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pn9gm"><meter id="pn9gm"></meter></b>

  • <li id="pn9gm"><meter id="pn9gm"></meter></li>
      <div id="pn9gm"><label id="pn9gm"></label></div>
    1. > 重點推薦 > 德宏州各縣市區(qū)情況介紹

      德宏州各縣市區(qū)情況介紹

       美麗的口岸城市瑞麗[1],位于云南省西部,隸屬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絕對地理位置處于東經97.31′~98.02′,北緯23.38′~24.14′之間。陸路距省會昆明752公里,距州府芒市103公里,為東起上海西達瑞麗的320國道終點,是滇緬公路與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的交匯處。其東連潞西,北接隴川,西北、西南、東南三面與緬甸山水相連,村寨相望,毗鄰緬甸國家級口岸城市木姐。

      瑞麗地勢平緩開闊,無天然屏障,交通便捷,貿易興隆,城市功能配套齊全,是中國大西南通向東南亞、南亞的金大門。瑞麗擁有兩個國家級口岸(瑞麗、畹町口岸),兩個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經濟合作區(qū)(瑞麗邊境經濟合作區(qū)、畹町邊境經濟合作區(qū))。2000年4月,國務院又批準設立姐告邊境貿易區(qū)。是中國唯一按照“境內關外”模式實行特殊管理的邊境貿易區(qū)。瑞麗是古代南方絲路的重要通道,是中緬兩國貿易的中轉站和集散地,也是發(fā)展國際陸路運輸業(yè)的交通樞紐。

      瑞麗于1992年撤縣設市;1999年,國務院進行區(qū)劃調整,將畹町并入瑞麗。瑞麗市土地總面積10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5122畝,其中水田116013畝,旱地11909畝。2006年末,瑞麗市總人口165294人。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76151人,占總人口的46.1%。其中:傣族55548人,景頗族13677人,德昂族1775人,傈僳族889人,阿昌族239人。

      (二)行政區(qū)劃

      瑞麗市共轄2區(qū):姐告邊境貿易區(qū)、畹町經濟開發(fā)區(qū),3鎮(zhèn):勐卯鎮(zhèn)、畹町鎮(zhèn)、弄島鎮(zhèn),3鄉(xiāng):姐相鄉(xiāng)、戶育鄉(xiāng)、勐秀鄉(xiāng)。有瑞豐、目瑙、勐龍沙、友誼、麓川、興安、卯相、國門、民主街、和平國防街、建設路11個社區(qū),29個村民委員會,212個村民小組,274個自然村。國營瑞麗農場實業(yè)總公司下轄勐卯、賀腮、弄島、雷允、卡蘭、莫里6個分公司。國營畹町農場下轄9個直屬生產隊。

      (三)歷史沿革

      瑞麗歷史悠久,是勐卯古國的發(fā)源地。據傣文史籍《嘿勐沽勐》記載,公元前364年,勐卯果占壁王國就已在瑞麗建立。秦漢時屬哀牢。唐代屬永昌。宋隸屬大理騰越府。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置麓川路軍民總管府。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置平緬宣慰使司,1596年(明萬歷二十四年)建平麓城;1604年(萬歷三十二年)設勐卯安撫司。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仍設勐卯安撫司,隸騰越廳。1912年,設勐犯彈壓委員;1932年改稱瑞麗設治局;1942年日軍入侵瑞麗,設治局人員撤離;1945年1月,中國遠征軍收復滇西失地,瑞麗光復,仍恢復設治局。

      1950年4月,瑞麗和平解放,建立了各民族民主聯合政府。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瑞麗縣。1992年6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瑞麗市。2000年8月,經國家計委批準,在姐告設立邊境貿易區(qū)。2002年7月撤銷弄島經濟開發(fā)區(qū)。

      1999年1月2日,國務院經批準(國函[1999]1號):撤銷畹町市,將其管轄的城關鎮(zhèn)、混板鄉(xiāng)和芒棒鄉(xiāng)劃歸瑞麗市管轄。2月8日,正式撤銷畹町市,設畹町經濟開發(fā)區(qū)(副縣級)。

      1999年瑞麗市轄1個鎮(zhèn)、8個鄉(xiāng):勐卯鎮(zhèn)、姐勒鄉(xiāng)、姐相鄉(xiāng)、弄島鄉(xiāng)、勐秀鄉(xiāng)、戶育鄉(xiāng)、城關鎮(zhèn)、曼棒鄉(xiāng)、混板鄉(xiāng)。

      2000年,瑞麗市轄3個鎮(zhèn)、6個鄉(xiāng)。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55210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勐卯鎮(zhèn)8022,畹町城關鎮(zhèn)7459,弄島鎮(zhèn)13481,姐勒鄉(xiāng)20838,姐相鄉(xiāng)19606,戶育鄉(xiāng)6965,勐秀鄉(xiāng)11292,芒棒鄉(xiāng)2480,混板鄉(xiāng)4946,銀河虛擬街道15587,瑞宏虛擬街道18569,團結合作區(qū)虛擬鄉(xiāng)25965。

      2002年末,瑞麗市轄姐告邊境貿易區(qū)、畹町經濟開發(fā)區(qū)、瑞麗市邊境經濟合作區(qū),勐卯、弄島、城關3鎮(zhèn),芒棒、混板、姐勒、姐相、戶育、勐秀6鄉(xiāng);城關、姐告、團結、姐崗、勐卯、銀河、瑞宏7個辦事處,24個行政村;229個合作社,274個自然村。國營瑞麗農場實業(yè)集團總公司下轄勐卯、賀腮、弄島、雷允、卡蘭、莫里6個分公司。國營畹町農場駐混板鄉(xiāng),下轄9個生產隊。瑞麗市總戶數32809戶,總人口11.29萬人,比上年增1.49%。非農業(yè)人口42085人。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64869人,占總人數的58%。

      2003年末,瑞麗市轄姐告邊境貿易區(qū)、畹町經濟開發(fā)區(qū)、瑞麗市邊境經濟合作區(qū),勐卯、城關、弄島3鎮(zhèn),芒棒、混板、姐勒、姐相、勐秀、戶育6鄉(xiāng);城關、姐告、團結、姐崗、勐卯、銀河、瑞宏7個辦事處,24個行政村;212個村民小組,274個自然村。國營瑞麗農場實業(yè)總公司下轄勐卯、賀腮、弄島、雷允、卡蘭、莫里6個分公司。國營畹町農場駐混板鄉(xiāng),下轄9個生產隊。全市總人口113897人,非農業(yè)人口42877人,少數民族人口65319人。

      2004年,瑞麗市轄姐告邊境貿易區(qū)、畹町經濟開發(fā)區(qū)、瑞麗市邊境經濟合作區(qū)3區(qū),勐卯、城關、弄島3鎮(zhèn),芒棒、混板、姐勒、姐相、勐秀、戶育6鄉(xiāng);城關、姐告、團結、姐崗、勐卯、銀河、瑞宏7個辦事處,24個行政村;212個村民小組,274個自然村。國營瑞麗農場實業(yè)總公司下轄勐卯、賀腮、弄島、雷允、卡蘭、莫里6個分公司。國營畹町農場駐混板鄉(xiāng),下轄9個直屬生產隊。

      2005年10月,省政府正式批復同意瑞麗市撤銷姐勒鄉(xiāng),其行政區(qū)域并入勐卯鎮(zhèn),行政區(qū)劃調整后的勐卯鎮(zhèn)管轄原勐卯鎮(zhèn)和姐勒鄉(xiāng)管轄的行政區(qū)域范圍,鎮(zhèn)政府駐原姐勒鄉(xiāng)政府駐地;同意撤銷芒棒鄉(xiāng)和混板鄉(xiāng),其行政區(qū)域并入城關鎮(zhèn),并將行政區(qū)劃調整后的城關鎮(zhèn)更名為畹町鎮(zhèn),新設立的畹町鎮(zhèn)管轄原城關鎮(zhèn)、芒棒鄉(xiāng)和混板鄉(xiāng)管轄的行政區(qū)域范圍,鎮(zhèn)政府駐原城關鎮(zhèn)政府駐地。[2]

