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瓜蘇國家公園(Iguazu National Park)處于玄武巖地帶,高80米,直徑2700米,跨越阿根廷和巴西國界,世界上最壯觀的瀑布之一就位于這個地區(qū)的中心。許多小瀑布成片排開,層疊而下,激起巨大的水花。周圍生長著200多種維管植物的亞熱帶雨林,是南美洲有代表性的野生動物貘,食蟻動物,吼猴,虎貓,美洲虎和大鱷魚的快樂家園。被譽為“南美第一奇觀”的伊瓜蘇瀑布是南美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五大名瀑之一!耙凉咸K”在當地印第安人的瓜拉尼語中意為“大水”。伊瓜蘇瀑布位于阿根廷北部和巴西交界處、伊瓜蘇河下游,距伊瓜蘇河與巴拉那河匯流點約23公里。伊瓜蘇河發(fā)源于巴西南部,沿途匯集了大溪小流,穿過維多……[詳細] |
門多薩(Mendoza)是阿根廷中西部的歷史名城,門多薩省的首府。位于以葡萄酒釀造聞名的庫約地區(qū)[Cuyo]的核心地帶。城市西依安第斯山支脈(帕拉米洛斯嶺Sierra de los Paramillos),建設在由門多薩河沖積出的河谷之上。根據阿根廷國家統計局[INDEC]2001年度的報告,門多薩市的人口為11萬余人,較1991年略有下降,而居住在“大門多薩都市區(qū)”的約85萬人口則有較大幅度提高,依然保持阿根廷第四大都市區(qū)。高大的安第斯山脈阻斷了太平洋濕潤空氣的東進,使得這個山脈東麓的城市有著干燥的氣候,特別在它干熱的夏季,氣溫常常升至35攝氏度以上;相較而言,門多薩的冬季顯得溫和而濕潤。值……[詳細] |
德雷克海峽(Drake Passage)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和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之間,緊鄰智利和阿根廷兩國,是南冰洋的一部分,在巴拿馬運河開鑿之前,德雷克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之一。海峽是以發(fā)現者16世紀英國私掠船船長弗朗西斯·德雷克的名字命名,德雷斯本人最后并沒有航經該海峽,而選擇行經較平靜的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其寬度竟達970公里,最窄處寬645公里,是南極洲與其他大陸最短的距離。同時,德雷克海峽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其最大深度為5248米,如果把兩座華山和一座衡山疊放到海峽中去,連山頭都不會露出海面。德雷克海峽以其狂濤巨浪聞名于世——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在……[詳細] |
簡介 蒙特教堂城距省會科爾多瓦119千米,是一座古老的山城,海拔797米,堂住居民8000人。小城坐落在海拔2000米的烏里托爾克山腳下。西班牙人來到之前,那里居住著印第安人科邁沁恭部落。17世紀末,最后一位科邁沁恭酋長卡拉巴倫巴被西班牙人殘忍地殺害。這里雖然早已沒有純粹土著人了,但是,許多印第安人的傳說,以口頭流傳的方式留傳下來。 在印第安傳說中,烏里托爾克是一座圣山。在西班牙征服者來到之前,土著人就在山里觀察到奇異的光亮掠過天空。到了近代,關于烏里托爾克山中異常現象的記載越來越多。正是這些奇聞軼事使烏里托爾克山和蒙特教堂城聞名世界的。 一位阿根廷原子物理學家講述了他岳父12歲時的一次……[詳細] |
塔夫拉達·德烏瑪瓦卡(Quebrada de Humahuaca)分布在一條沿著壯觀的里奧格蘭德山谷伸展的最主要的文化通道上,其源頭起自安蒂恩高原上寒冷的荒原,然后向南部延伸,約150公里后與里奧利歐納匯合。山谷里的遺跡表明,距今一萬年以來,這里一直是從安第斯山脈高原到平原人們交通與交流的至關緊要的通道。有多處明顯的遺跡表明,這里是史前印加帝國(Inca Empire)時代(公元15-16世紀)狩獵者和客商進行交易的場所。這里同時也是19-20世紀人們?yōu)楠毩⒍窢幍膽?zhàn)場。從圣薩爾瓦多出發(fā),我們到達了這個通向高原的自然通道上。一排排的小村莊生動的展現在人們面前,土坯的房子、有歷史意義的小教堂、前……[詳細] |
