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渡·西武當山景區(qū)AAAA 蒼溪城東南3公里處的塔山灣嘉陵江畔有一古渡口。這里依山傍水,地勢險絕,山巖陡峭,林木蔥籠。嘉陵江由北而南,逶迤而來。波濤拍岸,江山如畫,景色宜人。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紅軍渡。1933年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為配合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進。-軍閥田頌堯部糾集53個團的兵力,在長達200公里的江防線上重兵把守,嚴密布防,妄圖憑借嘉陵天塹,阻我西進,伺機圍攻四方面軍,為粉碎敵人的陰謀,貫徹中央“渡江兩進、北上抗日”的戰(zhàn)略方針,紅軍以塔子山為主渡口強渡嘉陵江,向敵人展開猛烈的攻擊。大軍西進,勢如破竹,-慘淡經營的江防,一夜之間土崩瓦解。紅軍揮師北上,踏上新的征途。新中國成立后,為緬懷紅軍將士的英……[詳細] |
蒼溪梨文化博覽園(蒼溪梨博園)AAAA 蒼溪,被稱為梨鄉(xiāng),可見她不只是我們的家鄉(xiāng),也是梨的家鄉(xiāng)。梨早于我們,來到蒼溪,一落腳,就不想走了。經過數(shù)萬年的自我繁衍,經過數(shù)千年的人工培育,已有30多個品種的梨扎根在了之片土地。唐武宗、康熙等歷朝帝王,杜甫、陸游等文人墨客,或對蒼溪梨大加贊賞,或留下千古不朽的詩篇。正是因為蒼溪梨品種繁多,而且品質優(yōu)良,梨鄉(xiāng)人在嘉陵江邊給梨建起了一座真正的大觀園。這就是聞名蜀中的蒼溪梨文化博覽園。蒼溪的梨文化博覽園占地300多畝,內設有梨文化展示區(qū)、梨鄉(xiāng)民俗與農耕體驗區(qū)、梨休閑養(yǎng)生文化區(qū)等三個各具特色的主題區(qū)。梨文化展示區(qū)內有梨祖文化園、百年老樹園、雪梨認養(yǎng)園、雪梨新品園、世界梨品展示園和梨文化博物館。梨鄉(xiāng)民……[詳細] |
天曌山國家森林公園(原名天臺山)AAAA 天臺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廣元市回龍河附近,2008年地震后,重新建設,因為了避免和成都天臺山重名,改為天曌山。天曌山國家森林公園(原名天臺山)在廣元城區(qū)14公里,是經國家林業(yè)局批準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地處龍門山和米倉山南麓,面積26平方公里,海拔1100-1700米。原名天臺山,山頂部有一平臺,常在云霧之中,故名“天臺”,古時就為川、陜、甘、的道教名山。天曌山上數(shù)萬畝森林密布,郁郁蔥蔥。大風吹來,松濤狂吼。烈日當空,濃蔭蔽日,登高眺望,一覽眾山小。園內景景不同、景景相映。天曌山四周最高海拔1602米,天曌山海拔1200米,山頂有100多畝的開闊林地面積,這一明顯的懸殊使這個天然的奇特景觀更是明顯。天……[詳細] |
柳池農業(yè)園AAA 蒼溪縣柳池現(xiàn)代農業(yè)園區(qū)距縣城26公里,覆蓋白鶴、石門兩鄉(xiāng)12村、66個村民小組、2748戶、9312人,耕地面積12600畝,幅員面積34.7平方公里。園區(qū)按照“黨建強、產業(yè)旺、新村美、百姓樂”和“產村一體小康示范園區(qū)”的總目標,采取“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指導、統(tǒng)一布局、統(tǒng)一實施”的建設方式,集成整合獼猴桃、水產養(yǎng)殖、鄉(xiāng)村旅游、畜牧養(yǎng)殖四大產業(yè)鏈,建成全縣獼猴桃高端產業(yè)基地、優(yōu)質核桃基地、生態(tài)漁業(yè)基地、體驗式鄉(xiāng)村休閑旅游基地及新型人居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公共服務綜合保障五大示范基地![詳細] |
