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會館
年代:清
座落地點:浦城縣河濱街道交通路
該會館位于城區(qū)西南,交通路與和平路相交處,是福州旅浦同鄉(xiāng)所建,因福州別稱“三山”,故稱之為“三山會館”。始建年代約在清中期,光緒三十三年(1907)重修。建筑為斗磚風火墻圍合的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為門樓、戲臺、天井、拜亭、大殿,兩側為廂房及鐘鼓樓。現存面積821.57平方米,總進深達43.88米,格局基本完整。
會館大門八字型,為宏偉壯觀的九間九樓仿牌樓式立面門樓。大磚門上方嵌石雕“三山會館”四字。戲臺上、下二層,分內、外二區(qū)。戲臺的外區(qū),就是前臺表演區(qū),飛檐翹角,裝飾華麗,是整組會館建筑的精華所在。戲臺單檐歇山頂。頂部做八角形藻井天花。前檐額枋的立面,雕出鯉魚跳龍門圖案;二側雀替,則雕成二條漆金大鰲魚。
拜亭居于大殿之前的中軸線上,前檐柱左右各立有獅形斜撐,左邊為獅子戲球,右邊為太獅少獅;拜亭二側,左為鐘樓,右為鼓樓。鼓樓新建。
大殿是會館中最重要的主體建筑,也是主神天后娘娘神像的供祀場所。大殿重檐歇山頂,總高度達12.2米。大殿明間下檐脊檁下皮尚存墨書,上 書-“大清光緒叁拾叁年丁未孟冬□浣□旦眾紳董捐資重修建”字樣。
該會館是浦城縣目前僅存,同時也是閩北地區(qū)少見的會館類建筑。會館所處位置是古代浦城最重要的商業(yè)區(qū),是浦城“地界三省”、“物華天寶”、“冠蓋往來、商賈輻輳”的具體例證,也是浦城與浙、贛、福州等地區(qū)自古存在頻繁商貿往來的主要見證。
保護范圍:山墻四周向外延伸20米。
2009年,三山會館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設社區(qū):建設社區(qū)居委會地處城西南部,東起燕尾弄,南至南浦溪為界,西至七星橋,北以五一三路為界,轄區(qū)總面積0。23平方公里,轄區(qū)內總人口5584人,總戶數1833戶,流入人口372人,居民小組24個,社區(qū)現有黨員18名,轄區(qū)內有7個單位。分別為:縣法院、縣商業(yè)總公司、縣公路分局、浦城三中、新華醫(yī)院、城郊醫(yī)院、城郊信用社。社區(qū)內現有省級文明單位1個、市級文明單位2個、縣…… 建設社區(qū)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