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為吳之地,南唐時為延令村,屬泰興縣管轄。 宋紹興初年(公元1131年)泰興縣治遷此處,歷經(jīng)元明清、民國,直至解放后,一直為縣治所在地。 1949年解放后,建立泰興城區(qū)人民政府,1956年由城區(qū)分出的泰興城的街市包括四郊菜農建立泰興鎮(zhèn),1958年公社化時,改稱泰興鎮(zhèn)人民公社,1968年改為泰興鎮(zhèn)革委會,1981年改為泰興鎮(zhèn)人民政府,直屬縣管轄。 2001年區(qū)劃調整時,將原燕頭鎮(zhèn)、原大生鎮(zhèn)一部分、原十里甸一部分劃歸泰興鎮(zhèn)。 2011年,撤鎮(zhèn)設濟川街道。 2020年泰州市政府批準以如泰運河為界,變更濟川街道行政區(qū)域,設立延令街道,即將原濟川街道拆分為新的濟川街道和延令街道(泰政復〔2020〕83號)。 |
2020年,經(jīng)泰州市人民政府批準,以如泰運河為界,變更濟川街道行政區(qū)域,設立延令街道(泰政復〔2020〕83號)。 |
舊名姚家莊。 明時隸屬太平鄉(xiāng),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隸屬輔轄;民國初年屬東陽鎮(zhèn)。 1949年為姚王鄉(xiāng),屬城黃區(qū)。 1958年隸屬城黃人民公社。 1959年由城黃公社析出建姚王公社。 1963年撤銷姚王公社,將其轄區(qū)劃分為郭橋、王魯、石橋、姚莊、星火等五個小公社。 1969郭橋、王魯、石橋、姚莊、星火5公社與毛莊公社及肖封公社的封東、封西、肖萬、陸莊4生產(chǎn)大隊合并,重建姚王公社。 1981年8月,析出周家里、居莊、嚴河3生產(chǎn)大隊歸新設立的老葉公社管轄。 1983年,撤銷姚王公社,建立姚王鄉(xiāng)。 1993年,撤銷姚王鄉(xiāng),建立姚王鎮(zhèn),2000年3月,南殷村、張陳村、錢莊村劃入原泰興鎮(zhèn),撤銷原十里甸鄉(xiāng),其大部分村劃歸姚王鎮(zhèn)。 2021年撤銷姚王鎮(zhèn),設立姚王街道(蘇政復〔2021〕18號)。 |
1912年稱黃橋市。 1934年分設為整潔、廉恥、簡樸、禮義4鎮(zhèn)。 1945年8月份設立黃橋市,下轄整潔、廉恥、簡樸、禮義4鎮(zhèn)和進化、西洋、諸葛等10鄉(xiāng);同年黃橋市歸屬泰興縣。 1949年為黃橋區(qū)民主、團結、勝利、解放4鎮(zhèn)地。 1956年建黃橋人民公社。 1959年析出為黃橋鎮(zhèn)公社。 1962年復為黃橋鎮(zhèn)。 1963年黃橋公社分設為三里等7個公社,1969年原黃橋公社分設的7個公社合并為新的三里公社(1983年改置鄉(xiāng))。 1994年三里鄉(xiāng)并入。 2000年橫巷鄉(xiāng)撤銷(蘇政復【2000】47號),其所轄橫巷村、大橋村,東太平村,西太平村、東小湖村、丁莊村、祁巷村、王家莊村、余家莊村、三家村、顧河蕩村、王韓村、何韓村、西洋莊村、周堡村、吳西村、蔡家莊等村并入黃橋鎮(zhèn)。 2010年溪橋鎮(zhèn)、劉陳鎮(zhèn)并入(蘇政復【2010】22號)。 |
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 1934年為分界鄉(xiāng),屬第四區(qū)。 1949年屬古溪區(qū)。 1958年劃歸古溪公社。 1959年劃出古溪區(qū),設分界人民公社。 1963年分設開綠、吉橋、官莊、孫滕、沿河5公社,1969年又合并為分界公社。 1983年改置分界鄉(xiāng)。 2000年長生鄉(xiāng)并入。 2001年撤鄉(xiāng)設分界鎮(zhèn)。 |