尋樂書巖AAA 尋樂書巖位于嘉陵江西東青鎮(zhèn)東興村境內。清嘉慶五年(1800)由鄉(xiāng)人寇繼順等鳩工依山鑿石室兩間以避兵亂。清道光二十年(1840)至光緒十年(1884),地方名儒賈儒珍利用原石室右下側天然巖穴及穴上端石巖先后新鑿石室5間,加原石室共7間連接相通,面積355.5平方米。在石室外辦“竹橋齋”,厚聘縣內名儒考訂、刊刻、翻印“四書”、“五經”,增印《小學集注》,質地精良,信譽遠蹈,一時文人學士往觀不絕;凡題詠善書者均留有佳作刻于室壁,行、楷、篆各體共152幅、1.9萬多字。內有石雕孔子、文昌帝、關圣大帝、八仙、觀音、藥王、財神、土地、送子娘娘、蠶絲公、蠶絲婆等像和浮雕5處、壁畫9幅。賈儒珍又在洞外數(shù)十處建……[詳細] |
望天觀位于蒼溪北部,山勢巍峨,奇峻秀美,遠遠望去,象一列向前奔馳的火車頭。它常年云霧籠罩,夏季一雨成秋。望天觀最低海拔400米,最高峰為1200米,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望天觀正面、左面、右面為筆直的山崖,猿猴難攀,后面與連綿起伏的山王頂相依。這些山峰突兀聳立,挺拔險峻,景色壯麗。歷代文人、學士都多加贊美,因而名傳遐邇。山間有八人圍抱號稱活化石的千年銀杏樹,還有唐代的千佛石刻遺跡等歷史文物,現(xiàn)保存完好,形象逼真!巴煊^”這個名字是從何而來呢?按《中國歷代帝陵》記載,明朝第十五代皇帝朱常洛(光宗)即位后,鄭妃獻美女四人,光宗肆意淫樂,不理國事,不久患病。內醫(yī)崔文申進瀉藥使皇上病……[詳細] |
新店子景區(qū)位于白鶴鄉(xiāng),緊鄰國道212線,是全省三國文化旅游線路要素整合工程重點打造的景區(qū)之一,也是四川旅游北環(huán)線和我縣三百里“梨鄉(xiāng)風情”鄉(xiāng)村旅游帶上的重要節(jié)點和新興旅游亮點。景區(qū)占地1000多畝,由天主教文化體驗區(qū)、跑馬梁休閑娛樂區(qū)組成。景區(qū)內除了有天主教相關的人文景觀外,更有60畝百年松柏、300多畝野生黃苷菊等自然生態(tài)景觀。該景區(qū)于“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列入我縣旅游系統(tǒng)災后恢復重建和旅游招商引資項目。2010年5月份,正式列入我縣開展國家級景區(qū)創(chuàng)建目標任務;2010年9月,四川啟盛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簽約投資景區(qū)建設,總投資640萬元。景區(qū)交通設施、游客服務設施、安全設施、衛(wèi)生……[詳細] |
云峰鎮(zhèn)獅嶺村緊鄰閬中古城、蒼溪紅軍渡風景區(qū),位于蒼溪縣城東6公里,是全國10個首批西部“生態(tài)家園富民計劃”試點村之一。獅嶺村的農家小樓、太陽能熱水器、沼氣池、深水井、生態(tài)庭院文化與雪梨園交相映輝,展現(xiàn)出新農村的一道靚麗風景。“云從風中飛起,獅自嶺上舞來”是云峰鎮(zhèn)獅嶺村真實的寫照,被原浙江省委書記李澤民贊譽為“綠色世界”,迎來了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wèi)視臺、四川電視臺、廣元電視臺以及全國8個省、17個地市州、40多個縣的新聞媒體、領導干部與群眾參觀采訪,受到高度評價和贊揚。該村以“觀鄉(xiāng)村自然風光、看梨鄉(xiāng)新農村風貌、品民俗文化風情”為主要內容的鄉(xiāng)村民俗風情旅游,讓游客充分享受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品味特色……[詳細] |
