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蔡姓族人于發(fā)財溝上建一木橋,稱之為蔡家橋,后沿為村名,簡稱蔡橋。 |
清代因靠近蕩尖港而命名為蕩尖,后因書寫方便更名為當(dāng)尖。 |
明成化七年,此處為制鹽的灶區(qū),位于靠海的一片柴灘尖頭邊,因此被稱為鍋尖,濱海方言諧音官尖。 |
寓意得勝歸來。 |
明末此地有一小港,后來穆姓族人遷居于此建莊為穆家港,1958年建隊時簡寫更名為木港。 |
清朝中后期,此地為荒灘,1958年建隊時取名東灘。 |
以境內(nèi)很早以前的三岔路口。王姓等在此落戶建莊,取名三岔莊而得名。 |
寓意做社會主義新農(nóng)民。 |
位于大洼子?xùn)|側(cè),故取名。 |
因附近有一大洼子而得名。 |
取永遠富裕之意。 |
1958年建隊時,由新莊、南沙兩村合并而成,以兩村名字中各取一個字組成。 |
取土地肥沃之意。 |
清乾隆年間,黃河在陳家浦決堤,洋道多被淤塞,登高向東眺望,地貌由高到底一層疊一層,人們便將沿洋新設(shè)的村莊稱為四層。每三里設(shè)一層。 |
明朝中期此地有一條名為大汛港的自然河道,后來村民在此落戶興莊,莊子以大汛港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