明時屬太平鄉(xiāng),清雍年間歸黃(橋)轄區(qū),民國初期為第四區(qū)古溪鎮(zhèn)。 1949年仍為古溪鎮(zhèn),屬古溪區(qū)。 1952年改設古溪鄉(xiāng)。 1958年將古溪、九成、分界3鄉(xiāng)合并為古溪人民公社。 1959年九成、分界2公社析出。 1963年古溪公社分設為6個小公社。 1969年設出的5公社及塘灣公社紅旗生產(chǎn)大隊并入,重建古溪公社。 1983年復設古溪鄉(xiāng)。 1988年撤鄉(xiāng)改設古溪鎮(zhèn)。 2010年橫垛鎮(zhèn)并入(蘇政復【2010】22號)。 |
春秋屬吳地。 南唐屬泰興縣,民國屬泰興縣五區(qū),建國初期屬泰興縣梯青區(qū),1958年公社化時,沿用原鄉(xiāng)名,命名為元竹公社,所轄區(qū)域為元竹鄉(xiāng)、成仁鄉(xiāng)、沿太鄉(xiāng),蔣徐鄉(xiāng)以及芮霍鄉(xiāng)的部分。 1963年劃區(qū)建小公社,僅轄元竹鄉(xiāng)范圍。 1969年撤區(qū)建社時,將元竹、雙芮、蔣徐、沿泰、成仁、潘興等6個小公社以及樊陽(王莊河以北的生產(chǎn)隊)佩璜(除姜黃河東的9戶的一個生產(chǎn)隊)兩個小公社合并,重新組成元竹人民公社。 1983年復置元竹鄉(xiāng),2001年撤鄉(xiāng)建元竹鎮(zhèn)。 |
春秋屬吳越地,南唐屬泰興縣,明時為保全鄉(xiāng),清雍正時歸印轄,1934年屬泰興縣第三區(qū)珊瑚鄉(xiāng),1949年為珊瑚區(qū)珊瑚鄉(xiāng),1957年撤區(qū)后仍為珊瑚鄉(xiāng),1958年珊瑚、長生、橫巷等鄉(xiāng)合并珊瑚人民公社,1959年長生、橫巷2個公社析出,1963年珊瑚人民公社分設為珊瑚、洋港、曹埠、吳橋、八戶、顧堡、二河、蔣埭、禎祥9公社,1969年9公社合并重建珊瑚公社,1999年撤鄉(xiāng)改設珊瑚鎮(zhèn),2000年橫巷鄉(xiāng)撤銷,其所轄原丁達、八井、二甲、徐莊、大徐、小徐、周橋、岱灣8村劃歸珊瑚鎮(zhèn)(蘇政復【2000】47號)。 |
明時為保全鄉(xiāng),清雍正年間屬印轄區(qū),1949年為廣陵區(qū)廣陵鎮(zhèn)。 1952年改置廣陵鄉(xiāng),1954年復為廣陵區(qū)廣陵鎮(zhèn),1957年改為鄉(xiāng),1958年設廣陵鎮(zhèn)人民公社,1959年常周、寧界等公社析出。 1963年又析廣陵公社另建張石、通靖、季圩、曹市、木行、顧周、大有7公社。 1969年撤區(qū)并設,復將張石、通靖、季圩、曹市、木行、顧周、大有7個公社并入廣陵公社。 1983年7月撤社建鄉(xiāng)改稱廣陵鄉(xiāng),1985年12月撤鄉(xiāng)建鎮(zhèn),2000年寧界鄉(xiāng)并入(蘇政復[2000]47號),仍稱廣陵鎮(zhèn)。 |
光緒《泰興縣志》載,明清時稱霞幕圩。 1912年稱曲霞鄉(xiāng)。 1947年建霞幕鎮(zhèn)(屬泰興縣二區(qū)),1949年和與霞幕圩一河之隔的曲水村合并為曲霞,置曲霞區(qū)曲霞鎮(zhèn)。 1958年8月建曲霞人民公社,1963年12月分設印達、曲霞、丁橋、肖榨、安樂、戴窯、季平、朱圩等8個小公社,1969年11月撤銷上述小公社,恢復曲霞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撤銷曲霞公社設曲霞鄉(xiāng),1987年12月撤鄉(xiāng)設鎮(zhèn)。 |