文昌,是蒼溪出名的旱碼頭。這旱碼頭,是相對靠近江河的水碼頭而言。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人們建場鎮(zhèn)并不看好旱碼頭。因為靠江河的集市不但用水無憂,出行辦事或周轉物資都可以借水而行。因此,人們不相信,哪個旱碼頭能有持續(xù)千年的繁華。那蒼溪的文昌場,何以成為一個例外呢?原因肯定很多,但這里有千年不倒的文昌宮存在,或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何為文昌宮?你可能不假思索地說,那不就是敬奉文昌帝君的神廟嗎?你只說對了一半。這里的文昌宮,最初可不是為敬奉文昌帝君而設,而是開設的一個學館。在古代,人們迷信風水。文昌場還不叫文昌的時候,有人就認定這里是塊風水寶地。憑據(jù)就是下邊兩句話:兩山共一頭,獅子滾繡球。誰葬這塊地,世代……[詳細] |
白鷺湖位于蒼溪縣白橋鎮(zhèn)寶珠村境內,距縣城31km,該水庫于1973年動工修建,1976年全面竣工,是一座以農業(yè)灌溉為主,兼有防洪、養(yǎng)殖、旅游等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庫壩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積19.3km2,總庫容1440萬m3。設計有左右干渠2條48.57km,設計控灌白橋、禪林、東青、八廟四鄉(xiāng)鎮(zhèn)的2.58萬畝農田。地處川北旅游環(huán)線,占地面積約28平方公里。是第十三批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四川省“十佳最美人工湖”。這里,峰巒疊嶂、松柏蔥郁、俊美清幽、溝壑蜿蜒,水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人文資源豐厚,依水而生的農耕文化古典而優(yōu)美,完美綻放“幽、深、秀、奇”的獨特魅力。正在開發(fā)中的白鷺湖國家水利風景區(qū)涵蓋康養(yǎng)度假……[詳細] |
中土觀音寺位于蒼溪縣城東北三十公里的中土鎮(zhèn)麻溪浩對岸,與中土場隔河相望,犁苑灘上游。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六年重建,為蒼溪境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積7441.5平方米。中土觀音寺前后呈三層四合院布局,整個布局得體,結構緊密。大小房屋六十余間,其山門、萬年臺、鐘鼓樓、觀音殿、大佛殿均在一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兩側為偏殿和廂房。鐘鼓樓與兩側佛殿為全寺主體建筑。鐘鼓樓為三重檐歇山式屋頂。最高層檐下施五鋪作計心造斗拱,除柱頭轉角鋪作外,四邊各施補間鋪作四朵,每朵拱的耍頭后部接一橫木成昂尾狀連接內檐;中層檐下施劉鋪作計心造斗拱,鋪作法與上相同。但前后面檐下的華頭作成象鼻狀,并出有45度斜出象鼻狀假昂。最下……[詳細] |
臨江寺位于縣城西1公里處的嘉陵江西岸,因緊靠臨江渡故名。唐廣德元年(763)杜少陵送客至此渡并題《送客至蒼溪放船歸閬》一首。蒼人為紀念詩圣此行為之建亭,并在亭東刻“放船臺”三字。南宋詩人陸游北上南鄭游此亭,題留“最憶蒼溪縣,送客一亭綠”句。明代在該亭左側石崖上鑿洞奉佛,明成化年間(1465-1487)四川督學吳智的《舟泊蒼溪題》七律詩中有“居民依麓茅為舍,古寺棲巖石作床”句。清乾隆二十六年(1771)知縣余大鶴修筑城垣在此取石,兼顧建寺。道光二十八年(1818)知縣澤寬完成慈云閣和兩側石殿。同治十年(1871)知縣蔡懋康再次擴建,在慈云閣兩側各增一洞,巧架石廊,泥塑、石雕神像數(shù)十尊,配置木結構……[詳細] |