      (四)自然地理

      瑞麗位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南。西北、西南、東南三面與緬甸毗鄰。地處橫斷山脈高黎貢山余脈的向南延伸部分,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區(qū)占全縣面積73%。

      瑞麗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全年分旱雨兩季,基本無霜,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1394.8毫米,年平均日照2330小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花開四季,果結終年,是一塊不可多得的熱區(qū)寶地。主要礦藏有煤和鐵,還發(fā)現鉛、鋅、綠柱石、獨居石等礦產和石灰石、陶土等建材。地熱資源、植物資源及動物資源豐富。瑞麗壩子土地肥沃,地勢平坦,灌溉便利,是云南省重要的產糧區(qū)。瑞麗盛產橡膠、甘蔗、砂仁、胡椒、草果、菠蘿、煙草、油桐、茶葉、花生、柚子、芒果、菠蘿蜜等經濟作物。2000年以來,瑞麗加快了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步伐,農業(yè)產業(yè)正由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代農業(yè)轉變,種植結構也由單一作物種植發(fā)展為糧、蔗、膠、瓜、果、菜、香料、花卉、竹筍等多種作物綜合發(fā)展的生態(tài)型農業(yè),冬季農業(yè)開發(fā)已取得了長足發(fā)展。

      (五)基礎設施

      瑞麗市瑞麗市遠眺城鄉(xiāng)規(guī)劃科學,布局合理。城市規(guī)劃區(qū)98平方公里,建成區(qū)達8.5平方公里,已成為邊境優(yōu)秀城市。2000年以來,城建投資不斷加大,城鄉(xiāng)建設發(fā)展迅猛,城市交通、園林、環(huán)衛(wèi)、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城市開發(fā)日新月異。以320國道為主干、鄉(xiāng)村公路為支線的公路網絡延伸到全市的每個角落,城市日供水能力達4萬噸,年供電能力達1億千瓦時,集程控、移動為一體的主體通訊網初具規(guī)模,瑞麗已形成了集學習、工作、休閑、文化、購物、旅游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城市。[3]

      (六)經濟貿易

      瑞麗經濟發(fā)達,投資政策優(yōu)惠。2004年瑞麗生產總值10.3億元,財政收入2.25億元。貿易立市、農業(yè)穩(wěn)市、工業(yè)強市、旅游活市、以城帶市、特色建市的發(fā)展思路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外貿、旅游、工業(yè)、農業(yè)已成為瑞麗的四大支柱產業(yè),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初具成效,國企改革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全市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為了進一步充分利用中緬兩國的資源和市場,建設繁榮穩(wěn)定的邊疆,中央、省、州先后給了瑞麗許多投資優(yōu)惠政策,擬將瑞麗建成大西南最活躍最開放的地區(qū)。國務院決定建設的中緬陸水聯運大通道和泛亞鐵路,都從瑞麗出境,促進了瑞麗貿易、旅游、服務、倉儲等產業(yè)的飛速發(fā)展。

      瑞麗以其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倍受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得天獨厚的地理區(qū)位,完善的基礎設施,便利的交通狀況和發(fā)達的通訊服務吸引了國內外廣大投資者前來尋求發(fā)展機會。

      瑞麗為中國通向東南亞、南亞經濟圈最為活躍的經濟區(qū)域之一。商賈云集,市場繁榮。國內貿易異;钴S,2005年1-8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012億元,其中批發(fā)零售貿易業(yè)零售總額實現2.61億元,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7%。對外貿易發(fā)展迅速。據海關統(tǒng)計,2005年1-8月通過瑞麗口岸的貿易進出口總額達22.9億元,其中,出口總額為19.6億元,進口總額為3.3億元。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機電產品(發(fā)電機、水泵、軸承、汽車零配件等)、摩托車、農業(yè)機械、紡織品、家用電器、建筑材料、化工產品(化肥、石臘、成品油等)、五金、日用百貨、食品等產品。進口的主要商品有水產品、礦產品、水果、木材、珠寶玉石成品、玉石毛料以及世界罕見的樹化玉毛料等產品。2006年,瑞麗市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yè)完成3.5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yè)完成2.9億元,增長15.6%;第三產業(yè)完成8.7億元,增長8.8%。第一、二、三產業(yè)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2.9%、19.1%和58.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3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8億元;口岸貿易進出口總額34.88億元;市內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38億元;財政總收入4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9億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66元。

      (七)發(fā)展優(yōu)勢

      瑞麗具有得天獨厚的區(qū)位優(yōu)勢。它與我國友好鄰邦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69.8公里,是我國陸路邊境線上對外開放條件最好的地方。從昆明出發(fā)沿320國道一天半的路程即可到達鄰國緬甸邊境,地理、氣候條件優(yōu)越,邊境口岸、邊境通道可以“全天候”利用。

      瑞麗處在中華經濟圈、東盟經濟圈和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我國實施南向印度洋戰(zhàn)略的重要門戶。從交通條件看,瑞麗具有通往緬甸、輻射東南亞、南亞最便捷的通道。起自上海的320國道由瑞麗姐告出境與緬甸的“史迪威”公路相連。從昆明到瑞麗的高速公路于2008年全線貫通。從昆明到仰光的公路全長1800公里,即可進入印度洋。繞開了“馬六甲困局”的瓶頸,并可縮短運距5000多公里,節(jié)省運輸時間15-30天。

      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上看,石油是全球消耗比例最高的能源,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進口石油中有80%需經過馬六甲海峽運抵我國沿海。如何破解“馬六甲困局”已經成為中國學術界、經濟界非常關心的話題。從緬甸實兌港經瑞麗到昆明的輸油管道方案雖然提出的時間不長,但其優(yōu)勢是明顯的。一是可以繞開“馬六甲困局”;二可以沿輸油管道沿線建設鐵路、公路,把緬甸實兌港開辟為我國南向印度洋、出口南亞、非洲、歐洲的貨物中轉站。三是可以加強與緬甸的睦鄰友好關系,對我國的地緣戰(zhàn)略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利用伊洛瓦底的“中緬陸水聯運大通道”,同樣具有上述意義。

      依托地緣優(yōu)勢和國家加快西部地區(qū)開發(fā)建設的政策傾斜,瑞麗的對外貿易發(fā)展還將面臨著諸多機遇,一是國家外交戰(zhàn)略調整,緬甸的地緣優(yōu)勢地位進一步凸顯;二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三是中印關系的改善;四是中緬輸油管道的建設;五是泛亞鐵路西線大理至瑞麗段及緬甸臘戌至木姐的鐵路建設;六是昆明至瑞麗高速公路全線貫通;七是中緬陸水聯運大通道的開工建設;八是緬印邊境德木――曼德勒――緬泰邊境格力謬的高速公路全線貫通;九是德宏芒市機場改建為國際機場工程完工。因此,瑞麗必會成為我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國際市場的國際商貿中心和前沿陣地。

      瑞麗除了具有天然的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以外,還有優(yōu)越的政策優(yōu)勢。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fā)建設進程的推進實施,國家為了加快沿邊地區(qū)的建設步伐,加快中緬貿易的發(fā)展,賦予了瑞麗特殊的優(yōu)惠政策。2000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將瑞麗姐告邊境貿易區(qū)作為海關實施特殊監(jiān)管的區(qū)域,實行“境內關外”的特殊管理模式。瑞麗姐告邊境貿易區(qū)與市區(qū)隔江相望,國土面積1.92平方公里,東南北三面與緬甸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木姐市相連,貨物、人員出入境十分便利。姐告邊境貿易區(qū)實行“境內關外”特殊管理模式,即國內所有的貨物越過姐告大橋中心橫線以后進入姐告區(qū)視為出口,出口貨物可以在姐告區(qū)內對外進行批發(fā)零售,不再受海關監(jiān)管;進口貨物可以直接從緬甸進入姐告區(qū)內,在未越過姐告大橋中心橫線進入市區(qū)前,可免于向海關申報。在姐告區(qū),除國家明令禁止的商品外,所有的商品均可在區(qū)內展示銷售。國內進出口企業(yè)可以通過開展過境貿易和轉口貿易將姐告視為“第三國”的目的港,從別國進口商品后再轉口到其他國家。

