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年間,唐氏兄弟遷居此地,取名唐莊,后人口漸多,一部分村民移居張?zhí)魄f、小唐莊,故又稱老唐莊。 |
清嘉慶年間,由于老來溝的盧姓兄弟分居,于1802年定居此地,因地勢較洼,故曰盧洼。 |
明嘉靖年間,陳姓自山西洪洞移居此地,故名陳坡村,靳姓住在后邊故名靳莊村。1945年至1947年,為了對付重捐稅,把陳坡、靳莊合并一村,故稱陳靳莊。 |
明弘治年間,全國普遍大旱,人們無法生活,外出逃荒,李姓3兄弟從山西逃荒至此,定居在潁河灣(現(xiàn)汾河)北岸,名曰李灣村。 |
清康熙年間,有一戶姓李的人家從山東棗林莊遷至此地居住,蓋了一座小土樓,取名小李樓,因失火小土樓被燒,改為坪莊。1949年改名為李新莊。 |
明嘉靖年間,李姓由山東濟南逃荒至此,此地已有李營、秦莊、馮樓、李樓、小鮑莊五個連營村。清初,又有李姓由山東棗林莊遷來,秦、馮,鮑三姓逐漸斷后,李姓漸多,后來五村合一,稱老李營。 |
明崇禎年間,此地叫李莊,后本村成了集市,故稱李集。 |
明末,金姓從沈丘縣留福鎮(zhèn)(現(xiàn)名)金寨遷居此地定居,取名金莊。 |
北宋治平二年(1065),錢龍、錢虎2兄弟在此修寨,一次土匪用炮轟寨,寨被轟塌一個洞,錢龍命人用錢垛(銅錢)堵住,土匪看寨內(nèi)物資雄厚,畏懼而退,人稱用錢筑成的寨,一語雙關(guān),得名錢寨。 |
清末,王氏族人遷居此地,不久又蓋了樓房,取名王樓。 |
明代,從山西老門縣遷來王、李、張、胡四家在此定居,胡姓人口眾多,又因地勢較洼,取名湖冢,后改胡冢。 |
明天啟年間,代氏兄弟二人遷居此地,由于地勢較洼,加上一條南北走向的大河,為了方便人們出行,他們做木筏一只,供客人乘坐,得名代埠口。 |
有苗、趙兩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后人興旺,形成村落,故命名為苗趙莊。 |
康熙年間,劉御大夫在此蓋廟一座,四方來人租種廟地,故名和尚莊。 |
明弘治年間,劉姓從山東棗林莊遷入此地定居。民國期間,社會混亂,為防御土匪,修建磚寨,取名大劉寨。1949年寨被拆除,又取名大劉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