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須部落文化旅游景區(qū)AAAA 色須部落文化旅游景區(qū)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西區(qū)工委,處于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川、青、藏三省區(qū)結合部,距離石渠縣縣城30公里,距離玉樹機場130公里,省道217直達景區(qū)。色須寺引是甘孜州最大的寺廟群之一,由100多個寺廟組成。該寺珍藏數以萬計的佛像、佛經,其中被稱為藏區(qū)第二大佛的彌勒佛雕像(高約19米),及兩層樓高的銅制鍍金舍利塔,古印度名寺佛杖等最為珍貴。 色須寺院設顯密宗兩大學院,下屬5個康林(分院),15個真札(班),有良好的習經制度,曾兩次受到班禪大師等高僧、名流的高度贊揚。色須寺是康區(qū)能授“格西”學位的兩大格魯派寺廟之一。色須寺占地70余畝,是甘孜州最大的寺廟群之一,寺廟建筑富有鮮明的民族……[詳細] |
真達神鹿谷旅游景區(qū)AAAA 真真達神鹿谷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真達鄉(xiāng),景區(qū)面積53.24平方公里,西接青海省玉樹州,是青、川兩省交接之地。通天河自此稱為金沙江。景區(qū)位于四川洛須自然保護區(qū)的實驗區(qū)內,據統(tǒng)計,保護區(qū)內白唇鹿種群數量在11411-13693頭之間,種群密度達到了7.35-8.81頭/km2,是目前世界上白唇鹿種群數量大,密度高的區(qū)域。保護區(qū)內還有大量珍稀野生動物,其中包括16種國家Ⅰ級保護動物,34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2017年9月,護林員曾在景區(qū)內發(fā)現(xiàn)三只雪豹幼崽,引起轟動。達神鹿谷旅游景區(qū)位于四川洛須自然保護區(qū)的試驗區(qū)內,據統(tǒng)計,保護區(qū)內白唇鹿種群數量在11411-13693頭之間,種……[詳細] |
鄧瑪濕地旅游景區(qū)AAAA 鄧瑪濕地旅游景區(qū)位于石渠縣南部72公里的洛須鎮(zhèn)、正科鄉(xiāng)境內,海拔約3600米,地處金沙江上游,氣候宜人,牧場悠揚!歷史上一直是青稞盛產之地。是典型的、我國獨有的青藏高原高寒濕地!景區(qū)內山形壯美,河谷遼闊,珍稀物種繁多。主要由金沙江上游的“正科濕地公園”、洛須濕地公園以及志瑪拉宮和鄧瑪紀念館等組成。其中尤以正科濕地公園,萬畝野生沙棘林頗為壯觀,每逢秋季,金黃色的果實,枝頭累累,赤麻鴨、斑頭雁等密棲江灘,自由自在,給人以無限喜悅!著名的志瑪拉宮由文成公主建于641年,是景區(qū)的一大重要景點。鄧瑪紀念館是為紀念藏文化中格薩爾王三十大將中第一大將鄧瑪而建。景區(qū)內的情人谷、照阿納姆石刻等無一不是景色優(yōu)美,……[詳細] |
巴格嘛呢石經墻AAAA 巴格嘛呢石經墻位于石渠縣長沙貢馬鄉(xiāng),札加龐秀神山腳下,扎曲河與麻木河交匯處,距縣城53公里,2006年5月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經墻長1.7公里,平均寬2-3米,高2.5-3.5米,內有石刻佛像3000多尊,藏文“丹珠爾”、“甘珠爾”各兩部,“賢劫經”等數千部,以及數以億計的大小嘛呢石。在石渠也有跟其他藏區(qū)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在西藏等地隨處可見的嘛呢堆,在這兒就被壘成了嘛呢墻,而最具代表性最有影響的就是蔚為大歡的巴格嘛呢墻和松格嘛呢石經城。在當地藏民眼里,這兩個地方就像布達拉宮和岡仁波齊一樣,是他們心目中的圣地。巴格嘛呢墻坐落在雅礱江第一灣附近,距縣城大約60公里左右,它仿佛是草……[詳細] |
松格瑪尼石經城AAAA 松格瑪尼石經城距甘孜州石渠縣縣城約80公里,是一座四方形的石頭城,高約10米,長100米見方,全由一塊塊的瑪尼石隨意堆砌而成,是當年格薩爾王領地上至今保留下來的遺跡之一,也是藏區(qū)歷史上最雄偉的瑪尼堆之一。瑪尼城正面有一道城門可以進出,里面是一圈圈的瑪尼墻,中間有狹窄的通道。由于石頭壘得太高,城體已開始下陷,據當地老鄉(xiāng)說,瑪尼城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一樣高。石渠曾是格薩爾王的領地,當時為了給陣亡的士兵超度亡魂,格薩爾王的將士們在此壘了一個瑪尼堆。后來漸漸成了老百姓緬懷格薩爾王功績的地方,各地任何框架支撐,也沒有粘合劑的瑪尼城歷經千年巍然不動,實在是一大奇跡。保護范圍:以石經墻體四周外緣為基線分別向……[詳細] |