       潞西市地處云南省西部,位于東經98°01—98°44,北緯24°05-24°39′之間。因在潞(怒)江之西而得名。東西長約71公里,南北寬約62公里?偯娣e2987平方公里,其中壩區(qū)(含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低熱河谷)占26%,山區(qū)占74%。東北接龍陵縣,西南連畹町經濟開發(fā)區(qū)、瑞麗市,西、西北與隴川縣、梁河縣隔龍江(龍川江)相望。南與緬甸交界。國境線長68.23公里。市府芒市距省會昆明785公里,空距427公里。

      德宏民族風情游覽區(qū)位于芒市鎮(zhèn)青年路南段東側,占地618畝,與芒市城中的樹包塔、菩提寺、佛光寺、五云寺、中緬友誼長青樹、滇西抗日戰(zhàn)爭紀念碑、旅游步行街等眾多景點連成一體,是潞西旅游發(fā)展重點建設項目,德宏州最大的城中公園。依芒市環(huán)城東路劃分東西區(qū),西區(qū)有民族文化宮、娛樂活動廣場、風情村、綜合旅游購物中心、風味飲食街,東區(qū)有大金塔、宗教文化展示、貝葉林、水上活動中、植物園、景頗寨、融情村。宮內最壯觀的建筑是“-總理紀念亭”。整座紀念亭鮮明地表現出民族建筑藝術特點。有用漢文、傣文、景頗文刻寫的橫額和亭記,其大意是:1956年12月,-總理和賀龍副總理出國訪問期間,同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理吳巴瑞一行,專程蒞臨芒市,主持兩國邊-歡大會。

      孔雀生態(tài)旅游區(qū)位于芒市城東5.2公里處,這是一個集原始生態(tài)與現代風情于一體的水上樂園,該處因歷史上就是綠孔雀棲息地和湖面酷似一只開屏的孔雀而得名?兹负車綆X谷間由于水熱條件充足,為典型的盆地邊緣丘陵地帶南亞熱帶季雨林樹種分布地段,森林植被類型為南亞熱帶季雨林、思茅松林類型。整個景區(qū)除水面和環(huán)湖公路,森林覆蓋率達100%。-茫茫、郁郁蔥蔥、層林疊嶂而形成滿目皆綠的森林背景。

      尖山溫泉度假區(qū)位于芒市壩東南邊緣,距城8公里,由一山、一泉、一寺、兩河組成。尖山山勢陡峭,奇石叢生,突凸200余米,唯沿西南面的千級臺階可攀援及頂?课髂仙侥_芒蚌與臘掌村之間有一方圓千米的多點出露中溫泉群,水溫60°C左右,流量穩(wěn)定,泉水清澈,水質不含有害元素,屬碳酸鹽泉類。

      芒市樹包塔位于芒市第一小學內。傣語稱“廣母姐列”,譯為鐵城塔。一說是土司為紀念一次戰(zhàn)爭而建;另一說是以村寨名而得塔名。傣文史料記載: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芒市土司修廣母姐列,涂金加頂。道光十六年(1836年),土司放承恩曾作修葺。此塔造型傣語稱“碰比阿沙”,是上座部佛教一種小型的磚石結構的獨立塔。塔高10余米,塔身呈八角形,有神龕塑著佛像,在陽光映照下,金光熠熠,銀輝燁燁。塔頂上常有飛鳥歇腳。傳說在19世紀中葉,一粒“噸!睒涞姆N子(菩提樹一類),通過飛鳥的糞便,落在塔頂的塵土里,長出一棵小樹。它的須根沿著塔壁往下,扎進地里,形成樹根把塔緊緊箍在中間。近幾十年,那“噸!睒溟L得枝葉遮天蔽日,須根已發(fā)育成粗壯的樹干,一眼望去,樹塔渾然一體,成了罕見和自然景觀,人稱“樹包塔”,F列為省級名勝風景點之一。

      行政區(qū)劃

      潞西市轄5個鎮(zhèn)、6個鄉(xiāng)(其中1個民族鄉(xiāng)):芒市鎮(zhèn)、遮放鎮(zhèn)、勐戛鎮(zhèn)、芒海鎮(zhèn)、風平鎮(zhèn)、軒崗鄉(xiāng)、江東鄉(xiāng)、西山鄉(xiāng)、中山鄉(xiāng)、三臺山德昂族鄉(xiāng)、五岔路鄉(xiāng);遮放農場。

      梁河縣地處云南省西部橫斷山脈西南端、高黎貢山西麓坡階地中的峽谷地帶,位于德宏州東北部。東北與騰沖縣接壤,東南與龍陵縣交界,南與潞西市、隴川縣毗鄰,西與盈江縣為鄰?h境南北縱距49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5公里,國土面積1159平方公里。縣城遮島鎮(zhèn)距省會昆明742公里,距州府芒市,經潞盈路122公里,經騰龍線160公里。全縣轄7鄉(xiāng)(含2個阿昌族鄉(xiāng))、3鎮(zhèn),63個村民委員會、381個自然村、672個村民小組;居住著傣、阿昌、景頗、德昂、傈僳、佤、漢等民族。2002年末,全縣總人口15.85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14.17萬人,占總人口的89.4%,少數民族人口5.19萬人,占總人口的32.77%。

      梁河屬半山半壩縣。主要河流有大盈江、龍江和蘿卜壩河,較大的壩子是遮島壩、蘿卜壩和勐養(yǎng)壩。境內地勢由南向北漸低,最高點是北部海拔2672.8米的瘌痢山頂,最低點是南部海拔860米的勐養(yǎng)鄉(xiāng)老芒東。梁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不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多年年均氣溫18.3℃,年均日照時數2385.5小時,年均降雨量1396.2毫米,不僅適宜多種農作物和經濟林木的生長,而且天然資源豐富。有蓄積豐厚的思茅松用材林,有藥材類、芳香類、竹類等野生經濟植物55科、101屬、400多種,有錫、鐵、硫、煤、鋁、鋅、鈾等3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錫和煤的儲量較大,有龍窩寨、熱水塘等17處地熱溫泉,極具開發(fā)潛力。

      梁河歷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是中國“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但由于社會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梁河各民族的社會歷史進程十分緩慢。直到新中國成立時,壩區(qū)傣族還處于從封建領主經濟向地主經濟過渡階段,山區(qū)少數民族經濟仍從屬領主經濟,景頗族還保持著較多的原始公社特點,只有漢族地區(qū)基本屬于地主經濟并兼有一點小規(guī)模的工商業(yè),因而生產力十分低下,經濟文化極其落后。加之土司、地主、糧商的剝削壟斷和匪患橫行,使梁河各族人民掙扎在水深火熱、貧困交加的苦難深淵中。