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渡口遺址(蒼溪縣)紅軍渡——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戰(zhàn)役遺址。紅軍渡原名塔山灣渡口,是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fā)地,紅軍渡位于縣城東3公里處的塔山灣,國道212線從渡口之上貫穿而過。塔子山山高林密,前山陡峭,居高臨下,后山低緩,葉茂林深。渡口在兩山之間的峽谷口,森林茂密、灘頭平坦、江面狹窄、水流緩慢、對面地勢開闊,利于戰(zhàn)前隱蔽和渡江登陸。1935年3月28日,為了迅速貫徹黨中央“渡江西進”的戰(zhàn)略方針,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副總指揮王樹聲以及紅三十三軍軍長王維舟,親臨前線,觀察敵情,尋找渡口,選定此處為強渡嘉陵江主渡口。解放后,為紀念紅軍渡江勝利,將渡口取名“紅軍渡”并勒石以志。198……[詳細] |
中國西武當山位于蒼溪縣城東南角,因其形如筆架,古時叫“筆架山”,是中國西部罕有的以“武當”命名的道教名山,歷代都是道教圣地,自古稱之為洞天福地。明朝時修建玄帝廟,內藏“真武鏡”,永樂年間大興武當?shù)澜虝r改為武當山真武宮,之后又更名為“西武當山”,由中國道教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張繼禹大師題寫山名。西武當山雄塞嘉陵,山勢巍峨,突兀挺拔,與道教仙山“云臺觀”遙相輝映;山里山外自然形成的兩個太極圖,陰陽相生、銀水歸堂的獨特風水,凸顯道教風韻,實乃天造地設。位于山腰懸崖峭壁間的“二仙坪”,歷史上鑿建有老君洞、天師洞、娘娘洞、八仙洞、牛王洞等道教景觀,仙氣縈繞,道風充溢,令人神往。近年來,蒼溪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詳細] |
傳說將軍村出過將軍。到此一游后,才知道這里的村民個個都像文韜武略的將軍。“春華秋實,農家風光勝城市。水抱山環(huán),紫燕影姿過田園。”文化大戶陳冶先書房門上的對聯(lián)印證著將軍們的田園生活多么悠然愜意。陳冶先從事剪紙、書法、根雕、水泥畫、烙畫等藝術創(chuàng)作已40多年,先后獲得“全國文化大戶”和“第二屆全國綠色家庭”殊榮。其中水泥畫是陳老先生的首創(chuàng),全國聞名,慕名而來參觀和拜師學藝的人絡繹不絕。孔雀開屏、虎嘯山林、故園情歌等水泥畫,凝注在家家戶戶的墻壁上,霸氣而不失精美。全村共有文化大戶16戶,書畫根雕、民間剪紙、川劇座唱、鑼鼓嗩吶等民俗文化百花齊放,每年都會吸引上萬游客慕名而來。將軍村的旅游、文化產業(yè)收入占……[詳細] |
陽光從新農居的肩頭滑落,灑到房前的微水池里,果園、導向牌、石刻與綠樹簇擁的倒影在池底悄悄交融,漸漸定格成一幅圖畫。突然,兩只青鳥纏綿著掠過水面,畫面從一點扯開,滿池波光瀲滟……陵江鎮(zhèn)玉女村的傳說與美女有關。相傳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回利州省親,妙齡如花的定安公主被嘉陵江兩岸逶迤的自然風光吸引,游玩至名叫紅衛(wèi)的地方時感染風寒。隨駕的太醫(yī)及時救治,窮盡其術仍不見痊愈,李治夫婦心急如焚。此時,精通天文陰陽學的將仕郎李淳風向李治“泄露天機”:定安公主注定香消玉殞,唯有留在此地清心修道,方能續(xù)命。李治夫婦聞后淚雨滂沱,下令新建“玉女觀”。從此,定安公主開始了漫長的修行之旅,她的靈氣與秀美也隨之浸潤進這方山水……[詳細] |