簡介 拉普拉塔河位于南美洲烏拉圭和阿根廷之間,在西班牙語中“拉普拉塔”是“銀子”的意思。拉普拉塔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全長4700公里,流域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其實拉普拉塔河只有320公里長,她匯集了巴西、玻利維亞烏拉圭、巴拉圭和阿根廷幾條重要的支流。 拉普拉塔河拉普拉塔河有兩個源頭,一個是東源,一個是西源。兩源都發(fā)源與巴西高原東南邊。東源叫東源格蘭德河,西源叫西源伊巴河,兩河在南緯20度相聚后就稱為巴拉那河。巴拉那河全長4000公里,流域面積28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在阿根廷接納了一條重要的支流--巴拉圭河。巴拉圭河發(fā)源于巴西西南部的巴雷昔斯山脈的東南邊,全長2200公里,流域面積1……[詳細] |
羅薩里奧(Rosario)是阿根廷第二大城市,重要河港。地處阿根廷東部巴拉那河下游西岸,是圣菲省東南部和巴拉那河上的重要河港。平均海拔22米。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7℃,年平均降水量944毫米。始建于17世紀末。1852年設市。1852~1861年間為拉普拉塔聯合省最大的貿易中心。在阿根廷的獨立戰(zhàn)爭中曾遭受破壞,后隨鐵路向內地延伸和地區(qū)經濟開發(fā)以及當地港口的建設使得城市得以迅速發(fā)展,并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貿易中心和工業(yè)城市。 主要景點:國旗歷史紀念館:建造于1957年,由三個建筑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帶浮雕塑像的高塔用來紀念在1810年的5月革命,第二部分的巨型露天走廊是紀念阿根廷的建立, 第……[詳細] |
簡介 南極洲隔海相望的火地島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最靠南的土地,它的首府烏斯懷亞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 烏斯懷亞位于火地島的南部海岸,北靠安第斯山脈,面對連接兩大洋的比格爾海峽。它的緯度是54°49’,是世界上最靠南的城市。在當地土著部落亞馬納語中,烏斯懷亞的含義是“向西深入的海灣”、“美麗的海灣”之意,比格爾水道在這里形成一個大海灣。這里距南極半島1000公里,是南極科學家不可缺少的補給基地,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南極考察船隊都在此停泊過。 烏斯懷亞依山傍水,郁郁蔥蔥的山坡和巍峨潔白的雪山交相輝映,色調不同的各種建筑坐落在波光粼粼的比格爾水道和青山白雪之間,水道對岸智利境內的雪山也歷歷在目,構……[詳細] |
簡介 南美洲南端島群。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島嶼。主島火地島又稱大火地島,隔麥哲倫海峽(最窄處僅3.3公里)同南美大陸相望,面積4.87 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數百個小島和巖礁在內的群島總面積約了7.3萬平方公里,約 2/3屬智利, 1/3屬阿根廷。主島略呈三角形,西部和南部山地為安第斯山脈余脈,地面崎嶇,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約甘山 2469米。雪線高度僅500~800米,現代冰川發(fā)育。東部和北部為平緩低地,海拔180~600米,覆蓋第四紀冰川沉積和火山灰礫,多冰川湖和沼澤濕地,較大的有法尼亞諾湖。 氣候寒冷,年均溫低于 10℃,多強勁風暴。西部受濕潤西南風和地形影響,年降水量高達20……[詳細] |
簡介 建于公元785年,科爾多瓦的清真寺以世界上最宏偉的清真寺為目標,接下來的兩個世紀更是不斷擴建,使得它成為當時回教世界最大的清真寺。由14世紀的穆迪哈爾(Mudéjar)式大門─寬恕門(La Puerta del Perdón)可看見種著橘樹、棕櫚樹的橘園(Patio de los Naranjos)。清真寺的盡頭是個回教式殿堂,中間是壁龕(Mihrab)朝向麥加(Mecca),供人膜拜。 前身為西哥德所使用的教堂,后經拉曼一世收購,改建為清真寺。在16世紀時,查理五世又對教堂大肆改造。再加上之前幾位在位者的擴建整修,這座清真寺在經過幾次改建后,使得風格變得有點混雜了。 羅馬人到達科爾……[詳細] |
