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初年,該地有一小土寨,村名叫小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西南角用紅磚新蓋一座”大王廟“。因村委會位于西側(cè),故名。 |
吳姓最早遷此建村,以姓定村名吳莊。后村西修關(guān)帝廟一座,廟前有兩棵大楊樹,能顯神靈,故名。 |
傳清嘉慶元年(1796)程春芳由今城關(guān)鄉(xiāng)孟窯村遷此建村,以姓定村名至今,故名。 |
傳清乾隆年間葛姓在此建村并建寨,故名。 |
劉、陳兩姓遷此大路旁開鋪起家,以姓定村名劉陳鋪,清代前期黃河發(fā)大水,分為東、西劉陳鋪,因居西,故名。 |
劉、陳兩姓遷此大路旁開鋪起家,以姓定村名劉陳鋪,清代前期黃河發(fā)大水,分為東、西劉陳鋪,因居?xùn)|,故名。 |
傳清乾隆年間魯、劉、翟三姓遷此建村,因村莊在黃河堤的彎曲處,故名。 |
傳清乾隆年間魯、劉、翟三姓遷此建村,因村莊在黃河堤的彎曲處,故名。 |
清乾隆年間,劉、粱、付、張四姓遷此下戶營生,起村名下戶營,訛音稱今名夏武營,故名。 |
清光緒年間郭姓從今三義寨南馬莊村遷此落戶,郭姓出一賢妻良女,修過路牌坊一座,以示紀念后改名牌坊,故名。 |
清咸豐年間在村東建泰山廟,廟基高位十二層臺階稱廟臺,后改村名廟臺,故名。 |
村中居民多為王姓,故名。 |
清乾隆初年,該地有一小土寨,村名叫小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西南角用紅磚新蓋一座”大王廟“。清咸豐十一年(1861),小土寨擴筑為大寨,稱紅廟寨。民國初期設(shè)集,又叫紅廟集。1949年后簡稱紅廟。后分為”紅廟東村、紅廟西村、紅廟北村“三個行政村,故名。 |
清乾隆初年,該地有一小土寨,村名叫小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西南角用紅磚新蓋一座”大王廟“。清咸豐十一年(1861),小土寨擴筑為大寨,稱紅廟寨。民國初期設(shè)集,又叫紅廟集。1949年后簡稱紅廟。后分為”紅廟東村、紅廟西村、紅廟北村“三個行政村,故名。 |
傳清乾隆年間因黃河水患,此地筑一土臺,設(shè)一管河道的機關(guān),后有人遷土臺東落戶,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