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處燈芯巷而得名。宋名同德坊,俗呼燈芯巷。咸淳《臨安志》卷十九:“同德坊、祥符寺西,俗呼燈芯巷”。1966年曾名紅心巷,1981年復(fù)稱燈芯巷。 |
“胭脂”二字緣于湮沒的“燕支橋”,故命名為胭脂新村社區(qū)。 |
以地處環(huán)城北路而得名。 |
因境內(nèi)戒壇寺巷得名。巷內(nèi)舊有戒壇寺,據(jù)《龍興祥符戒壇寺志》載:“龍興、祥符、戒壇、古一寺也。……吳越時,于此立戒壇院,乃有戒壇之名。戒壇寺,祥符寺子院,舊有鐵塔一、石塔四,巷以此名。 |
清雍正9年(公元1732年),總督李衛(wèi)建南糧倉,浚運河,倉橋即建于此時原稱高橋,因近南糧倉,才有“倉橋”稱呼。以古倉橋得名。 |
延安新村社區(qū)由百井坊新村、百井坊巷、延安新村組成,又毗鄰延安路、故名延安新村社區(qū)。 |
在杭州歷史上,皇親苑因曾住皇親國戚而聞名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