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明橋位于紹興市柯橋區(qū)福全鎮(zhèn),年代為清。西跨湖橋始建于南宋,明萬歷年間重建,清嘉慶元年(1796)重修。整座橋由單孔拱橋與三孔梁橋組成,全長61米。其中拱橋長30米,拱券凈跨5.5米。橋欄板處刻有捐資重建者姓名、年月等。三跨梁式平橋全長31米,均分三跨,現(xiàn)橋面已覆水泥。拱橋以北5米處有小型單孔梁橋一座,名“同堰橋”。與西跨湖橋平面呈“7”形。兩側(cè)座欄上刻清干隆、嘉慶年間重修字樣。2011年浙江省政府將西跨湖橋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虹明……[詳細] |
紹興錢業(yè)會館位于紹興市越城區(qū)蕺山街道,年代為清。紹興錢業(yè)會館位于紹興書圣故里筆飛弄,蔡元培故居的隔壁,據(jù)說是建于清代乾隆年間(1780)的建筑。建筑坐西朝東,前后兩進,是紹興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會館建筑,為紹興市文物保護單位。錢業(yè)會館是當時紹興錢業(yè)同行的聚會和交易的場所,也是當時紹興金融的最高決策地。反映了當時紹興地方的經(jīng)濟之繁榮。其前身是辛亥革命前由紹興十七家錢莊成立的會館,作為議事場所。民國時期也是中國銀行在紹的駐地。如今這里已打造成……[詳細] |
崇德孔廟又名文廟,位于崇福鎮(zhèn)中山公園內(nèi)。由大成殿、欞星門、文璧巽塔、泮池等組成。崇福鎮(zhèn)是原崇德縣的縣治所在地,崇德孔廟是崇德縣學的主體建筑,始建于宋元豐三年(1080),現(xiàn)存大成殿為清代同治四年(1865)重建,計五間,面闊20.6米,進深14.9米。平地起建,后金柱柱頂石呈方塊形,加鼓墩,柱用包鑲法;前金柱柱頂石用復盆式加鼓墩,不用包鑲法,系利用明代舊物。檐柱用正方體花崗巖,歇山頂,飛檐翹角,板瓦屋面、脊飾已無。崇德孔廟除大殿外還有較……[詳細] |
夏氏府第位于桐鄉(xiāng)市梧桐街道,年代為清。夏氏府第位于梧桐街道永寧社區(qū)夏家浜,坐北朝南,為磚木結(jié)構(gòu),合院式布置,存中、右兩路建筑,中路存四進,由門廳、大廳、后廳、后樓及天井、廂房等組成,右路存三進,由樓廳、后樓、后院輔房等組成,占地面積2590.83平方米,建筑面積3830.11平方米。中路主廳為三開間平廳,明間闊5.60米,次間闊4.4米,明間東西縫抬梁式,金柱用復盆式柱礎,東次間東縫,西次間西縫,分別為穿斗式。闌額浮雕精細,梁柱用材粗壯……[詳細] |
養(yǎng)根施宅位于文成縣周山畬族鄉(xiāng),年代為清。養(yǎng)根施宅坐北朝南。清咸豐年間(1851~1861)所建,由門廳、東西廂房、正屋組成四合院式二層木構(gòu)建筑。門廳原為七開間,后加建一間,屋面雙落翼式懸山頂。廂房三開間。正屋建于陡板石砌筑的臺基上,上花崗巖條石壓階沿,明間前置兩級垂帶踏跺,明間梁架穿斗式結(jié)構(gòu),為七柱十檁,前后雙步梁帶前后雙步梁再帶前單步廊,前檐柱跟金柱之間設通廊,前檐使用雙挑檐檁,前檐柱為斷面抹角方柱,下用青石質(zhì)方礎承托,并設青石質(zhì)柱頂……[詳細] |
依仁燈柱位于文成縣黃坦鎮(zhèn),年代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方坑太陰宮戲臺位于文成縣平和鄉(xiāng)東方村方坑自然村太陰宮門廳明間后檐。戲臺坐南朝北,面對正廳。方形平面,木結(jié)構(gòu)表面多飾彩繪,臺面鋪設杉木板。四角立圓木柱,前臺柱柱下置如意虎爪形青石柱礎承托,后臺柱柱下置青石圓鼓形柱礎承托。前臺柱陽面漆書楹聯(lián):“臺上笑臺下笑臺上臺下笑人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焙笈_柱上漆書楹聯(lián):“謙和含雅分是非;功德恩榮諭人生!闭媪硖韮筛鶊A木撐柱輔撐臺面,柱頭-面,柱下置青石鼓形柱礎承托。戲臺設前后臺,后臺用木質(zhì)……[詳細] |