      1950年5月,梁河解放。這標志著各民族進入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新時代。從此,全縣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使梁河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0年至1956年,經過禁種大煙、土地改革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梁河的經濟出現了劃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1956年,全縣工農業(yè)總產值由1952年的705萬元增至1107萬元,增長57%;糧食總產達4509萬斤,比1949年增62%,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糧食自給。1957年至1966年,全縣各族人民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這期間,全縣各項事業(yè)在曲折中發(fā)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受到了不少挫折。1958年急于搞人民公社化,分配上搞這樣那樣“不要錢”,生產上搞“大兵團”作戰(zhàn),既違背了經濟規(guī)律,又嚴重挫傷了群眾的生產積極性。1959年,糧食跌了200多萬斤,加之搞“以糧為綱”,很多地方翻茶種糧,茶葉面積減少2696畝,群眾生活受到極大影響。1962年以后,經過調整,生產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各項事業(yè)穩(wěn)健向前發(fā)展。1965年,全縣糧食總產比1959年增長2200萬斤,茶葉發(fā)展到8561畝,增加4907畝。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革”浩劫,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也給梁河造下了嚴重惡果。直到1978年,全縣工農業(yè)總產值只有6956萬元,財政收入僅189萬元,“兩個吃不飽”(農民糧食不夠吃,梁河糖廠吃不飽)嚴重困擾著梁河經濟的發(fā)展,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在貧困線上生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中央一系列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縣委、縣政府切實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以改革為發(fā)展動力,不斷解放思想,從縣情出發(fā),因地制宜,探索適合經濟發(fā)展的思路、目標、戰(zhàn)略和措施,調整生產關系,梁河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快速發(fā)展時期。特別是1989年以來,又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兩手抓”的方針,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開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使全縣政治、經濟、文化面貌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國民經濟持續(xù)增長,社會事業(yè)全面發(fā)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27714萬元,比1978年增長1.98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754元,增1.1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919元,增13.14倍,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7元,比1989年增4.62倍;城鄉(xiāng)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已分別達到20平方米和18.3平方米。

      梁河是一個典型的農業(yè)縣。1982年,全縣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在農村發(fā)生深刻變革的20多年中,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農業(yè)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不斷加大對農業(yè)的投入。

      特別是近幾年來,通過實施滇西南農業(yè)綜合開發(fā)、糧食自給工程等項目,加快了對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提高了農業(yè)科技覆蓋率和科技對農業(yè)的貢獻率,使全縣農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

      1984年,結束了吃植物油靠外調的歷史。1989年,全縣糧食生產創(chuàng)歷史新高,受到國務院嘉獎。1991年,解決了“兩個吃不飽”的難題。1997.年,以魔芋、松香、柏籽仁、香料、核桃、板栗、桔子、西南樺為主的綠色產業(yè)初具規(guī)模。2002年,全縣農業(yè)總產值19424萬元,比1978年增長2.74倍;糧食總產38401n屯,增8.47%;甘蔗總產40萬噸,增10.9倍;茶葉總產542.6噸,增1.23倍;肉類總產4180噸,增2.71倍;奶蛋、水產品有大幅度增長。全縣糧食自給有余,肉奶蛋、水產品供應充足,價格穩(wěn)定。林業(yè)工作堅持把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森林資源培育、林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放在突出位置,同時致力于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加強森林防火、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工作,積極推進農村沼氣化建設,認真實施退耕還林工作,有效地遏制了生態(tài)破壞,使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逐步改善。森林覆蓋率由1976年的26.3%上升到2002年的60.2%。水利工作圍繞“兩江一河”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及“五小”水利和人畜飲水工程的建設進行,并取得明顯成效。1950年至2002年,共投資9951.6萬元,完成各類工程595件,改善灌溉面積8.6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32.95平方公里,改善了10.69萬人和36471頭牲畜的飲水問題。

      工業(yè)從無到有。解放前,梁河無工業(yè)企業(yè),僅民間有零星分散的匠鋪。新中國成立后,經過50多年的建設,形成了以輕工業(yè)為基礎,蔗糖業(yè)、錫業(yè)為主導,有電力、機械、煤炭、林產品加工、制藥、造紙、魔芋精粉加工等10多個門類的工業(yè)體系。1992年,全縣工業(yè)總產值11170萬元,占全縣工農業(yè)總產值的51%,形成了工農業(yè)總產值并駕齊驅的新格局,從而根本改變了梁河歷代以農為主的狀況。2002年,全縣工業(yè)總產值17045萬元,比增長22倍;A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解放前,梁河無公路,無電。電訊極其落后,僅曩宋和曩宋芒東有2處農村電話。經過50多年的建設,至2002年,全縣通車里程已達764.63公里;縣鄉(xiāng)公路實現了柏油化和彈石化,所有行政村和90%以上的自然村通了公路。95%以上的自然村通了電。特別是經過2001年至2002年的農電體制改革和一、二期農網建設與改造,農村供電質量和安全可靠性明顯提高,電價明顯降低,每千瓦時平均電價降低了0.33元,預計全縣每年減輕農民負擔223萬元。市內電話實現了程控化,農村電話實現了自動化;全縣電話普及率5.98部/百人,其中市話普及率36.28部/百人,農話普及率2.45部/百人。近幾年來,還相繼完成了潞盈路梁河段、通縣油路、縣城城區(qū)改造、第二水廠、農貿市場等建設工程,為今后梁河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財政收入穩(wěn)步增長,金融業(yè)平穩(wěn)運行。財政收入由1978年的188.79萬元,增加到2002年的4064萬元(含上劃中央兩稅收入1628萬元和上劃中央所得稅228萬元),增長20.5倍。各項存款余額由1978年的415.7萬元,增加到2002年的39310萬元,增長93.56倍,其中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由76.82萬元增加到29461萬元,增384.6倍。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迅速。1978年全縣僅有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117個。至2002年末,全縣已有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1904個,增長15.27倍,從業(yè)人員6696人,總產值10730萬元,營業(yè)收入14130萬元,上繳稅金418萬元。不但成為拉動全縣經濟增長點的突破口,而且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繁榮。

      非公有制經濟長足發(fā)展。2002年末,全縣有個體工商戶1840戶,從業(yè)人員2278人,注冊資金1575萬元;有私營企業(yè)42戶,投資人數135人,雇工人數276人,注冊資金3018萬元。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梁河新的經濟增長點。扶貧攻堅成效顯著!熬盼濉逼陂g,積極開展小額信貸、易地開發(fā)、扶貧攻堅鄉(xiāng)、溫飽試點村、科技示范村、部門掛鉤等扶貧活動,共投入扶貧資金4044.3萬元,使全縣貧困人口由“八五”末的6.9萬人降至2.2萬人。

      科教文衛(wèi)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全縣有377項科技成果獲部級和省、州、縣科技進步獎(其中:部級5項、省級28項、州級163項、縣級181項),為全縣的經濟發(fā)展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創(chuàng)建科技工作先進縣于1998年通過省級驗收。梁河教育起步較晚。解放前夕,全縣僅有小學39所,學生2013人,教師71人。解放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梁河的教育得到快速發(fā)展。1986年被評為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1991年成為全州第一個達標無盲縣。2000年,“兩基”工作通過省級驗收,2001年又得到國家教育部認定。2002年末,全縣已有小學206所,教職工1137人,在校生17848人,入學率99.5%,鞏固率99.51%;有完全中學1所,普通中學10所,共有教職-T586人,初高中在校生11682人,初中入學率102.89%,鞏固率99.02%:有職業(yè)中學1所,教職3243人,在校生377人;有幼兒園3所,專任教師26人;有鄉(xiāng)村學前班73班,在園(班)幼兒1964人。文化領域碩果累累。南甸司署和李根源故里的保護和維護不斷得到加強,并分別被列為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梁河縣志》和《梁河縣地名志》分別榮獲國家二等獎和省一等獎。2000年,梁河縣被評為“全省文化先進縣”。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90%和94%。新中國成立之前,梁河僅有1所設備十分簡陋的衛(wèi)生院。經過50多年的發(fā)展,至2002年,全縣已有國家衛(wèi)生機構12個,共有病床259張,有衛(wèi)生技術員351人;63個行政村均有衛(wèi)生室,有鄉(xiāng)村醫(yī)生218名:還有集體診所1個,企事業(yè)衛(wèi)生室10個,個體診所11個,基本形成了縣、鄉(xiāng)、村三級預防和治療網絡。衛(wèi)生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使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傳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昔日的“蠻煙瘴雨”之地,現已被文明、衛(wèi)生、健康所替代。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得到落實,“晚生、晚育、少生、優(yōu)生、優(yōu)育”已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人口自然增長率明顯下降。2002年,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54%o。今日的梁河,政治穩(wěn)定,民族團結,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yè),一派生機盎然。梁河50年的巨變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因此,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把各項工作始終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確保梁河改革和建設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梁河縣委、縣人民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重要思想,繼續(xù)深入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繼續(xù)堅持“農業(yè)立縣、工業(yè)強縣、商貿活縣”的發(fā)展定位,緊緊圍繞“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guī)劃的一個目標;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和梁河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的兩大機遇;樹立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三個意識;突出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國企改革與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扶貧攻堅四個重點”的“一二三四”發(fā)展思路,努力奮斗,使梁河在新世紀大展宏圖。梁河縣自然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空氣清新、鳥語花香、陽光明媚、民風樸實。是一塊無污染的凈土。梁河縣自然資源豐富,水、熱、日照充足,礦產配置較好,由于地方工業(yè)起步較晚,對各項資源尚未形成破壞。加之,梁縣委、縣政府為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近幾年來先后-了多項鼓勵國內外商家到梁河投資創(chuàng)業(yè)的優(yōu)惠政策,并下大力氣進行了與之配套的基礎服務設施建設。

