋……[詳細] |
座落在潛口鎮(zhèn)潛坑村中,是古代由歙縣通往黃山、太平的交通要道。明成化五年(1469)建,單拱,紫砂石砌筑,南北向跨小溪。長6.9米,寬4.2米,高3.5米。靠上游一面拱額嵌匾,上有“新福橋”、“成化五年重陽月初四日,工師詹以文”和“孝悌鄉(xiāng)和睦里潛川保寧社信士汪宗欽……”等字。橋上置長廊,西面封閉,設佛,供菩薩;東邊置“飛……[詳細] |
座落在呈坎鎮(zhèn)楊干村水埠口村西,東西向跨“氵眾”(讀音同“眾”)川河;◢徥鲋,三孔石拱橋,全長18米,寬4.5米,高3.5米,中間一孔較大,孔跨9米,橋面略呈弧形。明嘉靖間呈坎人羅期升倡建,以羅文佑得名,宣統(tǒng)元年羅亨淦捐資重修,現(xiàn)為水埠口村到呈坎的必經(jīng)之處![詳細] |
座落在呈坎村南“氵眾”(讀音同“眾”)溪上,花崗石砌筑,單孔石拱橋。建于明嘉靖年間。清光緒年間重修,橋全長67米,高約12米,寬6米,橋面兩側(cè)砌筑石欄桿。東端有登橋石階與村道相接,西端接上山道路,與路筑平。古時,從南面村道進入呈坎,以其高筑十分醒目。該橋系明嘉靖間里人羅斯宏倡建,耗四萬金。光緒間,橋漸圯,里人羅亨潤、羅……[詳細] |
在巖寺鎮(zhèn)孫公橋下游約500米跨豐樂河上,俗稱“塔下橋”,南達文幾山,北抵逍遙堤,紅紫石砌筑,七洞,長約120米,高約13米,明嘉靖丙申年(1536)里人佘文義獨資捐建。初時,橋兩頭雙植華表,橋心起榭七間,下為亭,以供游息;上為樓,以位神祗。繞以游廊,可資遠眺。未幾被縱火所焚,遂不復立。萬歷、康熙年間,均由佘氏家族維修重……[詳細] |
座落在巖寺鎮(zhèn)老街中心,又稱市心橋。單拱,紅紫石砌筑。穎水穿過注入豐樂河,將巖寺劃為東西兩市,原先以木橋通行。明成化十年(1474),周正知府敦勸里人改造石橋。里人汪用本帶頭倡修,建成單孔石拱橋。全長25米,寬10米,兩邊砌欄桿。清康熙時,汪氏族孫宏任、宏仕奉母程氏之命重修,比以前更加牢固,今仍為百姓通行之要道。……[詳細] |
俗名齋堂橋,也叫寡婦橋,亦跨穎溪之上,是南山下與上街的要道,明正德元年(1506)里人汪世昂妻胡氏所造。橋單孔,紅紫石砌筑,長15米,寬4米,拱高約4米。胡氏年輕守寡,孝順公婆,將平素積蓄,造橋行善,為里人頌揚。此橋至今仍保存完整![詳細] |
座落在西溪南村中,紅砂石砌筑,單拱東西跨雷堨上,橋面與街道一樣平坦。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中秋前三日。下游橋額上嵌匾,刻有“中鵠鄉(xiāng)禮教里仁德社溪南信士吳自容妻汪氏捐資駕石以便往來,愿祈子嗣蕃昌,福履悠久。明弘治八年歲次乙卯八月中秋節(jié)前三日立”等字。此橋型制較小,長只有4米,寬2.5米,高約2米。距廣濟橋不遠處上游,……[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