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明朝前設(shè)的驛站,驛站設(shè)有喂馬石槽和馬匹。明嘉靖八年(1529),張氏先祖由山東嘉鄉(xiāng)遷此定居。以喂馬石槽和姓氏定村民石槽張家村。明萬歷十五年(1588),因驛站關(guān)道繁榮,北部魯營集遷移至此,故此改名為石槽集。 |
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徐氏先祖同張、陳兩姓由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后因人丁興旺,子孫漸多,遂建一村,取名徐營。 |
據(jù)張姓家譜記載,張姓先輩同陳、徐兩姓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由山西洪洞遷移此地,取名張營。后因人口繁多,由前莊分居后莊,故名前張營。 |
明嘉靖年間,于氏先輩由山東棗林莊遷至于此,在此定居并建村,因此地曾有軍隊(duì)駐扎,故取名于營。 |
明弘治年間,由山東棗林莊遷至此地,由程氏先人在此建莊,取名程營,因有南北兩程營,此程營在北面,故稱北程營。 |
明弘治十一年(1498),陳氏來祖天順攜甫、俊、樹棟、漢英四男,由山西洪洞遷居于此,建樓房一座,故取名陳樓。后因家道敗落,樓房拆除。清康熙十四年(1675),更名陳莊。 |
明弘治十七年(1504),艾氏先祖由山東棗林莊遷至于此,后因人丁興旺,遂建一村,取名為艾莊。 |
明弘治十年(1474),邵氏來祖由山西洪洞遷至此地時(shí),即有程氏家族七院七井之七井程家景之說。其稱謂之由,約始于元至正年間,乃程氏先祖取名南程莊。 |
明弘治九年(1496),孫氏先祖與朱氏攜子孫遷居至此,建孫朱二宅二院,取名二院莊。 |
明萬歷年間,楊氏先輩弟兄2人(名諱無考)因在家“斗雞肇禍”,由山東棗林莊避禍此地,定居并建村,取名楊營村。 |
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張氏先輩從山西洪洞遷居于此;清康熙四十三年(1710),從前莊分居后莊,故命名后張營。 |
明嘉靖年間,涂氏先輩,從湖北孝感大涂家灣遷至項(xiàng)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涂氏帶五子從項(xiàng)城轉(zhuǎn)輾此地安家落戶,長子居住于此,故命名大涂營村。 |
清嘉慶七年(1802),王氏先祖由毛營遷至,當(dāng)時(shí)村里有一王氏老人,胡須又長又白,命村名為王胡子莊,后因地處閘子湖中心,經(jīng)領(lǐng)導(dǎo)提議,群眾認(rèn)可,更名為王湖村。 |
明弘治十四年(1501),肖姓來祖甫、攸二人攜族人48戶由山西洪洞縣來此定居并建村,取名為肖路口。明嘉靖九年(1530),經(jīng)二世祖方振、方臣紹46戶族人序譜時(shí),建關(guān)帝廟1座,鑄鐘1個(gè),以示留念。并更名肖路口為肖營。 |
湖北孝感大涂家灣,因遭惡火,于明晚期遷居河南項(xiàng)城楊樓村,傳來祖云龍生子七人,長子顯榮,次子顯德分別遷居出去建村,長子所建村莊叫大涂營村,次子所建村莊取名為小涂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