       【縣境】盈江縣地處云南省西部,隸屬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位于其西北部,位于東經97°31′~98°16′,北緯24°24′~25°20′之間。其東北面與騰沖縣接壤,東南面與梁河縣接壤,南面與隴川縣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與緬甸為界。國境線長214.6公里,自古以來有33條通道通往緬甸。國土面積4429平方公里,占全州國土面積的38.4%?h城小平原海拔826米,距州府芒市153公里,距省會昆明735公里,距緬甸密支那197公里,距緬甸八莫131公里。

      【氣候】盈江縣北熱帶、亞熱帶、溫帶氣候并存,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2004年降雨量為1731.6毫米,較歷年同期平均值偏多176.4毫米,比上年同期偏多525.6毫米,屬雨量偏多年份。各月降雨量分布特點:1月、7月、8月正常;2月、3月、6月、12月偏少;11月特少;10月偏多;4月、5月、9月特多。降雨量最少的月份是3月,為0.0毫米;最多的為7月,357.8毫米。全年降雨日數164天,大雨日數19天,暴雨日數5天,大暴雨日數1天;年內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氣象災害頻發(fā):1月9日和1月15日昔馬、勐弄的冰雹災害;6月27日至6月29日那邦、昔馬、勐弄的局部地區(qū)山洪泥石流災害;“7·5”和“7·20”2次罕見的特大洪澇、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災害;9月4至14日連續(xù)11天的秋季低溫連陰雨災害。全年平均氣溫19.9℃,比多年平均值偏高0.5℃;干季高溫明顯,1至3月氣溫特高,3月平均氣溫20.5℃,是自1954年以來的同期平均最高值。11至12月氣溫偏高,本年是自2001年以來的連續(xù)第4年暖冬。汛期5至10月氣溫正常,全年月平均氣溫8月最高為24.4℃,1月最低12.9℃。最高氣溫出現在3月,為33.2℃,最低氣溫3.2℃,出現在1月。全年盈江壩區(qū)無霜出現,日平均氣溫大于10℃,年大于10℃,積溫為7283.4℃,熱量條件好。全年日照時數2519.0小時,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多260小時。月日照時數最多的是3月份284.3小時,最少是7月份130.1小時,年日照百分率57%。6至9月日照時數581.1小時,日照屬充足年份。地面極端最高溫度59.9℃,地面極端最低溫度1.9℃。年平均相對濕度78%。全年蒸發(fā)量1819.9毫米。

      【行政區(qū)劃】

      2004年,盈江縣轄19個鄉(xiāng)鎮(zhèn),即平原、舊城、那邦、弄璋、盞西、卡場、昔馬7個鎮(zhèn),蓮花山、太平、芒允、姐冒、崗勐、新城、油松嶺、芒章、支那、蘇典、勐弄、銅壁關12個鄉(xiāng),共100個村委會(辦事處),1個地方國營農場,轄4個分場。

      【人口民族】

      2004年末,盈江縣總人口26.81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22.66萬人,占總人口的84.5%,少數民族16.02萬人,占59.74%。其中:傣族98936人,景頗族41191人,傈僳族16403人,德昂族394人,阿昌族732人。全縣人口出生率17.91‰,人口自然增長率7.26‰,是歷史以來的最低點。

      【投資環(huán)境】

      2004年,協(xié)助省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院完成《盈江縣城總體規(guī)劃》的編修;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420多份;發(fā)放宣傳材料3000多份;縣城清掃面積由18萬多平方米增至30萬平方米,日清運垃圾約43噸。全面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至年底,縣直所有行政事業(yè)單位和各鄉(xiāng)鎮(zhèn)在職干部職工已全部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中央、省、州駐盈江的單位100%建立了住房公積金制度,參加職工總數7462人,公積金歸集總額1500萬元,為深化城鎮(zhèn)住房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礎。年內,總投資1200萬元,完成可供萬人休閑、娛樂的盈江廣場建設;正式開工建設縣城文化中心大樓,預計投資900萬元(含拆遷和建設費用),建筑面積7200平方米;為民路商業(yè)步行街正在建設,年底已完成主體工程22000平方米;縣城小平原街道十字路口增設了高架霓紅燈箱廣告設施;加強城區(qū)綠化樹的養(yǎng)護管理,城區(qū)共有綠化樹9434棵,花灌木16萬株,草坪面積10.56萬平方米。年內對重點工業(yè)特別是糖業(yè)進行重點監(jiān)督管理,完成了18個新建項目的“環(huán)評”初審手續(xù),開展了全縣重點歌舞娛樂噪聲摸底調查與監(jiān)測,完成了全縣水環(huán)境容量核定工作。

      【歷史沿革】

      【簡史】公元前四世紀,“蜀身獨道”形成,今盈江即為主要通道。隨著這條通道的打開,中原政權開始開發(fā)關隘之地。盈江地區(qū)西漢屬滇越乘象國。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為永昌郡所轄,永平十二年(69年)屬永昌郡哀牢縣。南朝屬永昌郡轄西城縣。唐初為騰越軟化府轄地。唐南詔時期在舊城設押西城,隸屬永昌節(jié)度軟化府。宋(大理)屬騰沖府乞蘭部轄地。元初隸屬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至元十三年(1276)隸屬鎮(zhèn)西路軍民總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設鎮(zhèn)西府,為云南52個土府之一;永樂元年(1403),置干崖長官司;正統(tǒng)九年(1444)升為宣撫司,直隸布政司;天順二年(1458),刀思忠任干崖副使,管盞達地。清順治十六年(1659),置盞達到宣撫司;清宣統(tǒng)二年(1910)盞達副宣撫使停襲。民國元年(1912),國民政府在干崖、盞達各設彈壓委員一職;民國二年(1913)改為行政委員,設行政公署;民國二十一年(1932)干崖、盞達改設為盈江、蓮山設治區(qū),為建縣過渡機構,隸屬云南省第一殖邊督辦。1949年12月上旬,邊縱西進部隊十七團政工隊長賈文成(賈侶),在民青成員劉安昌等人的協(xié)助下,成功舉行了蓮山設治局起義。1950年5月,盈江、蓮山解放。1951年12月,成立盈江縣各民族聯合政府。1952年1月,成立蓮山縣各民族聯合政府。1955年6月,曾先后直屬于保山專區(qū)和德宏州管轄的盞西區(qū)劃歸盈江縣。1958年10月,盈江、蓮山兩縣合并為盈江縣。

      盈江地區(qū)西漢屬滇越乘象國。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率部歸漢,漢王朝建哀牢縣于今盈江轄今德宏地區(qū),這是德宏地區(qū)正式由中央政府設置縣治的開始。此后,唐屬南詔節(jié)度押西城,宋為騰越府乞蘭部,元設鎮(zhèn)西路軍民總管府;洪武十五年(1382),鎮(zhèn)西路改設鎮(zhèn)西府,為云南52土府之一;永樂元年(1403)始設干崖長官司,正統(tǒng)九年(1444)長官司升為宣撫司;天順二年(1458年)刀思忠為干崖副使管盞達地;清順治十六年(1659),置盞達副宣撫司;1932年,干崖改稱盈江,盞達改稱蓮山。

