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pn9gm"><meter id="pn9gm"></meter></b>

  • <li id="pn9gm"><meter id="pn9gm"></meter></li>
      <div id="pn9gm"><label id="pn9gm"></label></div>
    1.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揭陽市旅游

      揭陽市旅游景點

      1、德安里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1
      德安里
        德安里位于洪陽鎮(zhèn)區(qū),是清廣東水師提督方耀的府第。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3年),分老寨、中寨和新寨(新德安里)三部分。老寨俗稱“百鳥朝凰”,中寨為“四馬拖車”,三寨相連,里面有祠堂、佛堂、官廳、書齋、臥室、蓮池、餐廳、庫房、后七座等房屋733間,還有寨前廣場、后花園,占地面積約40000平方米,外修“護寨”河,是罕見的府第式巨形建筑群。整個建筑規(guī)模之大,構(gòu)筑之精,造型之美,堪稱建筑藝術(shù)一朵奇葩。德安里的建筑,集潮汕民居建筑的大全:大祠堂、三廳亙、五間過、四點金、下山虎、駟馬拖車、五壁聯(lián)、獨腳獅等。在潮汕見不到或罕見的建筑形式,在這里都能看到。德安里整個建筑組群由三部分有機聯(lián)系組成,每一部分又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富于特色的建筑組群,一組“百鳥朝凰”、兩組“駟馬拖車”,每組里面又有多座獨立的造型結(jié)構(gòu),各具特色而又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的建筑物。德安里老寨和中寨坐西朝東,新寨坐北朝南,老寨建筑格局為“百鳥朝凰”,中寨和新寨建筑格局為“駟馬拖車”。建筑形式保持了晚清典型潮汕村寨特色,寨內(nèi)又有洋式建筑,有繼承……[詳細]
      推薦2
      鄒堂古村
        鄒堂古村,一個古樸的鄉(xiāng)村,位于廣東省揭陽市空港經(jīng)濟區(qū)地都鎮(zhèn),背倚桑浦山,面朝榕江水,東部與汕頭市金平區(qū)、北部與潮州市潮安區(qū)接壤206國道貫穿而過,這里又是潮汕三市的交界處,其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鄒堂鄭氏祖祠俗稱“始祖祠”,位于鄒堂里面的烏美村,于明朝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建成,是鄒堂鄭氏之11世祖鄭旻告假回鄉(xiāng)修建祖祠時所建的。鄭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進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貴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職,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有口皆碑。其祖祠幾經(jīng)焚毀再建再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鄒堂山下,古風依舊!翱频谑兰摇笔品蛔湓陟敉,為二層式石基的三門四柱全石結(jié)構(gòu),高約5米,寬約7米;此乃鄭旻的五世孫鄭其崇中舉之后歸故里修祠所立,這石牌坊見證了鄒堂鄭氏一族的榮耀與輝煌,自鄭旻首中進士之后,五世之中就有四代科甲,確實不得不令人稱贊。據(jù)說鄒堂鄉(xiāng)曾產(chǎn)生了1名進士、5名舉人、40名貢生,鄉(xiāng)間多處可見到“明經(jīng)第”的古宅。鄭氏祖祠和“科第世家”石牌坊渾然自成一體,獨樹一格,更是鄒堂鄉(xiāng)的文化象征,激勵著鄒堂人……[詳細]
