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期,屬沓氏縣。
東晉時期,名“馬石津”。
隋唐時期,謂“都里鎮(zhèn)”。
元朝時期,稱“獅子口”。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馬云、葉旺兩將軍率軍隊從山東蓬萊乘船跨海在此登陸收復遼東,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沿用至今。
清光緒六年(1880年),清政府在此興辦北洋水師,建軍港、修炮臺、筑船塢、扎營盤,旅順口成為軍事要塞,旅順軍港成為當時世界上著名的五大軍港之一。
光緒二十年至二十一年(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旅順被日軍攻占。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3月27日,沙俄以干涉還遼有功,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規(guī)定沙俄租借軍港旅順口、商港大連灣25年,同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旅大租地續(xù)約》。
光緒三十年(1904年)2月8日,日軍偷襲旅順口,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奪取旅順口軍港。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2日,根據雅爾塔協(xié)定,蘇聯(lián)紅軍進駐旅順,旅順港由蘇聯(lián)使用。
同年11月25日,旅順市政府成立。
1950年,成立旅大市后,旅順市為旅大市轄市。
1955年5月24日,蘇聯(lián)將旅順市歸還給中國,旅順市后來和大連縣合并,并稱為旅大市,旅順市屬于旅大市。
1960年1月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旅順市建制,建立旅大市旅順口區(qū)。
1981年,大連劃市旅順劃區(qū),旅順自此成為大連市的一個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