紀念館占地2000余平方米,位于三大主力紅軍之一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fā)地蒼溪塔山灣主渡口紅軍渡。2001年,紅軍渡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紅軍渡被列為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精品之一。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館的建設得到了中宣部、四川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委、省政府、廣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fā)地紀念館在2007年春節(jié)前面向社會開放。服務事項由五個廳構成。主題館分別是序廳、長征前夕、激戰(zhàn)嘉陵、揮師長征、蘇區(qū)奉獻、將帥風采。附屬廳建有貴賓休息廳和多功能廳,多功能廳可容納100人,能召開小型會議,進行聲光電立體效果放映。如今留下……[詳細] |
雍河鄉(xiāng)革命烈士紀念碑 一九二九年春起,在外地求學的進步青年學生張-(宗友)、何薌,寒署假回家鄉(xiāng)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傳播馬列主義,發(fā)動群眾參加農民協(xié)會,在上級黨組織領導下秘密發(fā)展地下黨組織,發(fā)展游擊隊員,建立農民武裝,鬧革命非常活躍。一九三0年元月陳家溝、土倫坪兩個支部相繼成立,隸屬南部特委領導,革命從此有了帶路人,有《蒼溪紅霞錄》為記,該支部是蒼溪縣最早的共產黨支部。中共陳家溝支部書記張宗華,黨員有張宗世、張益德等人,第二任支部書記陳子謙;中共土侖坪支部書記楊良芝,黨員有楊良成、何知春等人。一九三0 年后,陳家溝、土侖坪、譚家壩農民協(xié)會紛紛成立,同年九月蒼溪縣第七區(qū)第一鄉(xiāng)蘇維埃政府在白云庵成立,……[詳細] |
徐家祠堂屬清代古建筑,位于蒼溪縣龍洞鄉(xiāng)茅坪村南500米,坐南朝北。該建筑北靠元山山腳,前鄰巴中縣,西往黃貓埡尖包梁,保存基本完好。該祠堂呈四合院布局,系穿逗木結構,面闊16.4米,進深27米,建筑面積442.8平方米。正殿單檐烽火墻,面闊16.4米,通高13米,進深11.1米。如意踏道三級,長0.9米,寬1.2米,高0.7米,前殿單檐懸山式。房蓋小青瓦,面闊16.4米,進深8.2米,通高9.5米。有石梯三級,長0.9米,寬1.9米,階高0.25米。石板天井長8米,寬6米,臺階高0.3米;石桅桿基座徑0.85米,通高3.5米。石質拱砌山門,通高3.1米,門寬1.8米,門厚0.4米,門檻高0.25……[詳細] |
張家河古墓葬群位于四川省蒼溪縣龍王鎮(zhèn)清水村四組,坐東向西,緯度32°05′23.7″,經度106°02′13.6″,海拔為513.40米。在長35.00米,寬16.00米,即560.00平方米的范圍內,呈三角形布局5座古墓葬。Ⅰ號為嘉慶二十二年三人合墓,雙重檐碑亭,面闊4.58米,通高3.10米,兩側石欄及正中立四柱石刻題記碑亭均保存完好。Ⅱ號墓為皇清道光二十二年十月立,雙重檐碑亭,出檐鏤空石質雕刻,裝飾配件及四周書法、人物、花草雕刻均保存完好。 該墓面闊8.60米,通高4.80米,碑亭正中兩棟石室門各寬1.33米,高2.10米。墓前石欄相圍,內設天井,長8.60米,寬5.20米,石欄正中立一……[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