      推薦3
      泥溝古村
        普寧市燎原街道泥溝村:以僑鄉(xiāng)和文化之鄉(xiāng)著稱。泥溝村文化積淀深厚,泥溝古民居群、泥溝燈謎、泥溝英歌舞享譽海內(nèi)外。如今,泥溝村還建有書畫室、歸根閣、烈士紀念陵園等精神文化活動陣地。泥溝又稱彌高,位于普寧市腹地燎原鎮(zhèn)、距市區(qū)流沙約5.4公里,為燎原鎮(zhèn)政府駐地。大約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張氏翠峰公從福建莆田遷來泥溝開基創(chuàng)業(yè),是為泥溝張氏始祖,此外該村還有許、陳、鄭、孫、周、李等姓氏。鄉(xiāng)中有由北偏西、向南偏東走勢的崎頭山、虎地山、鳳髻山、鵝地山,山連嶺接,橫臥于后嶺溪與練江之濱,白坑湖之畔,鄉(xiāng)中居民住屋,依山臨水,各依地勢朝向,有“倒地梅”(節(jié)節(jié)開花)之美稱。泥溝鄉(xiāng)風光秀美,青山環(huán)抱,后嶺溪繞流古村,村中溝渠縱橫、池塘羅布。因該村背倚虎山,鄉(xiāng)民居屋大多建成“下山虎”格局,登高望去,成排、成片的灰瓦屋頂蔚為壯觀。此外,還有十幾座上百年歷史的雕樓屹立在村莊周圍,互為犄角,曾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守護著村子。泥溝是“廣東省旅游特色村”、“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入選第二批“廣東省古村落”,被譽為省內(nèi)……[詳細]
      推薦4
      長美古村
        長美古村位于揭陽市榕城區(qū)漁湖鎮(zhèn),古稱陽潮里,是袁姓聚居地。該村一馬平川,溪港交織,舟楫便利,“黃金水道”榕江南河繞村三面,蜿蜒東去,使其成為一座依水而生,枕水而居,靠水而棲的小半島。長美村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該村開基祖袁琛原籍浙江龍游,是史料可考的第一位入潮袁姓人士,袁琛乃北宋慶歷年間進士,曾任兵部尚書,因反對王安石的青苗法被貶為潮州刺史,元豐六年,袁琛獲赦,被召回京,袁琛推說年事已高,不復歸朝。后袁琛之子袁熙(宋元祐三年進士)率子孫遷此立籍。長美村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歷代共涌現(xiàn)出進士11人,舉人23人,監(jiān)生35人,貢生30人,廩生1人,庠生57人,正二品及以下職官59人,是嶺南地區(qū)數(shù)一數(shù)二的文教名鄉(xiāng)![詳細]
      推薦5
      粗坑古村
        粗坑村始建于1804年,位于揭西縣京溪園鎮(zhèn),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的蘇州園林式古民居。它的建筑風格既呈現(xiàn)巍峨莊重嚴肅的宮殿式格局,又融進潮汕“四點金”、“下山虎”的建筑特點,還繼承了客家人圍攏屋的傳統(tǒng),同時也巧妙地運用了蘇州園林優(yōu)雅的格調(diào)。最具特色的建筑物有“一串七門樓”、“三壁聯(lián)珠”、“樂善處”。具有“四馬拖車”、“九廳十八井”的建筑格局。當?shù)卮迕褚赞r(nóng)業(yè)生產(chǎn)、種植茶葉、青梅、山姜、苗竹等作為經(jīng)濟收入。粗坑村有一條順著山勢蜿蜒盤旋的小溪,叫翁溪。相傳,明代的兵部尚書翁萬達,就出生在翁溪下游的翁溪村。粗坑村的無公害高山茶、蜂蜜、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在青山綠水的環(huán)抱下,近看或遠眺,都似一幅令人心馳神往的山水風景畫。村里依山而建的小巷,仿佛走進一軸泛著歲月光澤的歷史黃卷。山清水秀,藍天白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直是粗坑人引以自豪的地方,也成就了粗坑的生態(tài)品牌現(xiàn)象![詳細]