      1949年12月上旬,蓮山設治局起義。1950年5月,盈江、蓮山解放。1951年12月,盈江開始設縣;1952年1月,蓮山開始設縣。1955年秋,曾先后直屬于保山專區(qū)和德宏州管轄的盞西劃歸盈江縣。1958年10月,盈江、蓮山兩縣合并為盈江縣。

      2000年,盈江縣轄3個鎮(zhèn)、16個鄉(xiāng):平原鎮(zhèn)、舊城鎮(zhèn)、那邦鎮(zhèn)、蓮花山鄉(xiāng)、太平鄉(xiāng)、芒允鄉(xiāng)、姐冒鄉(xiāng)、弄璋鄉(xiāng)、崗勐鄉(xiāng)、新城鄉(xiāng)、油松嶺鄉(xiāng)、芒章鄉(xiāng)、盞西鄉(xiāng)、支那鄉(xiāng)、蘇典傈僳族鄉(xiāng)、勐弄鄉(xiāng)、卡場鄉(xiāng)、昔馬鄉(xiāng)、銅壁關鄉(xiāng)!「鶕谖宕稳丝谄詹閿祿喝h總人口268992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平原鎮(zhèn)38167舊城鎮(zhèn)19986那邦鎮(zhèn)2209芒允鄉(xiāng)9844姐冒鄉(xiāng)16987弄璋鄉(xiāng)26330崗勐鄉(xiāng)8516蓮花山鄉(xiāng)14127新城鄉(xiāng)17815油松嶺鄉(xiāng)12025芒章鄉(xiāng)11408盞西鄉(xiāng)21380支那鄉(xiāng)12592蘇典鄉(xiāng)6240勐弄鄉(xiāng)8392卡場鄉(xiāng)8024昔馬鄉(xiāng)10184銅壁關鄉(xiāng)5914太平鄉(xiāng)18852。

      2001年,弄璋、盞西、卡場、昔馬4個鄉(xiāng)改制為鎮(zhèn),全縣轄7鎮(zhèn)12個鄉(xiāng),轄99個村委會(辦事處)。地方國營農場1個,轄4個分場。

      2002年,盈江縣轄平原、舊城、那邦、弄璋、盞西、卡場、昔馬7個鎮(zhèn)和蓮花山、太平、芒允、姐冒、崗勐、新城、油松嶺、芒章、支那、蘇典、勐弄、銅壁關12個鄉(xiāng),共99個村委會(辦事處)。地方國營農場1個,轄4個分場。2002年末,盈江縣總人口262936人,其中非農業(yè)人口32814人,占總人口的12.5%;少數民族157416人,占總人口的59.9%。少數民族中,傣族97329人,景頗族40607人,傈僳族15931人,德昂族372人,阿昌族710人。

      2003年盈江縣轄平原、舊城、那邦、弄璋、盞西、卡場、昔馬7個鄉(xiāng)鎮(zhèn)和蓮花山、太平、芒允、姐冒、崗勐、新城、油松嶺、芒章、支那、蘇典、勐弄、銅壁關12個鄉(xiāng),共99個村委會(辦事處)。地方國營農場1個,轄4個分場。2003年末,盈江縣總人口265173人,其中非農業(yè)人口33618人,占總人口的12.68%,少數民族158781人,占59.88%。少數民族中,傣族97993人,景頗族40891人,傈僳族16270人,德昂族381人,阿昌族731人。

      2004年,盈江縣轄19個鄉(xiāng)鎮(zhèn),即平原、舊城、那邦、弄璋、盞西、卡場、昔馬7個鎮(zhèn),蓮花山、太平、芒允、姐冒、崗勐、新城、油松嶺、芒章、支那、蘇典、勐弄、銅壁關12個鄉(xiāng),共100個村委會(辦事處),1個地方國營農場,轄4個分場。

      2005年,盈江縣撤銷崗勐鄉(xiāng)和蓮花山鄉(xiāng),其行政區(qū)域并入平原鎮(zhèn)管轄;撤銷芒允鄉(xiāng),其行政區(qū)域并入太平鄉(xiāng)管轄,并將太平鄉(xiāng)改設為太平鎮(zhèn);撤銷姐冒鄉(xiāng),其行政區(qū)域并入弄璋鎮(zhèn)管轄。區(qū)劃調整后,盈江縣轄平原、舊城、那邦、弄璋、盞西、卡場、昔馬、太平8個鎮(zhèn)和新城、油松嶺、芒章、支那、蘇典、勐弄、銅壁關7個鄉(xiāng)。

      【旅游景點】

      亞洲第一壩

      亞洲第一壩(渾水溝泥石流治理工程),位于盈江梁河交界處,地處盈江壩首,距縣城34公里。渾水溝泥石流大暴發(fā)距今已150多年。嚴重的自然災害,對人民的生命財產構成重大威脅,為徹底根除災害,自1967年開始,集各方力量對渾水溝進行綜合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1-6號壩修建工作,植樹65000多珠,造林8000多畝,總投資1025萬元,梯級攔沙壩總高程達73米,為亞洲最高梯級壩。宏大的工程,不但是一條災害防治線,更是一道壯觀的風景線,具有較高的科普科研和觀賞價值。登上壩頂,高觀遠望,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大盈江畔泉水熱

      鳳凰溫泉度假村位于舊城鎮(zhèn)潞盈路旁,距縣城21公里,交通便利,水溫達90攝氏度以上,水質優(yōu)良,具有較好的康體效果。鳳凰溫泉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綠化面積2000平方米,設施齊備,環(huán)境優(yōu)美,集餐飲、住宿、休閑、娛樂于一體,是大盈江畔一處難得的休閑娛樂勝地。

      相鄰國家緬甸旅游簡介

      佛塔之國緬甸,氣候溫和,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熱、雨、涼三季,自然景色秀麗迷人,大部分地區(qū)的景物都有天然質樸的特點,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到處佛塔、寺廟林立,歷史上曾有佛塔400多萬座,現仍存2000多座。隨著緬甸旅游業(yè)的進一步開發(fā),到緬甸旅游的游客將會逐步增加,緬甸的佛塔對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緬甸北方重鎮(zhèn)-密支那簡介

      密支那是克欽邦首府,現有人口4萬,既是緬北重鎮(zhèn),又是克欽山區(qū)和緬甸本部的貿易中心,位于尹洛瓦底江上游西岸,是仰光通往緬北的鐵路終點。公路四通八達,北通孫布拉蚌抵印度的雷多,東與我國云南盈江縣相通,距盈江那邦口岸僅90公里。水路南可達伊落瓦底江辛博。城西和城北有飛機場?藲J邦物產的2/3均通過密支那集散。密支那盛產甘蔗,是緬甸蔗糖的主產區(qū)之一。

      緬北軍事要地-八莫簡介

      八莫,華僑稱它為"新街",為緬北軍事要地,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東岸及支流太平江附近,地處水陸要沖,距中國邊境很近,距我國云南盈江縣119公里。自古為滇緬間通道,伊洛瓦底江向北航運的終點,水路南通曼德勒,北抵密支那、勐拱、邊邁;公路北經密支那達片馬和孫布拉蚌。八莫城區(qū)人口3萬多,居民主要有撣、緬族和華僑、印僑。植物景觀主要是柚木林、椰林;八莫市區(qū)街道整潔有序,瀝清路面,房屋多為鐵皮木板樓和鋼筋水泥的別墅洋樓,尤以碼頭旁的-街風景最為迷人,是著名的寶玉石集散地。

