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祖人李容在此開過店鋪而名李容鋪。這里是鄂城、咸寧、通山3縣來往的必經(jīng)之地,故名。 |
孫鑒村以祖人姓名得名。明萬年歷間,祖人孫鑒由江西遷居此地后繁衍生息,發(fā)展成9個自然村,又名“九門孫”。明清時期,隸屬鄂城縣馬跡鄉(xiāng)馬二里。民國時期,孫家山等8個村莊,德生鋪等5個村莊,高七等6個村莊,老屋劉福等7個村莊,隸屬鄂城縣毛家區(qū)劉福保改稱的劉福鄉(xiāng)(小鄉(xiāng))。1950年5月,孫家山等8個村莊,德生鋪等5個村莊,高七等6個村莊,老屋劉福等7個村莊,隸屬鄂城縣高橋區(qū)(駐劉楨清溪饒)劉福鄉(xiāng)(小鄉(xiāng))。1951年5月,成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互助組。同年7月,孫家山等8個村莊,德生鋪等5個村莊,高七等6個村莊,老屋劉福等7個村莊,隸屬鄂城縣十三區(qū)(駐劉楨清溪饒)劉福鄉(xiāng)(小鄉(xiāng))。1952年8月,孫家山等8個村莊,德生鋪等5個村莊,高七等6個村莊,老屋劉福等7個村莊,隨鄂城縣十三區(qū)一起整體劃入咸寧縣,隸屬咸寧縣八區(qū)劉福鄉(xiāng)(小鄉(xiāng))。1954年初,孫家山等8個村莊組成雙鋒初級社(駐老屋),德生鋪等5個村莊組成建鋒初級社(駐白門樓),高七等6個村莊組成群心初級社,老屋劉福等7個村莊組成中心初級社。雙鋒、建鋒、群心、中心4個初級社隸屬咸寧縣八區(qū)改稱的七區(qū)下轄的劉福鄉(xiāng)(小鄉(xiāng))。1955年,雙鋒、建鋒、群心、中心4個初級社隸屬咸寧縣七區(qū)改稱的四區(qū)(駐雙溪橋老街陳君聘)下轄的劉福鄉(xiāng)(小鄉(xiāng))。1956年1月,雙鋒初級社、建鋒初級社合并升格為孫鑒高級社(駐老屋),群心初級社升格為群心高級社,中心初級社升格為中心高級社。孫鑒、群心、中心3個高級社隸屬高鋪鄉(xiāng)(大鄉(xiāng),駐高鋪)。同年6月,孫鑒、群心、中心3個高級社隸屬高橋農(nóng)村生產(chǎn)指導組(駐黃闕鋪黃家祠堂)高鋪管理區(qū)(駐高鋪街)。同年9月,孫鑒、群心、中心3個高級社隸屬五區(qū)(駐黃闕鋪黃家祠堂)高鋪鄉(xiāng)。1958年9月,孫鑒高級社改稱孫鑒大隊,群心高級社改稱群心大隊,中心高級社改稱中心大隊。3個大隊隸屬火箭公社(駐雙溪橋老街陳君聘)高鋪管理區(qū)。同年10月,孫鑒、群心、中心3個大隊隸屬火箭公社與英雄公社合并的雙溪公社高鋪管理區(qū)。1961年4月,群心、中心2個大隊合并為中心大隊(駐新屋廈)。孫鑒、中心2個大隊隸屬雙溪區(qū)高鋪公社。1975年3月,孫鑒、中心2個大隊隸屬撤區(qū)并社后的渠首公社(駐楊仁街)。1981年5月,中心大隊改稱高七大隊。1984年1月,孫鑒、高七2個大隊隸屬雙溪區(qū)高鋪公社。同年7月,孫鑒、高七2個大隊隸屬雙溪區(qū)改稱的雙溪橋鎮(zhèn)(區(qū)級)下轄的高鋪公社。1985年9月,孫鑒大隊改稱孫鑒村,高七大隊改稱高七村。村下轄村民小組。1987年9月,孫鑒、高七2個村隸屬撤銷區(qū)建制的擔山鄉(xiāng)。2001年3月,孫鑒、高七2個村隸屬擔山鄉(xiāng)與雙溪橋鎮(zhèn)合并的雙溪橋鎮(zhèn)。2005年3月,孫鑒、高七2個村合并為孫鑒村(駐孫鑒鋪)。 |
此地是東去陽新,南到通山,西至官埠橋,北上金牛鎮(zhèn)的要道,高姓始祖在此地開店鋪,故名。 |
此地原是一片沙丘,生長一片楊樹林,在一條小河南岸至北岸架有一座石橋,名楊林橋(已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