      6、果隴古村
      推薦6
      果隴古村
        普寧市燎原街道果隴村,由烏堆洋、雞籠山、耘頭、杭溪、軍田等5個自然村組成。自南宋末年福建抗元英雄莊公從入住果隴開基至今已歷700多年,是全國最大的莊姓村落,人文歷史厚重。村內(nèi)溪河縈繞,湖山相襯,鐵嶺蘭香襲人,杭溪綠竹成蔭,白坑湖上舟筏穿梭,古老的亭臺樓閣隨處可見。據(jù)統(tǒng)計,果隴村內(nèi)保存有祠堂32座,古建筑群3處,古巷1處,古批館1處,故居1處,廟宇7處,碑刻3塊,古墓葬3處,古橋梁1座,舊址1處等。據(jù)介紹,果隴宋時稱漁湖塘口,因村域為一片洼地,水涸(潮音“可”)見隴,故又俗稱涸隴,后改今名。村里溪河與練江相連交匯于雙溪咀,經(jīng)雞籠山水閘向東流出大海,果隴的各片建筑組群,就像是大小不一的船浮于水面,有“果隴是船地”之說。在建筑布局上,基本遵循平衡的原則,建筑群成對稱格局,橫直有序,整齊大方。水迂迴處皆有以祠堂、公室為核心的民居群落,形成了“果隴十八門頭”。最具特色的是元代建筑群前廳內(nèi),為果隴創(chuàng)寨時所建的單門合圍建筑群落,自古有“寨母”之稱。元末明初改原向東寨門為居中向南寨門。相傳為“虱母仙”(……[詳細]
      推薦7
      竹林古村
        竹林村位于揭陽市榕城區(qū)紫峰山南麓,東連群英、群光二村,西與普寧市南溪鎮(zhèn)交界,北面吉榮公路橫亙。竹林村古稱林厝寮,因明代弘治年間有林氏在此搭寮居住。后來林氏移居他處,現(xiàn)在全村居住著洪、楊、王三姓。王氏祖先于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到此定居,三姓同居一村,和睦相處。竹林村舊時四面翠竹環(huán)抱,景色優(yōu)美,清康熙乙丑年(1685)翰林學士兵部郎中楊鐘岳題有“竹林山”三字刻于中央寨門石匾,“竹林村”因此得名。竹林古村以五行、易經(jīng)、風水擇地,建筑具有潮汕傳統(tǒng)古建筑特色,現(xiàn)有古民居14處,土木結(jié)構(gòu)的祠堂、公廳、古樓、古四合院歷盡時代滄桑。被村民稱為“后樓”的古樓建于明朝末年,后樓為古堡式樓座結(jié)構(gòu),以木石為建筑材料。中間大門高聳,石斗座門框有防盜門閂孔7眼,高墻堅固,前后設(shè)置槍眼與瞭望孔監(jiān)視樓外情況。古樓兩側(cè)有高墻護住,兩墻開石門檻,也配設(shè)門閂洞孔。據(jù)載,明末清初社會治安混亂,常有匪徒侵擾鄉(xiāng)村,百姓為防盜賊而建起這座古樓保護民眾。楊氏第四代孫建于清康熙年間的貢士廳則顯示出官宦人家的氣派,是古村落的中心![詳細]
      推薦8
      烏美古村
        烏美村地處揭陽、汕頭、潮州的三市交界處,北靠桑浦山中段的鄒堂山南麓,南瀕榕江,東與汕頭市的福島、新寮、鮀西三村接壤,國道206從村前掠過,水陸交通十分發(fā)達。在揭東縣地都鎮(zhèn)烏美村的白門內(nèi),有一座石牌坊歷經(jīng)400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保存完好。據(jù)鄭氏族譜記載,該石牌坊是明穆宗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鄒堂鄭氏之十一世祖鄭出任貴州左布政使,告假回鄉(xiāng)修建祖祠時所建。