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葛洪《神仙傳》稱蜀郡成都人李意期曾在綿州修煉成仙,仙人由此而來。社區(qū)遂以此為名。 |
據(jù)《綿州志》記載:李杜祠原址是西漢時(shí)期針灸創(chuàng)始人涪翁、東漢游方道士李意期游歷處;唐初在此修建了治平書院,安史之亂時(shí)期,杜甫客居于此,寫出《海棕行》一詩,留下“左綿公館”之稱;宋代陸游也曾到訪此處,追尋杜甫“走馬朝尋海棕館,斫膾夜醉魴魚津”的遺韻。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綿州拔貢吳朝品遵父遺愿,在治平書院原址修建李杜祠。1993-1998年,以東津大道為主干線形成棋盤式的街巷,李杜祠2001年建成。 |
此處為涪江沖積而成的小平原,住戶多姓沈故名沈家壩,社區(qū)按方位借老地名得名。 |
此處為涪江沖積而成的小平原,住戶多姓沈故名沈家壩,社區(qū)按方位借老地名得名。 |
中國兵器集團(tuán)第58研究所位于該社區(qū),故名五八社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