松格嘛呢旅游景區(qū)AAA 松格嘛呢旅游景區(qū)位于甘孜州石渠縣阿日扎鄉(xiāng)東北部,長沙貢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區(qū),距縣城70公里,海拔4195米。景區(qū)包括松格嘛呢石經城、各曲濕地、恩德爾臉譜山及周邊區(qū)域,面積達26平方公里。景區(qū)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游牧文化更為突出,松格嘛呢是一座紀念格薩爾王的信仰之城,是藏族信仰傳承的寶庫,松格嘛呢石經城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嘛呢石雕刻精美,體量龐大,一塊塊隨意堆砌而成的,沒有任何框架支撐,更沒有使用粘合劑,歷經千年卻巋然不動,這樣的建筑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2006年5月25日,松格嘛呢石經城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在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中被稱為“全世……[詳細] |
在石渠還有一處奇妙的石頭景觀,那就是利山巨石群。漫山遍野林立的怪石,呈現(xiàn)出深淺不同的紅褐色。大的像一幢樓,小的像一間房,有的形似動物,有的貌似人像,有些是一石獨立成峰,更多的卻是由大小不等的石頭像搭積木一樣壘疊而成,如像風動石、飛來石之類的景觀比比皆是,其間還有一些洞穴和通道。巨石的棱角都比較渾圓,表面布滿了紋理。整個石群的面積約有數平方公里,布局看似無規(guī)則的間隔錯落。在這個周圍都是淺丘草地的環(huán)境中,這些巨石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是冰川遺跡還是火山溶巖?是自然形成還是有有外力因素呢?它會不會是地質構造最復雜的青藏高原上的又一個未解之謎?這里的藏民之所以把它尊為神山,是因為他們相信只有神的魔力才能……[詳細] |
蒙宜寺是西藏佛教的后宏初期所建的著名的格魯派古老寺院。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距縣城七公里處的蒙宜鄉(xiāng)境內。“蒙宜”藏語中是古般若經的意思,相傳是翁貢僧眾講修般若之地。十四世紀(公元1849年)第五世達勒喇嘛洛絨降措和第六世班憚的指令下由著名的賢僧然拉索朗赤勒(現(xiàn)甘孜州扎科鄉(xiāng)善珠寺)所倡建。至今有158年的歷史。如今可見的蒙宜寺是一九七八年后擴建的建業(yè),寺院擴建后,寺院的諸喇嘛四方迎請眾多負有盛名的堪布講經、灌頂、加持、開光,于是寺院僧業(yè)云集,聲望日盛,佛光普照,利益眾生。蒙宜寺迄今為止,出現(xiàn)過像第四世佳西·土登索朗曲批仁波切,土呷-,達拉-那樣眾多的大成就者。蒙宜寺現(xiàn)有僧人400多人,其中堪布……[詳細] |
“居茂”——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邊界的石渠縣城所在地尼呷鎮(zhèn)一行政村名。建鎮(zhèn)前,為居茂部落,以游牧為業(yè)。譯音“居”,是“拉”的意思。傳說居茂部落的祖先,是手拉著哈達從仙境下凡;“茂”是繁多的意思。“居茂”,是乃天子演化而來,后代繁多,發(fā)展成為部落。居茂寺喜足講修興旺園由神通佛子—居·華欽貢布創(chuàng)建于第七勝生周木兔年(公元1435年),寺院坐落在三層草坪之上,形成三臺寶座,預示圣賢輩出。后山崖石橫整,如同經函重重,象征佛慧永駐。后山右側有一條長流的小溪,預示寺院將以佛法甘露,滋潤六道,使有情離苦得樂!如今,當地百姓還以小溪的流量,預測來年是否風調雨順。到過這里的人們,都會前去飽飲小溪之水,祈愿……[詳細] |
穆日瑪尼石經墻坐落于世界屋脊雪域高原的穆日瑪尼石經墻,始建于公元11世紀嶺·格薩爾時期,最初被稱為奔瓊玉喀瑪尼。在長期的時代變遷中,經過了多次的興盛、破壞、維修和發(fā)展的歷程。直到十八世紀,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第一世穆日仁波切、怙主仁增將措發(fā)大愿心維修、擴建此瑪尼墻,將此瑪尼墻建設得規(guī)模宏大。由于穆日仁波切修證極高、盛名遠揚,從此這座瑪尼墻被人們恭稱為穆日瑪尼。后來經過三代穆日仁波切的努力,穆日瑪尼規(guī)模不斷宏大,成為當時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瑪尼墻之一。2013年5月,穆日瑪尼石經墻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石經墻四周外緣為基線向東外延300米,向南外延350米,向西外……[詳細] |
