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屬趙里。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為蒙圩鄉(xiāng)。 1951年,為桂平縣第十一區(qū)。 1958年,成立蒙圩公社。 1962年,稱蒙圩區(qū)。 1966年,復(fù)為蒙圩公社。 1984年,稱蒙圩鎮(zhèn)。 |
清末民初,屬永和里。 民國中后期,屬思陵區(qū)西郊鄉(xiāng)、永和鄉(xiāng)、石沖鄉(xiāng)。 1950年,屬桂平縣西大區(qū)。 1951年,分屬第四區(qū)的石沖鄉(xiāng)、第十一區(qū)的西山鄉(xiāng)。 1953年,為第十七區(qū)。 1957年,稱西山鄉(xiāng)。 1958年,稱西山公社。 1966年,稱附城公社。 1982年,復(fù)名西山公社。 1984年,稱西山鄉(xiāng)。 1993年,稱西山鎮(zhèn)。 2005年9月,原桂平鎮(zhèn)并入西山鎮(zhèn)。 |
隋開皇十五年(595年),設(shè)大賓縣。 唐貞觀七年(633年),建陵江縣。 宋代,并入桂平縣。 清末民初,屬桂平縣崇姜里。 民國中后期,屬金田區(qū)南淥鄉(xiāng)。 1951年,為桂平縣第十三區(qū)。 1958年,稱南淥公社。 1962年,稱南淥區(qū)。 1963年,復(fù)名南淥公社。 1966年,為了書寫簡便,以近音的“木”字代替“淥”,改名南木公社。 1984年,稱南木鄉(xiāng)。 1991年,稱南木鎮(zhèn)。 2005年9月,原思宜鄉(xiāng)并入南木鎮(zhèn)。 2019年4月24日,成立大成社區(qū)。 |
清末民初,屬宣一里。 1950年,屬桂平縣北大區(qū)。 1953年,為第十四區(qū)。 1958年,稱江口公社。 1961年,分為太平、平石、益祝、上珠4個(gè)公社和江口鎮(zhèn)。 1965年6月,統(tǒng)劃為江口區(qū),同年改稱江口公社。 1980年,把江口鎮(zhèn)劃出,以圩上兩個(gè)居委會(huì)自成為公社級鎮(zhèn),另19個(gè)大隊(duì)為江口公社。 1984年,合并為江口鎮(zhèn)。 1987年,將龍門、桂糖、上灣、珠盞、群合5個(gè)村劃歸思宜鄉(xiāng)轄。 |
清末民初,屬宣二里,后稱大宣鄉(xiāng)。 1951年,為桂平縣第十五區(qū)。 1958年,為紀(jì)念太平天國金田起義,以金田村命名金田公社。 1984年,稱金田鎮(zhèn)。 1987年,分設(shè)地心鄉(xiāng)。 |
清末民初,屬宣二里紫荊山左水和右水。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瑤王李榮保成立十八山區(qū),后改木山鄉(xiāng),后又稱瑤山區(qū),轄宣化、開化、歸化3個(gè)鄉(xiāng)。 1950年,稱紫荊鄉(xiāng)。 1953年,成立桂平縣第十六區(qū)。 1958年,成立紫荊公社。 1984年,稱紫荊鄉(xiāng)。 1993年,稱紫荊鎮(zhèn)。 |
民國期間,為東區(qū)團(tuán)防總局所轄。 1950年,成立第二區(qū)公所。 1956年,屬石咀鄉(xiāng)。 1959年,屬石咀公社。 1961年,屬石咀區(qū)。 1962年,屬石咀公社。 1984年,屬石咀鎮(zhèn)。 1987年,從石咀鎮(zhèn)分出西河等8村另立馬皮鄉(xiāng)。 |
清光緒年間(1871年—1908年),軍陵里。 民國五年(1916年),改稱尋旺鄉(xiāng)。 1951年,為桂平縣第四區(qū)。 1958年,撤區(qū)分別成立尋旺公社、先鋒公社(先鋒是廣西第一個(gè)轄區(qū)公社)。 1963年,劃出社坡公社,仍稱先鋒公社。 1982年,復(fù)名尋旺公社。 1984年,稱尋旺鄉(xiāng)。 |
漢代時(shí)期,為柯林縣地。 唐代時(shí)期,為繡州柯林縣地。 據(jù)縣、府志記載,州、縣址治所均在今羅播鄉(xiāng)萬壽村。 清末民初,屬中都里。 1953年,為桂平縣第八區(qū)。 1958年,成立羅播人民公社。 1984年,改稱羅播鄉(xiāng)。 1987年,分出木根鄉(xiāng),名稱不變。 |
清末民初,屬厚祿一里。 1951年,屬白沙區(qū)(后稱第十區(qū))。 1958年,屬白沙公社。 1984年,屬白沙鎮(zhèn)。 1987年,從白沙鎮(zhèn)分出另立厚祿鄉(xiāng)。 |
清末民初,屬宣二里,后稱大宣鄉(xiāng)。 1951年,屬桂平縣第十五區(qū)。 1958年1月,屬大宣區(qū)。 1958年,為紀(jì)念太平天國金田起義,以金田村命名金田公社,地心屬金田公社。 1984年,屬金田鎮(zhèn)。 1987年,從金田鎮(zhèn)分出設(shè)立垌心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