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墻,“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nèi)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墻、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chǎn)安全密切相關(guān)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稱它是剪除兇惡……[詳細] |
熱河文廟建于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積淀,它不僅是當時大清陪都祭祀孔子之處,還是承德府及所屬州縣的“教育中心”。由于承德在清代所處的特殊地位,熱河文廟在全國文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從建制上考證其為全國三大孔廟之一,與北京、山東曲阜孔廟齊名。清朝皇帝曾多次在這里舉辦祭孔大典,同時促進了當時熱……[詳細] |
如意洲在避暑山莊月色江聲島北。為湖中之島,因形似如意而得名,實際上該島有堤壩與湖岸相連。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前為宮殿區(qū)。面積3.5萬平方米,為山莊最大洲島和主要景點之一,康熙、乾隆七十二景中有十二景在此。洲上現(xiàn)存建筑較完整,布局精巧靈活,利用長廊、短墻劃分景區(qū),既有北方四合院特點,又采江南園林手法。主要建筑有無暑……[詳細] |
介紹位于市區(qū)南部,因形似僧帽而得名。海拔650米。相傳觀此山山頂?shù)木吧兓芍鞖獾淖兓,所以為人所稱奇。春夏秋三季,一早一晚,峰頂都會有淡淡的云霧籠罩,嚴冬時節(jié)則銀裝素裹,蒼茫壯麗。承德著名旅游風景區(qū)——僧冠峰風景區(q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區(qū)正南,峰的相對高度300米,海拔650米。峰頂形似一僧帽,乾隆帝題名僧冠峰。山峰風……[詳細] |
介紹 云山勝地在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建。是“康熙三十六景”第八景。樓兩層,面闊5間,進深1間。不設樓梯,而以假山為自然磴道。因其踞崗背湖,居高臨下,有“俯瞰群峰,夕靄朝嵐,頃刻變化,不可名狀”的意趣,故有此名。樓上西間原為佛堂蓮花室,內(nèi)供青玉觀音一尊,每當中秋月夜,后妃于此祭月祈福。從樓……[詳細] |
介紹 月色江聲在避暑山莊水心榭之北,為一橢圓形島嶼。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臨湖3間門殿,康熙帝題額為“月色江聲”,取意于蘇軾前后《赤壁賦》,每當月上東山,滿湖清光,萬籟俱寂,只有湖水微波拍岸,聲音悅耳。島上建筑布局采取北方四合院手法,殿宇之間有游廊相連。門殿西有冷香亭,盛夏可坐此亭賞荷。門殿北為靜寄山房,……[詳細] |
介紹 永佑寺舍利塔又稱六和塔。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東北側(cè)。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見杭州六和塔和南京報恩寺挺撥秀麗,為報其母恩,于京師仿建兩塔,并于次年在山莊建永佑寺,乾隆十九年又于此仿建一塔。后京師兩塔一毀于火,一傾圮,乾隆帝一面追查責任,一面引以為戒,加固山莊之永佑寺塔,至二十九年才告竣,歷時十年,F(xiàn)……[詳細] |
介紹 煙雨樓在避暑山莊如意洲之北的青蓮島上。清乾隆帝南巡,見浙江嘉興南湖(鴛鴦湖)之煙雨樓景色秀麗,遂摹其圖,并于山莊內(nèi)按圖興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動工,翌年完成。此樓自南而北,前為門殿3間,后有樓兩層,面闊5間,進深2間,回廊環(huán)抱。二層中間懸乾隆御書“煙雨樓”匾額。樓東為青楊書屋,西為對山齋,均3間。東北為……[詳細] |
介紹 煙波致爽在避暑山莊正殿澹泊敬誠殿之后。為清帝的寢宮。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為“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面闊7間,進深3間,康熙帝謂此“四周秀麗,十里平湖,致有爽氣,殿因此得名。正殿東西兩側(cè)各有一小跨院,為后、妃居住之所。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北京,咸豐帝攜東、西宮等后妃出北京至熱河避難,即……[詳細] |
須彌福壽之廟是外八廟中最后建造的一座,所以在藏式風格中更多地融入了傳統(tǒng)的漢式風格,如廟的前部就完全為漢族形制。廟后部的大紅臺妙高莊嚴殿是全寺的主體建筑,其建筑為三層樓閣,沿襲了藏式風格,殿頂鑄有八條鎏金銅龍,每條銅龍重約一噸,做工精細,栩栩如生。看點在大紅臺東北角有一座重層小樓,名為吉祥法喜殿,是六世班禪寢殿。在廟的最……[詳細] |