簡介 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坐落于阿根廷南部,這里是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的安第斯山脈南段巴塔哥尼亞山脈東側,屬巴塔哥尼亞高原阿根廷圣克魯斯省。冰川公園所在的冰川湖名為阿根廷湖,湖的面積達1414平方公里。 這里地處南緯52度高緯度地區(qū),離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已經不遠,到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則較為遙遠,有約3小時的飛機航程,最近的城鎮(zhèn)是30公里外的卡拉法特,所有旅行者必先到達卡拉法特然后才前來冰川國家公園。 冰川國家公園是一個奇特而美麗的自然風景區(qū)。有著崎嶇高聳的山脈和許多冰湖,其中包括一百英里長的阿根廷湖。在湖的遠端三條冰河匯合處,乳灰色的冰水傾泄而下,象小圓屋頂一樣巨大的流冰帶著雷鳴般的轟響沖入……[詳細] |
簡介 瓦爾德斯半島沿著阿根廷海岸從北向南至南緯42°處,一個猶如錘子般的半島延伸到大西洋中,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動物避難所”——瓦爾德斯半島。半島上種類繁多的珍禽異獸和海灘奇特的景色,使它成為游客獵奇、觀光的絕妙去處。 瓦爾德斯半島扼守圣馬提阿斯灣,阿梅希諾地峽像是錘子的把兒與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平原相接。地峽的最寬處僅有8 公里,這使半島幾乎成為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地峽的北邊是圣何塞灣,南邊是新灣。半島的中部高高隆起,而四周則是平坦的莽原。地面野草、荊棘叢生,奇怪的是,偌大的一塊地方竟沒有一株高大的樹木。每當強勁的海風吹來,草叢刷刷作響,頗有一種蕭殺、沉寂的景象。半島周圍的海岸,矗立著一座座錐……[詳細] |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Juan Manuel Fangio,1911年6月24日-1995年7月15日)是世界著名的阿根廷賽車手。在1951年至1957年間,他先后5次分別代表阿爾法•羅密歐、瑪莎拉蒂、奔馳和法拉利獲得了F1比賽的車手總冠軍。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博物館是一個賽車博物館,致力于一級方程式車手范吉奧,位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巴爾卡塞,這里是一級方程式賽車的發(fā)源地,距離范吉奧的出生地僅有幾個街區(qū)。該博物館于1986年開放,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曾經出席了開幕式。博物館占地面積達4600平方米,被……[詳細] |
彭巴草原(Pampa)又稱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的一個重要地理區(qū)域,是阿根廷的核心地帶,現今大部分土地已辟為農田和牧場,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西部和南部是阿根廷的主要農業(yè)區(qū),也盛產葡萄,但雨季容易發(fā)生洪災,其他區(qū)域為畜牧區(qū)。阿根廷是世界第二大牛肉產國,境內牛只數目比人口還多,大多產于位在中部的彭巴草原 (Pampa),由于地廣人稀,農牧經營相當粗放,位于圣非省的瑪麗婭牧場方圓6000 多公頃,只請了七、八名工人。牧場主和經理一年也未見得來“視察”一次,牧場日常的管理工作全由監(jiān)工負責。除了畜牧業(yè),彭巴草原是阿根廷的糧倉,產物包括小麥、玉米等,東邊靠海的氣候較濕潤,西南邊較干燥。首都布宜諾斯愛利斯就位于此……[詳細] |
阿空加瓜峰(Aconcagua),海拔6964米,是南美洲最高峰。位于南緯32.39度,西經70.14度,屬于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脈南段,在阿根廷與智利交界的門多薩省的西北端。由安地斯山脈的造山運動形成,命名為阿空加瓜是因顏色Arauca(又稱Aconca,在克丘亞語中寫為Ackon Cahuak)。阿空加瓜峰,還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死火山。公元1897年,人類首次登上阿空加瓜峰,考察證實它由火山巖構成,山形呈圓錐形,山頂有凹下的火山口,是座典型的火山。經查閱有關該地區(qū)火山噴發(fā)的資料,沒有發(fā)現它在有人后還重新爆發(fā)過,因而它便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高的死火山。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最長的褶皺山系。從屬……[詳細] |