舊名張家橋;1934年為第八區(qū)張橋鎮(zhèn);1949年為蔣華區(qū)張橋鎮(zhèn);1952年因人口不足2500人改為張橋鄉(xiāng),屬張橋區(qū);1953年復屬蔣華區(qū);1957年撤區(qū)后仍為張橋鄉(xiāng);1958年分屬于蔣華、曲霞、泰興鎮(zhèn)等公社;1959年調整體制,由蔣華、曲霞、泰興鎮(zhèn)三個公社劃出。 1963年析建湯莊、匡莊、陳莊、通江、朱陳5公社;1969年5公社撤銷,其所管地域及唐港公社的部分地區(qū)并入張橋公社,1983年復置張橋鄉(xiāng);2000年初張堡、曹堡村劃入原泰興鎮(zhèn);同年撤銷張橋鄉(xiāng)、焦蕩鄉(xiāng),合并設置張橋鎮(zhèn)。 |
明時為城廂東新里,清雍正年間為印轄區(qū),民國初期為第二區(qū)的“民育鄉(xiāng)”。 1948年由“失河鄉(xiāng)”改為“河失鄉(xiāng)”。 1958年洋碾鄉(xiāng)、元仙鄉(xiāng)、司馬鄉(xiāng)、三軍鄉(xiāng)、沈丁鄉(xiāng)、殷翁鄉(xiāng)并入,同年成立城黃區(qū)人民公社。 1959年城黃公社撤銷,分設河失、城東、姚王三個小公社:1963年元仙、司馬、洋碾、沈丁、三軍、東失6公社從河失公社析出。 1969年元仙、司馬、洋碾、沈丁、三軍、東失6公社及黃溪公社西黃生產(chǎn)隊并入建立河失公社。 1983年復置河失鄉(xiāng)。 1992年撤鄉(xiāng)改設河失鎮(zhèn)。 2000年將原常周鄉(xiāng)劃歸河失鎮(zhèn)。 |
南唐時屬泰興縣。 1949年為梯青區(qū)北新、南新、倪滸等鄉(xiāng)地。 1958年屬梯青公社。 1959年析梯青公社建北新公社。 1963年北新公社分設為北新、夏楊、霍莊、倪滸、梧桐、謝李6個公社。 1969年倪滸、梧桐、謝李、霍莊4個公社以及徐莊、夏楊2個公社部分屬地并入北新公社。 1983年改置北新鄉(xiāng)。 2000年與南新鎮(zhèn)(1992年撤南新鄉(xiāng)改置鎮(zhèn))合并,以境內有南新街、北新街二集鎮(zhèn)改設新街鎮(zhèn)。 |
南宋始屬泰興縣,1912年集市設于此而形成集鎮(zhèn),1934年稱第六區(qū)宣堡鎮(zhèn),1949年為宣堡區(qū)宣堡鎮(zhèn)。 1958年建宣堡人民公社。 1963年分宣堡公社為宣堡、梅埝、封銀、三堡、郭紀、毛群、崇頭7個公社,1969年上述7公社合并,仍為宣堡公社。 1983年恢復為宣堡鄉(xiāng)。 1988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2000年孔橋鄉(xiāng)并入宣堡鎮(zhèn)。 2009年1月趙王、喬楊、明河、管營、孔橋、錢趙、蔡莊7個村劃入高港區(qū)許莊街道。 |
2007年經(jīng)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蘇政復【2007】(29號)),撤銷過船鎮(zhèn)、大生鎮(zhèn),將原過船鎮(zhèn)區(qū)域與原大生鎮(zhèn)管轄的天星橋居委會及洋思、蔣榨、紅旗、五楊、蘆碾、翻身、天星、新星等8個村委會合并,設立濱江鎮(zhèn),政府駐五楊村。 2010年,經(jīng)江蘇省政府批準(蘇政復【2010】(22號)),將馬甸鎮(zhèn)與濱江鎮(zhèn)合并設立新的濱江鎮(zhèn),政府駐五楊村,將泰興鎮(zhèn)向陽、張莊、郭莊三聯(lián)4個村劃歸濱江鎮(zhèn)管轄。 2021年,經(jīng)江蘇省政府批準(蘇政復【2021】(18號))將濱江鎮(zhèn)的張莊、郭莊、向陽3個村劃歸濟川街道管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