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驛站十里為一塘,從縣治(鳳山)到此為六塘,故名。[詳細] |
壯語譯音地名。“肯”是旁邊、一側的意思,“社”是社王廟。因村址位于社王廟一側上方,取名“肯社”。[詳細] |
油蘭原名牛欄,因建村前,蒙村人到此耕地,逢小河漲水,牛被困,遂建牛欄留牛于此,故名。[詳細] |
古時驛站十里為一塘,從縣治(鳳山)到此為六塘,故名。[詳細] |
1950年立鄉(xiāng)時,鄉(xiāng)公所駐洛村,因洛村居中,南面有下團,東面有門樓,西南面有丈村,故取“中”字及下團的“團”字命名為“中團鄉(xiāng)”。[詳細] |
三界屯,因位于柳城、宜山、羅城三縣交界處,故名。[詳細] |
拉燕,壯語Lajyienq,“拉laj”即下面,“燕yienq”即堰;因拉燕自然村后筑有堰,村子建在堰南低處,故名。[詳細] |
黃沖屯,原名梁沖,“沖”本為“充”,因明洪武元年(1368)黃氏定居此地附近,梁氏隨之而來補充,故名。后梁氏人口增多,遷至現(xiàn)址建村,黃氏感到勢單力薄,難防盜匪襲擾,便隨梁氏遷居,隨即以黃家來補充命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