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順治末年,鄒氏﹑李氏遷到此地開基,因鄒氏多出秀才,李氏常練武而得名。 [詳細] |
因地處貢江一級支流澄江之西,故名。 [詳細] |
周田又稱羅田,因周田圩東北1公里外的羅田村旁石壩河邊曾建過一圩場,叫“羅田圩”,故周田又有羅田之稱。后廢去。而“周田”之名,是因其方圓四周皆有稻田所圍,故名。 [詳細] |
前稱為桂竹壩,相傳此地有很多桂竹,后有一山,形似牛,有一年,壩上的桂竹突然枯死,便以為是被后山的那頭“牛”吃掉了。為此,必須把牛嘴絡住,因而改名為“絡嘴”,此地又處在貢江邊上,“口”與“嘴”同義,改稱洛口;1983年9月,更名為莊口。 [詳細] |
因鎮(zhèn)政府駐地位于麻州村,故名。 [詳細] |
此地有兩條溪水(大青、大華兩條小溪)從南北兩面流過,古時取名“左右水”,后簡稱右水。 [詳細] |
因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地處在地勢較高的山排上而得名。 [詳細] |
傳說明代嘉靖年間,開圩破曉時刻,趕圩人群匯成巨龍,因此得名曉龍。 [詳細] |
珠蘭圩于明朝由劉氏開基,因此地三面環(huán)山,一面近河(貢水),形似“豬欄”,來往船舶常在此停泊,故原名“豬欄埠”。后人們用同音字“珠蘭”雅化,寄“地藏珠寶,形似蘭花”之意,改稱“珠蘭埠”。后逐漸發(fā)展為圩鎮(zhèn),稱珠蘭圩。 [詳細] |
明末清初,有一藍姓農民在此盛長水竹子的荒壩開基,取名水竹子壩。后來,藍氏一族在此建祠堂,因地形似螃蟹,而螃蟹生于水,宿于洞,遂將水竹子壩更名為洞頭。 [詳細] |
因駐地附近原有許多芙蓉樹和水竹子,原名竹子壩,后因圩場座落在兩條小河匯合處北岸的盆地中心,易名為中村。 [詳細] |
此地三面依山,一面傍水,中間是盆地,象一口塘,以前曾是通往福建﹑廣東的要地,常有挑擔人路過這里住一宿,歇一站,帆船也常在此江邊停泊,因而得名站塘。 [詳細] |
清康熙年間建圩時,此地形象只烏鴉停泊在那里,原稱烏鴉泊。清乾隆年間,圩場毀于火災后,由十大姓氏人合資重建圩場,取生意永久興隆之意,因此而得名。 [詳細] |
此地原是大片水塘,得名湖城。后取富裕幸福之意,因而更名為富城。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