二橋書屋位于杭州市蕭山區(qū)進化鎮(zhèn),年代為清。二橋書屋修建于清代中葉,是蕭山現(xiàn)存唯一的清代書屋。二橋書屋整座建筑是四合院式的磚木結(jié)構(gòu),主屋坐北朝南,大門朝東,額鐫“二橋書屋”四字。鐫刻“二橋書屋”的門頭下方,是石雕門套,門套內(nèi)還有雕刻精美的裝飾。這間不可多得的清代私塾,具有獨特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價值。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大南門歷史街區(qū)建筑群位于龍游縣龍洲街道,年代為明至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志棠建筑群位于龍游縣橫山鎮(zhèn),年代為明至民國。志棠村位于龍游、蘭溪、建德三縣交界處,以北面的天池山為靠山,東南以大麥山為案山,模環(huán)溪流經(jīng)西南,建村選址契合堪輿布局。據(jù)考證,志棠原名“梓塘”,村前有一口很大的水塘,塘邊長有一株巨大梓樹,因而得名“梓塘”,后衍變?yōu)橹咎。?jù)民國《龍游縣志》(氏族考)載,邵氏先人于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由壽昌遷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建村歷史。南宋時期,北方戰(zhàn)亂,遷都臨安,大量移民南下,志棠因有獅象晝開夜……[詳細] |
澤隨建筑群位于龍游縣塔石鎮(zhèn),年代為明至民國。澤隨古村始建于元大德年間,至今仍保存著128座明、清、民國時期建筑,有宗祠、民居、店鋪、古井、池塘等。這些建筑環(huán)兩個湖而建,整體呈八卦狀。村中主姓徐,另有一姓王。徐姓祖先曾在村中建有總祠堂徐氏宗祠和十三棟支祠堂(廳)。只是,徐氏宗祠已經(jīng)被改為大會堂,而十三棟支祠堂(廳)也僅存塘沿廳和龍穴廳兩處。另有兩處支祠堂遺址尚存。走在被保留下來的青石子路上,記者環(huán)游澤隨村。隨處可見雕工精細的傳統(tǒng)木雕,有的……[詳細] |
天姥古道是浙閩古干道上的重要路段,于南朝開通后,臺州、越州始有經(jīng)濟文化交往。新昌境內(nèi)的古驛道西接嵊州,南通天臺。今保存最好的是小石佛驛鋪段約300米,迎仙橋至104國道段約200米,班竹村落馬橋至會墅嶺腳路廊段約800米,會墅嶺段約400米,天姥寺至冷水坑村、普濟橋段約2100米,橫渡橋村北至皇渡橋南約600米和關嶺鋪段約300米。這幾段驛道寬約1.3-2.2米,多為溪卵石路面,卵石路面鋪砌形狀各異。保護這幾段古驛道和驛鋪,對研究浙東南……[詳細] |
西坑古建筑群位于鏡嶺鎮(zhèn)西坑村,該村盛產(chǎn)西坑青石,其石雕被公布為紹興市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西坑古建筑群包含了四座臺門,即上二十四間臺門、下二十四間臺門、上檐頭臺門、十三間臺門,臺門僅以弄堂相隔,體現(xiàn)了先人“分戶合族、聚只一家”的遺風。西坑古建筑群做工考究,雕刻精美,地方特色鮮明,體現(xiàn)了當時的物質(zhì)生產(chǎn)、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且現(xiàn)仍居住著陳氏后代,保留了較多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是血緣聚居傳統(tǒng)村落的重要實例之一。……[詳細] |
三坑真君殿位于巧英鄉(xiāng)東田自然村及橋下村之間五靈山坳,舊稱五靈山廟,亦稱石真君廟,始建于明,是祭祀南宋抗金名將宗澤的廟宇。三坑真君殿是當?shù)孛耖g信仰的重要精神場所,體現(xiàn)了當?shù)卮迕裰伊x、崇武的個性,是展示和傳播愛國精神的重要載體。整組建筑規(guī)模寵大,飛檐雕梁,層層遞升,格局完整,氣勢軒昂,為新昌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古建筑![詳細] |
回山建筑群位于新昌縣回山鎮(zhèn)回山村,現(xiàn)存較好有敬勝堂、攸寧堂、楊成斐臺門、直游天地臺門、小飲軒臺門、高臺門等十幾個古建筑。回山村的眾多歷史遺跡,包括民居、書院、店鋪、塘等,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研究傳統(tǒng)村鎮(zhèn)聚落以儒家理念為指導的重要例證。也是研究傳統(tǒng)村鎮(zhèn)科學布局和規(guī)劃設計的典型代表。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