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下牛村 | 隸屬:柴家鎮(zhèn) |
區(qū)劃代碼:140882102203 | 代碼前6位:140882 |
行政區(qū)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qū):華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qū)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下牛村或謂因形為臥牛而得名;蛑^因初為牛姓居住命名;蛑^因歷史傳說命名。1、因地形命名:相傳,汾河南岸鳳凰嶺下有一塊高地,周圍溝坡長滿棗樹,不知何姓人氏在高地上,便起名為棗莊。后來,人們發(fā)現這棗莊的地形像一頭牛,南邊的小坡疙瘩像牛頭,頭后兩側像前腿,南北大巷像牛脊梁,脊梁北兩旁是后腿,池頭坡是牛尾巴,牛頭南通向坡頂的五里羊腸小道像牛韁繩,遂改棗莊為牛村,并規(guī)定不能在牛背上打井,吃水井都得打在村外。牛村一直稱呼到清末才改成下牛村。2、因姓氏而命名:傳說唐末至五代,兵荒馬亂,民不能安生,有姓牛的兄弟攜家從陜西逃難過來,后來生活安定了,人口繁衍興旺,就以此姓氏為村名,稱牛村。3、相傳王莽追殺劉秀時,劉秀逃到牛家莊堡子里避難,他發(fā)現堡子像牛的脊背,牛是南山虎,劉秀屬虎星,便高興地說:“我已上了這頭神牛的脊背了,神牛救了我,救了我漢朝的江山。”后來劉秀當了東漢皇帝,牛家莊便以帝王的話把村名改為上牛村(意為上了牛背)。到了清末,坡下的牛村因坡上對應的是上牛村,遂將村名改為下牛村(意為坡下的牛村)。
基本介紹:
柴家鄉(xiāng)下牛村位于河津市柴家鄉(xiāng)最東邊,南接萬榮縣,東接稷山縣,總面積二千八百多畝,人口2023人,黨員43名。本村大部分土地為溝坡地,農民收入來源以種植糧食作物如小麥玉米為主,耕地面積1800畝,經濟林木240畝,退耕還林地120畝。有機井11眼,居民飲水塔2座。
下牛村與莊頭村、柴家村、上市村、山王村、夏村村、北張村、樊家峪村、吳村村、北原村、蒼底村相鄰。
歷史沿革:
明代為莊社里牛村。
清代為北莊里下牛村。
1919年為第一區(qū)下牛村。
1947年4月河津解放為第五區(qū)下牛村。
1953年全縣劃為41個鄉(xiāng)為莊頭鄉(xiāng)下牛村。
1956年3月,全縣合并為17個鄉(xiāng)為柴家鄉(xiāng)下牛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為柴家公社下牛大隊。
1984年4月為柴家鄉(xiāng)下牛村民委員會2019年12月柴家鄉(xiāng)撤鄉(xiāng)置鎮(zhèn)為柴家鎮(zhèn)下牛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下牛村附近有黃河龍門景區(qū)、大梯子崖景區(qū)、古今天下旅游景區(qū)、薛仁貴故里、河津真武廟、高媒廟等旅游景點,有連伯韭菜、晉南牛、龍門梨棗、北原蘋果、山西琉璃制品、龍門麻黃等特產,有河津趙氏中醫(yī)正骨法、河津剪紙、河津琉璃燒制技藝、河津轉花燈、河津干板腔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