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駐地涼塘得名。村南一口水塘,久旱不干涸,據(jù)說(shuō)塘底有股清涼的泉水,因以塘名為村名。 |
以駐地村秋塘得名。因村南淤積地有數(shù)口池塘,故名湫塘,又名秋堂。后以同音改為今名。 |
以駐地下冷水后兩字得名。因有山泉,久旱不涸,俗稱冷水,故名;為區(qū)別相鄰兩村同名,以居下方,取名下冷水。 |
以駐地黃畈得名。村旁有兩片田畈,土名丈豆畈和下市畈,舊屬黃姓人,村因以名。 |
以所轄最大的自然村琯頭得名。未通金溫公路時(shí),村前稱為東港,從溫州至縉云貨物,皆用小木船、竹筏運(yùn)輸,此處為麗水和縉云中間埠頭,船只來(lái)往較多,且設(shè)有宿客旅館,故名琯頭。 |
以駐地村名前兩字得名。村建余嶺南麓,因名余嶺腳。 |
因駐地里佳源,因名。村系李氏始居,坐落兩坑源匯合處,故名李家源;因東臨白虎山,西北倚里山,景致俱佳,以方言近音改稱里佳源。 |
以片村雨傘崗得名。其北有圓形山丘似傘,自然村水碓塘、大丘畈、過(guò)山殿統(tǒng)稱雨傘崗。 |
以駐地楓樹(shù)灣得名。因村居南、北白鶴尖兩山間水灣地,村口原有三顆古老楓樹(shù),故名楓樹(shù)灣。 |
于1981年以駐地相鄰村為名,改稱下后弄。因坐落后弄村東南面山地,且居其下方,因名下后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