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辦事處駐地位于東平縣城內(nèi)而得名。 [詳細] |
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時因黃河決口,水淹鄆州城(今東平湖埠子坡),知州姚鉉奉旨移建于今址。因地處宋代鄆城州城,故名州城街道。 [詳細] |
據(jù)《彭氏族譜》載,明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彭姓在此建村,取名彭家莊。1639年(崇禎十二年),村內(nèi)成立集市后,更名為彭集。因政府駐地于彭集村,以駐地命名彭集街道。 [詳細] |
宋咸平三年(1000年),此地設(shè)有官方傳遞公文的驛站,并有小沙河從此流過,故得名沙河站。后隨驛站設(shè)立商戶、農(nóng)戶逐增為村。后因政府駐地位于沙河站而得名沙河站鎮(zhèn)。 [詳細] |
因境內(nèi)居民多從湖內(nèi)遷來,大部分行政村莊舊址分布在老東平湖內(nèi),后集中聚居在東平湖一級湖(老湖)沿岸,故命名老湖鎮(zhèn)。 [詳細] |
明洪武年間(1368-1398)胡姓自南京遷此建村,因位于銀山腳下,以山命名銀山村。后鎮(zhèn)人民政府駐此,故名銀山鎮(zhèn)。 [詳細] |
古時,村邊道旁有一客店店主人善養(yǎng)斑鳩,聞名鄉(xiāng)里。南北朝時期,此地是交通要道。當時,村邊道旁有一客店,店主人善養(yǎng)斑鳩,聞名鄉(xiāng)里,故命村名斑鳩店(建村時間無考)。后政府駐地斑鳩店,以駐地命名斑鳩店鎮(zhèn)。 [詳細] |
據(jù)《東平州志》記載,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朝封泰山,途經(jīng)東平,當?shù)毓賳T曾在此接駕過山,得名接駕山,后簡稱接山。因政府駐地接山,以駐地命名接山鎮(zhèn)。 [詳細] |
據(jù)《東平州志》載,“春秋時期,謂之陽州城,為齊魯?shù)亍。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戴姓、楊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取名戴楊莊。村內(nèi)成立集市后,易名戴楊集。后演變大羊集,簡稱大羊。后政府駐地大羊,以駐地命名大羊鎮(zhèn)。 [詳細] |
《王氏族譜》載,該村原名荊山屯。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王姓始遷山東蒙陰縣云蒙山后潭波村,后遷居此村,仍沿用原名。后王姓在村東建廟,廟門階共九級,形似樓梯,俗稱梯門。后演變?yōu)樘蓍T村。因政府駐地于梯門,以駐地命名梯門鎮(zhèn)。 [詳細] |
1958年8月,該區(qū)域劃為東平湖二級滯洪區(qū)。因地處東平湖滯洪區(qū)而命名新湖鎮(zhèn)。 [詳細] |
據(jù)《梁山縣地名志》載,明洪武年間,戴姓在此建村,并在村邊修建廟宇一座而得名戴廟。后政府駐地戴廟,以駐地命名戴廟鎮(zhèn)。 [詳細] |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閻姓遷此建村,命名閻井。據(jù)《商氏族譜》載,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商姓一族自平陰縣商莊遷居該村,后閻姓遷出,故更名商家老莊,簡稱商老莊。因鄉(xiāng)政府駐商老莊,以駐地命名商老莊鄉(xiāng)。 [詳細] |
據(jù)《東阿縣志》記載,古為南谷鎮(zhèn),因地處谷城(現(xiàn)平陰縣東阿鎮(zhèn),春秋時為齊相管仲的食邑)南而名南谷。北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東阿縣因河水為患(東阿縣在現(xiàn)在的聊城地區(qū)的東阿鎮(zhèn))遷至南谷鎮(zhèn),至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8年)東阿縣又遷利仁鎮(zhèn)(即現(xiàn)舊縣鄉(xiāng)吉城村),后人們因在此設(shè)過縣城,改稱“舊縣”。舊縣鄉(xiāng)政府駐地位于舊縣村,因此而得名舊縣鄉(xiāng)。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