簡介 阿根廷國會大廈位于國會廣場西端,是一座意大利學院派建筑,大廈于1887年至1906年建成。大廈主體有4層,以白色大理石裝飾墻面,帶雕飾的希臘式立柱環(huán)繞整個建筑。大廈正中高高聳起一座穹頂塔樓,塔身半腰處,一輛青銅四架馬車凌空欲飛,最高處是直徑20米的青銅穹頂。建筑的氣勢與精美,不輸于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屹立在大廈前面的兩會紀念碑氣勢宏偉,工藝精美。 大廈前屹立著氣勢宏偉,造型別致精美的兩會紀念碑。紀念碑底座是一個寬闊的花崗巖平臺,四個角上雄踞著展翅欲飛的銅塑雄鷹,紀念碑頂上站立著一尊代表共和國的婦女銅像,她右手持象征勝利的月桂枝,左手扶犁代表勞動,腳下踏著一條毒蛇,表示懲戒-。紀念碑的中……[詳細] |
伊維拉自然保護區(qū)(Ibera Natural Reserve)位于阿根廷科連特斯省(Corrientes)中部的伊維拉河口,距離Colonia Pellegrini2公里。Ibera在瓜拉尼語中,意指“燦爛的水”(brilliant water),這里占地1,200,000公頃(2965000英畝),其目的是為了保護巨大的河口、沼澤、濕地,以及伊維拉盆地的礁湖等生態(tài)系統。作為阿根廷一個主要的自然保護區(qū),這里有著數量驚人的野生動物和植物。這個潮濕的地區(qū),有著一個特殊的生態(tài)系統和許多有趣的景點,是一個純粹的科學的天堂,其水資源主要靠降雨。伊維拉自然保護區(qū)里有4種省級天然保護物種,分別是大型水獺、鬃……[詳細] |
科爾多巴耶穌會牧場和街區(qū)修建于1616到1725年,是南美洲早期基督教與當地思想文化相融合的典范。受基督教會影響150多年的南美洲宗教、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物質表現形式,這一點在科爾多瓦的基督教宗教教徒聚居區(qū)中得到充分展示?茽柖嗤叩幕浇套诮探掏骄劬訁^(qū),是巴拉圭早期基督教信徒聚居區(qū)的心臟,包括了基督教會系統的核心建筑物:大學、教堂、基督子民居住區(qū)和神學院。除了這五大建筑群,教會區(qū)還包括宗教的和非宗教的的建筑,充分顯示了南美洲17到18世紀間150多年基督教、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過程。在聚居區(qū)有欄圈和小牧場用以喂牛、羊羊、放馬,還有菜地和果園,種植著小麥、谷物等,用于灌溉的水渠還是水……[詳細] |
門多薩獨立廣場(Plaza Independencia)是門多薩最大的廣場,也是市中心的標志。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這里都是休閑散步的好去處。廣場上種植有許多高大樹木,還有一個大噴泉,以及綠廊等許多供休息的地方。盡管地處城市的中心區(qū),置身于此,卻不會讓人感到聒噪和喧鬧。該廣場上除周一外,周二到周日每天下午四點左右,都會有場大的手工藝品交易會。不少小攤販在此出售各種各樣的物品,種類相當的齊全,而且質量也很不錯。其中包括各種皮革服裝、皮帶和皮包等。到了周末的晚上,還會有很多藝術家在此演奏、表演,其中包括免費的音樂會和木偶戲現場表演。1861年地震后,在該地四周重建了新城區(qū),因此在獨立廣場的四周,還建有……[詳細] |
伊沙瓜拉斯托-塔拉姆佩雅自然公園(Ischigualasto - Talampaya Natural Parks),這兩個自然公園彼此毗鄰,位于阿根廷中部謝拉潘毗納斯西部邊境的275,300公頃的沙漠地區(qū),擁有最完整的三疊紀時期(2億4千5百萬年至2億零8百萬年前)的陸地化石記錄。兩個自然公園中的六個地質層展示了極為廣泛的古代物種化石,充分展示了三疊紀時期脊椎動物和古環(huán)境的進化過程。伊沙瓜拉斯托-塔拉姆佩雅自然公園擁有貫穿地質史上整個三疊紀時期(4千5百萬年)的陸地化石沉積物。 這一處世界遺產包括阿根廷西北部圣胡安省和拉里奧加省之間的兩塊相臨的保護區(qū)。 伊沙瓜拉斯托省域公園是跨越兩個省份的保護……[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