導游 閣的東面有碑亭一座,立《文津閣碑記》一通。閣為外觀2層內(nèi)為3層的磚木結(jié)構(gòu),上懸乾隆帝御書“文津閣”匾額。閣前池水清澈,假山、閣影倒映池中;假山上東建月臺,西建趣亭,布局嚴謹,環(huán)境清幽。此閣與北京故宮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沈陽故宮文溯閣合稱北四閣,為皇家藏書樓。閣內(nèi)原存《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辛亥革……[詳細] |
介紹 萬樹園在避暑山莊平原區(qū)東北部。北倚山麓,南臨澄湖,占地870畝。有乾隆帝御書“萬樹園”碣,為“乾隆三十六景”第二十景這里綠草如茵,古木蓊郁,今南部尚有乾隆手書《綠毯八韻》詩碑一座。園內(nèi)不施土木,按蒙古民族的風俗設蒙古包數(shù)座,乾隆帝曾在此接見杜爾伯特蒙古首領(lǐng)三車凌、士爾扈特蒙古首領(lǐng)渥巴錫及西藏-班禪六世等。還在此……[詳細] |
介紹 萬壑松風在避暑山莊松鶴齋之北。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是宮殿區(qū)最早的一組建筑。由萬壑松風殿、鑒始齋、靜佳室、頤和書房、蓬閬咸映等建筑組成,踞崗背湖,布局靈活,具有南方園林特點。周圍古松甚多,故有此題名。這組建筑是康熙帝批閱奏章、召見百官和眺望湖光山色之地,為“康熙三十六景”第六景。萬壑松風為正殿,風景……[詳細] |
介紹 松鶴齋在避暑山莊正殿東側(cè)。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圣憲皇太后(乾隆母)和嬪妃居此。當年“青松蟠戶外,白鶴舞庭前”,乾隆帝取松鶴益壽延年之意題名,為“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這一組建筑包括門殿、松鶴齋(后改名為含輝堂)、綏成殿(后改名為繼德堂)、十七間房、樂壽堂(后改名為悅性居)、暢遠樓等。綏成殿乃嘉慶帝……[詳細] |
介紹 四知書屋在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后。是一座5間大殿,康熙帝曾題名“依清曠”,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增題“四知書屋”。四知取《周易-系辭》“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之意。周有回廊,曲折疊繞,使庭園清幽,詩意盎然。這里是清帝召見朝臣及各族王公,處理軍國要務及舉行大典前后更衣休息之處。據(jù)載,清帝在此召……[詳細] |
介紹 水心榭在避暑山莊東宮之北。是宮殿區(qū)與湖區(qū)的重要通道。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御筆題額,乾隆十九年(1754年)列為“乾隆三十六景”第八景。榭建于下湖和銀湖之間,跨水為橋,上列亭榭3座 ,南北為重檐四角攢尖式方亭,中為進深3間重檐水榭。榭在水中,兩旁空間廣闊,碧波蕩漾,四望皆成畫景,確有“飛角高騫,虛檐……[詳細] |
導游全寺分前后兩部分,前部主要由山門、鐘鼓樓、天王殿、會乘殿等組成,其中,會乘殿是寺內(nèi)主殿,殿內(nèi)供觀世音、文殊、普賢三菩薩,像前左右置三層楠木佛龕,兩側(cè)各一座楠木萬壽塔,內(nèi)供無量壽佛。后殿主要由寶相閣、清涼樓、香林室和配殿等組成,寶相閣內(nèi)原有木雕騎獅的文殊菩薩像,閣名是乾隆帝御筆親題。殿閣外還堆砌有別致的假山,可沿小道……[詳細] |
導游 溥仁寺完全按照漢族迦藍七堂的樣式而建,寺自南而北為山門、幢桿,鐘鼓樓、等,正殿名為大雄寶殿,匾額-“慈云普蔭”四字,內(nèi)供迦葉、釋迦牟尼、彌勒三世佛,兩側(cè)有十八羅漢像,殿前立著康熙帝御制的溥仁寺碑,頗具藝術(shù)價值。 介紹 是外八廟中最早建造的廟宇,始建于康熙五十二年,是康熙六十大壽之際,應專門來京的蒙古各部王公貴……[詳細] |
介紹 位于市區(qū)武列河東部,高約110米,酷似一位雙手扶膝的羅漢,故而得名。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尊羅漢還真有惟妙惟肖之態(tài),比例勻稱,神態(tài)自然。河北承德市……[詳細] |
介紹 麗正門避暑山莊正門。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為“乾隆三十六景”第一景。門前列石獅和下馬碑,迎面有紅照壁,門上有0,下有3門,高敞宏偉。中門上方有乾隆題額“麗正門”三字,取《易經(jīng)》“日月麗乎于天”之意,用漢、滿、蒙、藏、維五種文字刻成。它和門內(nèi)上方乾隆題詩“兩字新題標麗正,車書恒此會遐方”,象征著國內(nèi)各民……[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