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良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后屬三江里,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后屬西區(qū),民國十七年(1928)后屬廟塘區(qū)(四區(qū))。 1953建教良鄉(xiāng),1956年與木耳、茶臺合并為大公社,1963年分社,名教良公社。 1984年隸屬廟塘區(qū),改稱為村。 1992年7月,將原廟塘區(qū)的教良、木耳、板房3個鄉(xiāng)合并組建廟塘鎮(zhèn),教良村隸屬廟塘鎮(zhèn)。 2003年小村合成大村時,由原石窖村、龍口河村、街上村四個小村合并,根據(jù)原教良管理區(qū)的名稱組成現(xiàn)教良村。 2016年9月13日經(jīng)縣人民政府批復(fù)改為教良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
走馬村村民委員會,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后屬三江里,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后屬西區(qū),1928年屬廟塘區(qū)(四區(qū))。 民國時,為教良鄉(xiāng)三保,1956年,名走馬大隊。 1984年隸屬廟塘區(qū),改稱為村。 1992年7月,將原廟塘區(qū)的教良、木耳、板房3個鄉(xiāng)合并組建廟塘鎮(zhèn),走馬村隸屬廟塘鎮(zhèn)。 2003年小村合成大村時,由原走馬村、后山村兩小村合并組成現(xiàn)走馬村。 |
茶臺村村民委員會,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后屬三江里,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后屬西區(qū),1928年屬廟塘區(qū)(四區(qū))。 解放前隸屬教良鄉(xiāng)五保,1952年建茶臺鄉(xiāng),1956年木耳、教良、茶臺合并為大公社,名茶臺大隊。 1984年隸屬廟塘區(qū),改稱為村。 1992年7月,將原廟塘區(qū)的教良、木耳、板房3個鄉(xiāng)合并組建廟塘鎮(zhèn),茶臺村隸屬廟塘鎮(zhèn)。 2003年小村合成大村時,由原茶臺村、黃村廟村兩小村合并組成現(xiàn)茶臺村。 |
新場村村民委員會,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后屬三江里,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后屬西區(qū),1928年屬廟塘區(qū)(四區(qū))。 民國時為廟塘七保,1953年建立初級社,1956年改名為新場大隊。 1984年隸屬廟塘區(qū),改稱為村。 1992年7月,將原廟塘區(qū)的教良、木耳、板房3個鄉(xiāng)合并組建廟塘鎮(zhèn),新場村隸屬廟塘鎮(zhèn)。 2003年小村合成大村時,由原新場村、田興村兩小村合并組成現(xiàn)新場村。 |
木耳村村民委員會,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后屬三江里,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后屬西區(qū),1928年屬廟塘區(qū)(四區(qū))。 解放前隸屬教良鄉(xiāng),1952年建木耳鄉(xiāng),1956年與教良、茶臺合并為大公社,1963年分社,名木耳公社。 1984年隸屬廟塘區(qū),改稱為村。 1992年7月,將原廟塘區(qū)的教良、木耳、板房3個鄉(xiāng)合并組建廟塘鎮(zhèn),木耳村隸屬廟塘鎮(zhèn)。 2003年小村合成大村時,由原花大坪村、中崗村、陶腳壩村三個小村合并,根據(jù)原木耳管理區(qū)的名稱組成現(xiàn)木耳村。 |
板房村村民委員會,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后屬三江里,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后屬西區(qū),1928年屬廟塘區(qū)(四區(qū))。 民國時,分屬教良鄉(xiāng)二、四保,端公鄉(xiāng)五保,解放初劃為板房鄉(xiāng),1958年改為板房公社。 1984年隸屬廟塘區(qū),改稱為村。 1992年7月,將原廟塘區(qū)的教良、木耳、板房3個鄉(xiāng)合并組建廟塘鎮(zhèn),板房村隸屬廟塘鎮(zhèn)。 2003年小村合成大村時,由原絞壩村、大山村、雙山村三個小村合并,根據(jù)原板房管理區(qū)的名稱組成現(xiàn)板房村。 |
寶山村村民委員會,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后屬三江里,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后屬西區(qū),1928年廟塘區(qū)(四區(qū))。 1958年公社化時取名寶山大隊。 1984年隸屬廟塘區(qū),改稱為村。 1992年7月,將原廟塘區(qū)的教良、木耳、板房3個鄉(xiāng)合并組建廟塘鎮(zhèn),寶山村隸屬廟塘鎮(zhèn)。 2003年小村合成大村時,由原旗山村、寶山村兩小村合并組成現(xiàn)寶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