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庵石刻位于祿豐縣黑井鎮(zhèn)萬春山石頭庵大殿后南側(cè)山崖上。該摩崖石刻坐東向西,有《靈蹤》碑、《黔府爺爺香火蓮峰庵常住碑》、《畏碞》碑,全部在一天生巨石上開面。《靈蹤》碑、《黔府爺爺香火蓮峰庵常住碑》刻于高4.3米,寬2.9米的巨石右側(cè),《靈蹤》碑高1.86米,寬0.88米,刻于清嘉慶七年,該碑上面刻有一些前來拜佛求名的題刻,有“石保生、石永齡、石長甲”等!肚疇敔斚慊鹕彿邂殖W”犯2.26米,寬0.85米,該碑刻于康熙貳拾年,主要記載了蓮峰庵購置田產(chǎn)及租稅等情況。在距兩碑2米的北側(cè)有石龕一個,石龕門柱寬0.27米,門寬2.03米,通高3.3米,進深1.93米,內(nèi)有供臺,供臺通高0.93米,寬1.5米,石龕頂部建成石質(zhì)瓦頂式樣。石龕有柱聯(lián)落款為“嘉慶壬午仲春”。在距石刻9米高的石崖上開面刻有《《畏碞》碑,碑刻高1.5米,寬0.8米,碑文主要記載了紅軍過黑井時的情況。2003年石頭庵石刻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價值評估
石頭庵石刻內(nèi)容豐富,書法甚佳,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1、《黔府爺爺香火蓮峰庵常住碑》記載了歷史上對云南財政有重要影響的黑井明清兩代的田賦租稅情況,《靈蹤》碑記載和考證了元代盤龍祖師至黑井募鹽,幫助黑井灶戶改進鹽井設施,提高鹵水產(chǎn)量,黑井因此感謝盤龍祖師的貢獻,每年捐獻食鹽十二擔給晉寧盤龍寺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2、《畏碞》碑客觀記載了1936年紅軍長征過黑井的歷史情況,雖屬國民黨縣長李夔龍的記述,但行文客觀,從另一角度記載了紅軍長征過黑井的史實,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3、石頭庵石刻書法書體較多,風格各異,藝術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