志瑪拉宮位于石渠縣洛須鎮(zhèn),是一座典型藏族佛教寺院,其實是當地的觀音廟,面積不大,但歷史悠久。建寺的時候還有個神奇的傳說:原本的志瑪拉宮在現(xiàn)址對面不遠的山上,后來有一次山洪爆發(fā),被沖下來了,而觀音像卻沒有被沖倒,平移到現(xiàn)在這地方。洪水過后,人們就在現(xiàn)在這地方重新修建了現(xiàn)在的志瑪拉宮。而這重建的寺院至今也有300多年的歷史。寺內供奉的觀音菩薩像和珍藏有文成公主進藏時帶來的度母,被這里的僧人視為“鎮(zhèn)寺之寶”。距今有1300年的歷史。保護范圍:石刻分布范圍向東外延50米,向南外延60米,向西、北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
阿都措是一個美麗而幽靜的高山湖泊,遠遠看去湖水一半綠一半藍,那是因為它的一邊倒映著青山,而另一邊倒映著藍天,湖的四周環(huán)繞著草灘、沼澤和無數的小海子。每到春夏繁殖季節(jié),能看到成群的黑頸鶴在水邊起舞,在草叢中安家,最多時大概有上百只。頸鶴是唯一的高原鶴類,目前世界上僅存500只左右,瀕臨滅絕。除黑頸鶴以外,白唇鹿也是僅存于青藏高原的珍稀野生動物之一。據中外專家考察認定,石渠境內金沙江流域的高山生態(tài)區(qū)是白唇鹿分布最多、種群最大的區(qū)域。在白唇鹿最多的真達鄉(xiāng),有一座與神鹿為鄰的尼姑庵嘎悟寺,這里依山傍水林木蔥蘢,出家人又樂善好施愛惜生靈,因此成了白唇鹿常常光顧的地方。駐足寺中,眼前是滿目青山,耳畔有呦呦……[詳細] |
公元640年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位松贊干布派遣使者到唐朝長安,向太宗求婚,將文成公主嫁于吐蕃法王松贊干布。唐朝愿與吐蕃建立友好關系,并同意公主遠嫁吐蕃國王。公元640年唐朝宮中算選良晨吉日,公主帶上嫁妝與眾多吐蕃大將一同從長安至拉薩遠行。公主一行在經過青海玉樹(現(xiàn)玉樹文成公主廟址),下車休息時發(fā)現(xiàn)這里氣候宜人,風景優(yōu)美,是一塊風水寶地,便在此扎營休息了2個月。期間為當地群眾保平安、造福的心愿,在休息期間公主一行又在玉樹鄰近地區(qū)游玩,并在康區(qū)鄧柯地區(qū)四周峭壁上刻了四種救世佛像:東方陰各村附近刻有三尊大日如來;南方志瑪拉宮對面江邊峭壁上刻了二十一尊度母像;西方白瑪山腳下曲革龍大石壁上刻了一尊普賢菩薩像……[詳細] |
扎溪卡是四川最大的草原,“扎溪卡”是石渠的藏語別稱,意為“雅礱江邊”。在扎溪卡草原,你會被它那氣勢磅礴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深深打動,它的原始、純凈、蒼茫與悠遠,有一種大美不言的深沉韻味。8月的草原水草豐美,野花遍地,帳房點點,牛羊成群,就連草原上的風都帶著一股醉人的氣息。每年的6至9月,是草原最美的季節(jié),這個時候來到扎溪卡,正趕上當地“耍壩子”的好時候。這時候的草甸上星星點點搭起了許多蘑菇似的白帳篷,人們穿上鮮艷的民族服裝,騎著高頭大馬,帶著牦牛肉酥油糌粑青稞酒,來到草原上享受陽光享受生活。扎溪卡人有著草原一樣寬廣的胸懷和太陽一般火熱的情感,無論你走進哪一頂帳篷,都會受到熱情友好的款待,好客的主人……[詳細] |
色須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在甘孜州石渠縣瓦土鄉(xiāng)。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創(chuàng)建。原寺占地4.67萬平方米。有大經堂5所,轉經樓2幢,殿、堂、僧房1000余間。內藏鍍金佛像2萬余尊,其中銅雕鍍金強巴佛,高數丈,僅次于西藏日喀則的強巴佛,是我國第二大銅佛。有藏經《甘珠爾》50余套。寺內壁畫精美鮮麗。全盛時有寺僧1200人!0”中寺廟被拆毀。1981年批準開放并撥款整修,已新修經堂、轉經筒等,入住-。色須寺是石渠最大的格魯派寺廟,供有藏區(qū)第二大銅塑鍍金強巴佛,而且是康區(qū)唯一有資格授予“格西”學位(相當于佛學博士)的魯派寺廟。保護范圍:主殿外墻向東外延1000米,向南外延300米,向西外延120……[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