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屬新三區(qū)黃洋小鄉(xiāng);1953年洋陂、黃草朗、洋坑塘、烏石嶺、校椅圍組成第四區(qū)黃洋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稱黃洋大隊;1961年洋陂大隊、分設(shè)洋坑塘大隊、烏石嶺大隊;1963年重屬洋坑塘大隊;1980年又分設(shè)洋陂大隊、烏石嶺大隊;1983年改為洋陂鄉(xiāng);1985年改為洋烏鄉(xiāng);1987年改為洋烏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洋烏村委會,沿用至今。 |
明永樂年間立村,命洋坑塘村。 解放初屬新三區(qū)黃洋小鄉(xiāng);1953年屬第四區(qū)黃洋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稱黃洋大隊;1961年稱洋坑塘大隊;1983年改為洋坑塘鄉(xiāng);1987年改為洋坑塘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洋坑塘村委會,沿用至今。 |
1949年后屬新四區(qū)松佛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稱松佛大隊;1961年秋稱松柏朗大隊;1983年改為松柏朗鄉(xiāng);1987年改為松柏朗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松柏朗村委會,沿用至今。 |
1949年后屬新四區(qū)松佛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稱黎貝嶺大隊;1961年秋改為光明大隊;1980年復名黎貝嶺大隊;1983年改為黎貝嶺鄉(xiāng);1987年改為黎貝嶺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黎貝嶺村委會,沿用至今。 |
元末立村,稱佛子凹。 1949年后屬新四區(qū)松佛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稱松佛大隊;1983年改為佛子凹鄉(xiāng);1987年改為佛子凹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佛子凹村委會,沿用至今。 |
明代始居,曾稱陳前圍;后改為松木山;1951年稱松和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稱松和大隊;1961年分隊為松木山大隊;1983年改為松木山鄉(xiāng);1987年改為松木山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松木山村委會,沿用至今。 |
明代中期,劉氏始祖劉光斗與陳氏始祖陳華斌共遷大冚。 后劉氏五世祖劉滿圃遷居犀牛陂。 1949年后為犀牛陂鄉(xiāng),也稱西牛陂。 轄犀牛陂、大冚;1958年公社化,屬松和大隊;1967年改為東方大隊;1983年改為犀牛陂鄉(xiāng);1980年又改為犀牛陂大隊;1983年改為犀牛陂鄉(xiāng),1987年改為犀牛陂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犀牛陂村委會,沿用至今。 |
元朝年間,孫氏村民立村,稱水口。 解放初屬松和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屬松和大隊;1961年與屏山合稱水平大隊;1978年屏山分出,自成大隊;1983年改為水平鄉(xiāng);1987年改為水平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水平村委會,沿用至今。 |
宋代議大夫吳鼎公從廣東合同場遷東莞角社,元末吳位南公遷今松木山水庫北岸,稱寶陂村。 早期屬大嶺山,1952年后屬大朗;1958年松木山水庫建設(shè),大部分村名遷居橫瀝水邊、隔坑和橫瀝圩,只剩15戶村名遷到原寶陂村后的山坡上;同年公社化,屬松和大隊;1959年部分村民遷回;1961年屬松木山大隊;1967年為寶陂大隊;1983年屬松木山鄉(xiāng);1987年屬松木山管理區(qū);1989年稱寶陂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寶陂村委會;2001年為松山湖征用地;2005年遷今址,沿用至今。 |
明建文元年(1399),始祖周乙峰從常平周屋廈遷此,取名凹廈。 1949年后為常平區(qū)石嚇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稱石嚇大隊,屬大朗公社;1983年改為石嚇鄉(xiāng);1987年改為石嚇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石廈村委會,沿用至今。 |
1953年,楊梅嶺和鄭公涌兩條自然村合并為楊涌鄉(xiāng);1956年屬常平區(qū)石嚇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稱楊涌大隊,屬大朗公社;1963年并入大朗公社石嚇大隊;1983年改為楊涌鄉(xiāng);1976年分出,稱楊涌大隊;1987年改為楊涌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楊涌村委會,沿用至今。 |
始祖李伯從東莞羅沙遷此立村;1949年后屬水蔡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沙步、沙塘圍兩自然村合稱沙步大隊;1962年常平公社土地坑劃入沙步大隊;1983年改為沙步鄉(xiāng);1987年改為沙步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沙步村委會,沿用至今。 |
1949年后屬新三區(qū)石嚇鄉(xiāng);1958年公社化,屬石嚇大隊;1961年從石嚇大隊分出,新塘圍、馬坑、蓮塘頭3個自然村合為新馬蓮大隊;1983年改為新馬蓮鄉(xiāng);1987年改為新馬蓮管理區(qū);1999年改為新馬蓮村委會,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