      中國橡膠母樹

      盈江縣新城鄉(xiāng)政府東側鳳凰山上生長著一棵高20余米的橡膠樹(鳳凰山因狀如鳳凰而得名,被歷任土司奉為"風水寶地"),是1904年傣族民主革命先驅者刀安仁從馬來西亞引種的八百株橡膠樹中僅存活的一棵,現枝葉茂盛,長勢良好。據專家考證,這棵橡膠樹比臺灣引種的橡膠樹早兩年,比海南引種的早一年,是我國引種最早、樹齡最大的橡膠樹,稱為"中國橡膠母樹",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樹種。橡膠母樹附近有刀安仁墓、大佛寺、報國寺等景點。

      榕樹王

      當地人把榕樹稱為大青樹,傣族人民還把雄姿英發(fā)的古榕奉為神樹。千姿百態(tài)的榕樹遍布整個盈江壩,把盈江的山水點綴得更加秀美,其中生長在盈江縣銅壁關老刀弄寨旁的榕樹氣勢雄偉,樹冠象一把巨傘,濃蔭四布、遮天蔽日,樹冠占地8畝,高40米,入土氣根108根,游客在樹下穿行,猶如在原始森林中遨游,令人驚嘆?胺Q"獨木成林",天下奇觀。榕樹王樹齡三百多年,是我國最大的榕樹,被譽為"華夏榕樹王"。

      特色口味1==>火燒乳豬

      宰殺20—45斤的小豬一頭,凈其毛和內臟后,取山茅草用傳統(tǒng)方法反復烘烤,當其皮金黃而不爛,肉香嫩而不焦,即告烤成,冷卻片刻,便可切食。食時,將火燒肉切成碎片,選上將酸醋或酸水,佐以精制調料蘸食之。

      特色口味2==>撒撇

      撒撇分為苦撒和酸撒?嗳鍪怯门6亲永锏目嗄c熬的水,再加上佐料,用當地細如粉絲的米線蘸上吃,吃起來苦苦的,但是有降火的功效。酸撒是用韭菜和牛肉攪拌在一起,再加上檸檬汁,同樣用米線蘸了吃,酸酸的,非常之爽口。(盈江最好吃的撒撇在盈江縣的弄璋鎮(zhèn))

      特色口味3==>稀豆粉粑粑

      稀豆粉即用大豆磨制的粉經過熬制弄成的,顏色黃黃的,有大豆的香味,放上佐料后,再把燒好的粑粑放在稀豆粉里面攪拌一下,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盈江最好吃的稀豆粉粑粑在盈江縣的舊城鎮(zhèn))

      盈江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和云南地震臺網測定,2008年8月21日20時24分28.8秒,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縣城西北的蘇典傈僳族鄉(xiāng)拉馬河村(北緯:25.1°,東經:97.9°)發(fā)生5.9級地震。此前4分鐘在同一地點發(fā)生了4.9級地震。

      新華網昆明8月25日電(記者關桂峰李懷巖)記者從云南省民政廳了解到,據初步統(tǒng)計,截至25日18時,地震造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保山市死亡5人、重傷29人、輕傷98人,緊急轉移安置12.8萬余人。

      隴川縣在中國西南邊疆,鑲嵌著一顆璀璨奪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語稱之為“勐宛”現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勐宛”是傣語音譯名,意為太陽照耀的地方。斯如其名,這里山美水美人美,是一塊美麗富饒的土地,是一方充滿希望的熱土。

      隴川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帶,地理坐標:北緯24°08′—24°39′,東經97°39′—98°17′。全縣轄8鄉(xiāng)4鎮(zhèn)1個國營農場,總面積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5萬畝,人均耕地近3畝;全縣總人口18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12萬人。少數民族主要有景頗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和回族,占總人口的54.9%,其中:景頗族和阿昌族分別占總人口的27.2%和7.4%,為全國景頗族和阿昌族人口分布最多的縣。隴川屬典型的邊疆多民族農業(yè)縣,具有土地開發(fā)成本低、適宜發(fā)展綠色產業(yè)經濟的最大優(yōu)勢和發(fā)展對外貿易經濟的口岸區(qū)位優(yōu)勢。

      隴川具有發(fā)展綠色經濟的廣闊前景。其處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帶,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寬廣,年極端最高氣溫35.7℃,年極端最低氣溫-2.9℃,年平均氣溫18.8℃,歷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年無霜期292天,有霜期73天,年平均霜日30天,溫濕的氣候十分適宜各類動植物生長。隴川是云南省重要的商品糧和蔗糖基地縣,年產糧食7萬噸左右;甘蔗總產(含入榨外縣數)95萬噸,白糖8.5萬噸,酒精0.81萬噸,有日處理甘蔗5500噸和2000噸的糖廠各1座,年產1萬噸精制糖生產線一條,入榨規(guī)模為云南之冠。除糧食和蔗糖產業(yè)外,山蒼子、魔芋、茶葉、板栗、核桃、檸檬、草果、竹子及優(yōu)質用材林──西南樺等綠色產業(yè)發(fā)展已初具規(guī)模,基本形成了“區(qū)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設,產業(yè)化開發(fā)”的新格局。

      全境由高黎貢山余脈縱貫,地貌特征為“三山兩壩一河谷”,東北高峻,西南低平,最高海拔2618.8米,最低海拔780米。境內有大小河流98條,總長752.85千米。隴川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歷年平均氣溫18.9℃,降雨量1595毫米,日照數2316小時。

      行政區(qū)劃

      隴川縣轄4個鎮(zhèn)、5個鄉(xiāng)(其中1個民族鄉(xiāng)):章鳳鎮(zhèn)、隴把鎮(zhèn)、景罕鎮(zhèn)、城子鎮(zhèn)、戶撒阿昌族鄉(xiāng)、護國鄉(xiāng)、清平鄉(xiāng)、王子樹鄉(xiāng)、勐約鄉(xiāng);隴川農場。

      歷史沿革

      隴川,傣語稱“勐宛”,意為太陽照耀的地方。東漢歸永昌郡哀牢縣,唐南詔時屬永昌節(jié)度,宋屬大理金齒。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麓川思氏部酋興起,在勐卯(今瑞麗)統(tǒng)一了幾個部落,隨之兼并勐宛(隴川),建立麓川王朝政權。元至元十三年(1276),在麓川統(tǒng)轄范圍置麓川路、平緬路(置首府于今隴川壩北)。至順元年(1330)置麓川軍民總管府,統(tǒng)管原麓川地。至正十五年(1355),在姐蘭(今緬甸南坎附近)置麓川平緬宣慰使司。“三征麓川”后,明正統(tǒng)九年(1444)撤麓川平緬宣慰使司,立隴川宣撫司,轄今隴川、瑞麗、遮放及緬屬高麗等地區(qū)!」450年,居住在保山卡斯洼的傣族部落首領法賽練率367戶,遷徙到今隴川壩尾南宛河旁定居。法賽練氏部落統(tǒng)治勐宛480年,傳19代。900余年,德昂族首領莽達良率眾征服勐宛,在雷基(今洋人街)建立德昂王城。莽氏家族統(tǒng)治隴川304年。1233年,勐宛被勐卯王混賀罕兼并。元至元六年(1340)思可法立為勐卯王,遷都“姐蘭”,建立麓川王國,并開始向德宏及保山地區(qū)擴張。明王朝為鞏固其統(tǒng)治,派兵“三征麓川”,于正統(tǒng)九年(1444),立隴川宣撫司(正四品)。1447年,明朝庭廢恭項,立原同知多歪孟為隴川宣撫使,沿襲28代,執(zhí)政503年。

      清沿明制。民國時期,1912年設彈壓委員,劃入戶撒、臘撒兩司地。1916年改為行政委員,行署旱季住章鳳,雨季住杉木籠。同年,戶撒劃歸干崖,臘撒歸勐卯。1932年改設隴川設治局,隸屬云南第一殖邊督辦。(出處)

      1950年5月隴川解放。1951年12月21日成立隴川縣各民族聯合政府,隸屬保山專區(qū)管轄。同年10月,瑞、隴兩縣合并,稱瑞麗縣。1959年9月,瑞、隴分開,重置隴川縣,隸屬德宏州。1969年建人民公社。

