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場壕村位于鎮(zhèn)政府中南部,南與準格爾旗接壤,距鎮(zhèn)政府30公里,德薩線南北縱貫全村,馬呼線橫穿東西,交通便利,通訊快捷,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硬梁緩坡地帶,北部為沙區(qū),全村下轄13個自然村,756戶,2470人,其中少數民族320人,總面積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738畝,其中水地3500畝。
馬場,顧名思義就是養(yǎng)馬的場所!侗笔贰び钗母鳌罚骸澳媳鼻Ю餅槟恋兀裰R場是也!薄读砍烧Z注解·兵部》:“孳牧倒斃:孳生牧養(yǎng)之馬病死,此論口外馬場。” 艾蕪 《在茅草地》:“客去后,又降下一道圣旨,著去店后的馬場上!泵髂┣宄鯐r期,一大批的游牧民族趕著羊馬途徑此地,說這里的是放馬的好地方,馬場壕由“放馬的場地”得名而來。
馬場壕是陜西、山西到包頭的必經之路,河曲、府谷的人們去包頭必須要經過這片荒蕪邊際的大草場,草場面積近9萬畝。歷史上的馬場壕無人居住,只有少數民族的牧民們過著游牧生活,游牧民有300戶近2000人,大小牲畜2萬頭(只)。在舊社會,馬場壕這個地方也是國民黨成立的第八參令區(qū)。
馬場壕村風俗簡樸、道德、文明、向上。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及鄉(xiāng)風文明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舊風陋習被摒棄;閱始奕⒌却蟛俅筠k的奢靡之風,喝酒,博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農村臟、亂、差的衛(wèi)生環(huán)境等正在擯棄和改觀。
馬場壕人勤奮耕作、勤儉持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傳統(tǒng)的耕地維持生計。他們以“仁、義、禮、智、信”等儒家思想作為家教內容,注重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還十分注重傳統(tǒng)美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