該石牌坊于1994年8月30日被揭東縣列為首批文物保護點。烏美村最出名的是祠堂群,村里有“梅峰公祠”“謙約公祠”“坦齋公祠”“南莊公宗祠”等等,它們多建于明清的,甚至民國的都有,多是采用貝灰砂木結(jié)構(gòu)的潮汕風格建筑,更有典型的潮汕民居建筑群——“四點金”。雖然在今天看來,這些祠堂已經(jīng)是殘缺破舊,但是依然是可以見到往日的風采。烏美村的核心,就是聞名的“鄭氏始祖祠”和“科第世家”古牌坊。鄭氏始祖祠是鄭氏十一世祖中舉進士鄭旻,于明朝嘉慶年間所建,祠堂坐落在山坡之上,面寬三間縱深二進,門前臺階下西側(cè)就立著一座4柱3門的沖天式石牌坊,它就是“科……[詳細]
      推薦9
      新寮古村
        新寮村可以說一個人杰地靈的古村落,在清末時期有“一門三中舉”的黃國祥兄弟,更是由此誕生出了一道十分有特色的鄉(xiāng)土美食——生炒朥飯,即以豬肉、魷魚、香菇、豆干、青蒜等各種配料同生米一同炒好加水燜熟,味道咸鮮香,米飯是粒粒分明,米飯口感軟硬適中彈牙。據(jù)說炒朥飯也稱舉人飯,為當時新寮吳舉人黃國祥習武練功后補充體力的正餐。倒也從側(cè)面映證了潮汕俗話:窮文富武。新寮村自古至今,村文武貴并茂,主要建筑呈現(xiàn)為“三廳一井”、“三街六巷”、“下山虎”等潮式建筑風格。據(jù)載,明萬歷六年,饒平湯尾村黃心境攜父遺骸尋龍遷此,翌年張氏也從饒平遷來,林氏于1956年修水庫移民而入。黃張來此時,村已有多姓定居,后他姓將產(chǎn)業(yè)轉(zhuǎn)與黃張二姓而另遷別處。黃張合力拆除舊寮,重建新居,故稱新寮。2012年入選廣東省古村落,現(xiàn)村中保存有諸多古寨、古祠、古厝等。村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筑多為石砌木瓦結(jié)構(gòu)民居,是著名僑鄉(xiāng),海外華僑四五千,僑眷四五千。國道206線、廣梅汕鐵路穿境而過,玉湖高速路口位于村前![詳細]
      推薦10
      舊寨古村
        榕城區(qū)榕東街道舊寨村從北宋末期便開始創(chuàng)寨,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村內(nèi)溪河環(huán)繞,古樹參天,古村傳統(tǒng)民居建筑至今仍保留原來的格局和建筑風貌,村內(nèi)流傳至今的傳說故事引人入勝。舊寨全村都是陳氏族人聚居,他們的始祖泰初公是福建莆田人,北宋紹圣年間任潮州府通判,退休后看中舊寨是一塊風水寶地,于是選擇留在這里落籍。那么泰初公為什么會看中舊寨這塊風水寶地呢?據(jù)陳氏族人介紹,從地形地貌上來說,舊寨形似一只臥牛,村民們把它稱為“牛地”。到了南宋淳熙年間,為了紀念始祖泰初公,陳氏子孫合力營建陳氏家廟,取堂號“有慶”。據(jù)說家廟所在地也是一塊風水寶地,當?shù)厝朔Q之為“印菜地”(空心菜),由于空心菜生長速度特別快,因此舊寨本村的人口雖然只有2000多人,但從舊寨分支出去的各個村,繁衍卻十分迅猛,人口眾多,據(jù)陳氏族人統(tǒng)計,由舊寨分支出去的鄉(xiāng)村約有190多個,海內(nèi)外總?cè)丝诩s150萬左右。有關(guān)陳氏家廟的地理,當?shù)剡流傳著一個神奇的故事。相傳家廟前照壁上塑造的麒麟是一只活麒麟,它經(jīng)常在夜間跑到附近人家的田地里去偷吃東西。為了……[詳細]


      全部揭陽市景點>>>

      全部揭陽市景點>>>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91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欧美在线成人午夜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