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江陰縣志》俞巨源載,大江自京口(鎮(zhèn)江)委折而南,浩蕩澎湃,勢益壯,越數(shù)百里,聚為澄江之區(qū),故江陰一稱“澄江”。又據(jù)傳,澄江本與江陰別稱。取南北朝詩人謝眺“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詩意,后沿用以為鎮(zhèn)(街道)名。 [詳細] |
宋朝天禧年間,為節(jié)制江潮,于黃田港,蔡涇兩處建水閘,黃田港稱北閘,蔡涇稱南閘,南閘由此而名。南閘街道以駐地而得名。 [詳細] |
相傳秦漢時,“十里一亭,十亭一鄉(xiāng)”的建制,因距江陰城約10千米,又西靠綺山,東北倚定山,兩山之間,霧氣升騰常有彩云繚繞,故稱云亭。 [詳細] |
申浦河(又稱申港河)為楚相春申君所浚,故名。街道名以河命名。 [詳細] |
古代土人在桃花港(原騰糧河)兩岸璜土坡上架的木橋為璜土橋,以橋得名。 [詳細] |
據(jù)《四蕃志》載,利港本名漁捕,因漁得利故名。鎮(zhèn)名以港名。 [詳細] |
宋志《太平寰宇記》載:夏港河為禹所鑿,故名。街道名以河名。 [詳細] |
南朝陳至德元年(583年),江陰郡治所從君山之南遷至秦望山南麓夏浦,即夏城,筑艦浦城,城外筑有屏蔽城門的半圓形小城,時稱月城,故名。月城因有石拱橋溝通運河左右(橋系明代至正年間石匠鮑姓建),起名臥龍橋,又因防御倭寇筑有城堡,呈半圓形,又叫甕城,相傳為黃月橋,黃宗周父子所籌建,據(jù)《江陰縣志》載,月城鎮(zhèn)舊稱“臥龍”,“臥龍”遂以橋,以城,以人而名,又傳明代正院年間工部尚書周忱命徐思順浚河靠建,乃名月城橋。宋至明時漸成“民聚而居,交易其所”的月城橋市,清康熙3年(1665年)在月城橋市設(shè)鎮(zhèn),沿用“月城”之名,“月城”沿用至今。 [詳細] |
青為黑色,陽指太陽。意為太陽從黑暗中升起,破曉黎明,光芒萬丈,朝氣蓬勃。 [詳細] |
徐為姓氏,霞客為姓名,徐霞客鎮(zhèn):引指為明代杰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游記文學家徐霞客坆鄉(xiāng)之意。 [詳細] |
華士鎮(zhèn)以駐地華士而名,舊名華墅。 [詳細] |
元代(1271—1368)形成村落,名周莊,明代由村成市,稱周莊市。康熙三年(1664)在周莊市設(shè)鎮(zhèn),沿用周莊之名,為“周莊鎮(zhèn)”。 [詳細] |
鎮(zhèn)城內(nèi)蔡港河在明代建有石拱橋,稱南新橋,鎮(zhèn)因橋而得名。 [詳細] |
清康熙二年(1663年),長涇始建為鎮(zhèn),因境內(nèi)有東涇河、涇里河、西涇河,三涇河相通較長,故取名長涇鎮(zhèn)。 [詳細] |
鎮(zhèn)有顧山山,鎮(zhèn)以山名。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