      1993年修復“洋八”公路,縣委、縣政府正式遷到章鳳掛牌辦公。1998年3月20日,隴川縣城正式搬遷至章鳳口岸;4月29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將隴川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城子鎮(zhèn)遷至章鳳鎮(zhèn)。2001年原駐老縣城各機關相繼完成搬遷工作。

      2000年,隴川縣轄4個鎮(zhèn)、8個鄉(xiāng):城子鎮(zhèn)、景罕鎮(zhèn)、隴把鎮(zhèn)、章鳳鎮(zhèn)、清平鄉(xiāng)、王子樹鄉(xiāng)、護國鄉(xiāng)、邦瓦鄉(xiāng)、戶撒阿昌族鄉(xiāng)、姐烏鄉(xiāng)、勐約鄉(xiāng)、賽號鄉(xiāng)。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70006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章風鎮(zhèn)40740隴把鎮(zhèn)16030景罕鎮(zhèn)18588城子鎮(zhèn)11192戶撒鄉(xiāng)21715護國鄉(xiāng)6259清平鄉(xiāng)13142幫瓦鄉(xiāng)7138王子樹鄉(xiāng)13161賽號鄉(xiāng)8554姐烏鄉(xiāng)8900勐約鄉(xiāng)4587

      2001年,隴川縣轄8鄉(xiāng)4鎮(zhèn),69個村委會,668個自然村,724個村民小組。此外有隴川農場4個分場45個隊(站)。其中:王子樹、邦瓦、護國、清平、勐約、戶撒為山區(qū)鄉(xiāng);戶撒為阿昌族鄉(xiāng);王子樹、邦瓦曾定為“九五”扶貧攻堅鄉(xiāng),護國、勐約定為“九五”州級扶貧攻堅鄉(xiāng),清平、戶撒有4個村定為“九五”縣級扶貧攻堅村。2001年戶撒阿昌族鄉(xiāng)定為全省首批扶持的少數民族特困鄉(xiāng)。

      2002年,邦瓦鄉(xiāng)撤并于城子鎮(zhèn)、勐約鄉(xiāng);至此隴川縣轄7鄉(xiāng)4鎮(zhèn)68個村委會。此外有隴川農場4個分場45個隊(站)。2002年,隴川縣總戶數40856戶,總人口168635人。其中:非農業(yè)人口32386人,農業(yè)人口136249人。人口密度87人/平方千米。年末全縣有漢族76534人,占總人口的45.38%;景頗族44559人,占26.42%;傣族27809人,占16.49%;阿昌族12462人,占7.39%;傈僳族4310人,占2.56%;德昂族1101人,占0.65%;白族724人,占0.43%;回族456人,占0.27%;其他少數民族680人,占0.40%。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54.62%。

      2003年,隴川縣下轄章鳳、城子、景罕、隴把4鎮(zhèn),戶撒、清平、姐烏、勐約、王子樹、賽號、護國7鄉(xiāng),共68個村民委員會,3個居民委員會,671個自然村,726個村民小組。隴川農場駐隴把鎮(zhèn),下轄4個分場45個隊(站)。2003年末,隴川縣總戶數41261戶,總人口170149人。其中:農業(yè)人口136784人。全縣有漢族77085人,占總人口的45.30%;景頗族44741人,占26.30%;傣族28360人,占16.67%;阿昌族12610人,占7.41%;傈僳族4371人,占2.57%;德昂族1091人,占0.64%;白族737人,占0.43%;回族454人,占0.27%;其他少數民族700人,占0.41%。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54.69%。

      2004年,隴川縣下轄章鳳、城子、景罕、隴把4個鎮(zhèn),戶撒、清平、姐烏、勐約、王子樹、賽號、護國7個鄉(xiāng),共68個村民委員會,3個居民委員會,671個自然村,726個村民小組。隴川農場駐隴把鎮(zhèn),下轄4個分場45個隊(站)。2004年末,全縣總戶數41696戶,總人口17.17萬人。全縣有常住少數民族22種,少數民族人口94189人,占全縣總人口的54.86%,其中漢族77501人,景頗族45054人,傣族28690人,傈僳族4499人,阿昌族12747人,德昂族1117人,白族797人,回族490人,彝族377人,少數民族人口94189人。人口密度89人/平方千米。

      2005年,隴川縣撤銷姐烏鄉(xiāng)和賽號鄉(xiāng)。

      章鳳口岸概況

      章鳳口岸地處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南部,位于北緯24°08′~24°39′,東經97°39′~98°17′之間,東鄰潞西,南連瑞麗,北接梁河、盈江,距州府芒市129公里,距省府856公里,邊境線長50.899公里,無天然屏障。主要口岸通道拉影、拉勐,距緬甸北部重鎮(zhèn)八莫93公里,自古就是中緬貿易的集散地。據史料記載,20世紀20年代拉影通道就有棉紗、布匹、黃絲、硫磺、雜貨進出口緬甸,并周轉其他國家,英國人修通八莫至雷基的公路后即為早期的章八公路。章鳳口岸在進出口貿易活動中立足緬甸,由八莫南下經水路可直達仰光出海,北上經水路、公路可達密支那,并可經公路與印度交往。八莫港輻射面廣、集疏能力大,大宗貨物由八莫中轉,經伊洛瓦底江水運可進出仰光港或沿途各港口,是我省西南地區(qū)走向東南亞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我國有充足的出口商品,而緬甸及東南亞各國資源極為豐富,在進出口貿易中有極強的互補性。1991年8月10日,章鳳口岸確定為國家二類口岸,為了暢通口岸,擴大進出口貿易,1992年縣人民政府舉全縣之力,克服各種困難修復中斷了30多年的章鳳至八莫公路,次年全線通車,突破了人背馬馱的貿易歷史。1998年8月23日緬政府將雷基(洋人街)升格為國家級口岸,同時設立雷基市。2002年緬甸擴大開放,大力開發(fā)克欽邦第二特區(qū)邁扎央經濟開發(fā)區(qū),進一步活躍了中緬貿易。口岸的開通和對接,使章鳳口岸成為中緬兩國繼畹町、瑞麗口岸之后的第三個陸路通道。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兩國邊民自古以來的貿易往來歷史,使章鳳口岸在對緬貿易和交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章鳳口岸現已建設了章鳳邊境檢查站、拉影聯檢大樓、拉影貨場倉儲以及國門等硬件基礎設施,已完成了拉勐通道聯檢現場辦公設施總體規(guī)劃、可研報告、項目申報、聯檢查驗設施效果圖和拉勐通道檢驗檢疫業(yè)務用房建設項目的申報審批手續(xù)。章鳳口岸現有拉影邊貿貨場占地面積15155平方米,有倉庫面積2738平方米,查驗辦公樓1452平方米,基本滿足和方便了進出口商品倉儲、貨物監(jiān)管、檢驗檢疫工作需要,實現了快捷、高效的通關“一條龍服務”。2005年隴川縣委、縣政府提出了“邊貿興縣”的發(fā)展戰(zhàn)略,并把改建章八公路彈石路面工程作為“十件實事”之一,加強與緬方的溝通協(xié)調,克服各種困難抓緊實施,預算投資2800萬元,預計今年底建成。隨著章遮二級油路的建成通車,從章鳳口岸運輸貨物到昆明可朝發(fā)夕至,屆時進出口貨物運距縮短,運輸成本降低,必將成為國內外商賈首選的運輸線路,中緬貿易經濟合作將步入一個嶄新的發(fā)展時期。

      教育

      隴川縣共有兩所高中,一所職業(yè)高中即隴川縣職業(yè)高級中學(位于隴川縣城子鎮(zhèn)),一所普通高中即隴川縣第一中學(位于縣城)。

      旅游

      目瑙縱歌(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舉行)中國目瑙縱歌之鄉(xiāng)——隴川。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91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欧美在线成人午夜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