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屋彭氏大宗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zhèn)彭屋村,建于明嘉(1521-1566)年間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有四百余年歷史,由彭屋村史上名人彭世潮(御賜進士官拜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及舉人彭禮(官拜通山縣都諭)合力籌款建成。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tǒng),是家族的圣殿。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由于缺乏資金,建筑期歷時十八載。宗祠座東北向西南,占地六百多平方米,共分三進。由三十六條石柱支撐而成。兩廊是樂亭,中央覲亭,為謁祖行禮之用。故亭前有一聯(lián)云:進一步趨蹌凜肅,歷三級揖讓雍容。全祠結(jié)構(gòu)雄偉,古色古香,內(nèi)有兩件珍品:“龍鳳柱”一雙,珍稀石“門鼎”一對,F(xiàn)存良好。
此物之來由有一宗故事,傳說彭世潮為官時,曾擒海洋大盜夏元虛,后查此人劫富濟貧,且已金盆洗手,多為善舉,因而釋之。及彭氏同族建祠,夏元虛特進此二件寶物,以表報恩。
“龍柱”紋幼如塵,光潤亮澤,堅硬無比,五金難入,歷久常新,觀之,似有祥云藹藹,隱隱龍形。
“鳳柱”天生鳳羽之紋,觀之,若鳳翱翔,盤旋天表,有考古者云:此物除皇宮外,世間罕見。
奇石“門鼎”一對,烏黑潤滑,堅硬異常,乃石之精英,經(jīng)名師造就,各式圖案,鐫工精巧,麟吐玉書,栩栩如生,可稱珍品。
該祠曾二次重修,一九二四年第一次重修,一九八二年,香港粉嶺宗親回國觀光,順為謁祖,見宗祠頹毀,倡議重修,彭村港僑,大加贊許,于是踴躍捐助,動工修繕,于八四年告竣重光,得以保存原貌,皆僑胞之力也。
彭屋村:彭屋原名馬坑,位于東坑鎮(zhèn)西北部的琥珀山(又名馬坑山)腳下。彭姓開基,始祖彭應(yīng)春號云溪在鄉(xiāng)科試中舉后被凋往廣東南雄縣任教諭,百至嘉定十三年(1220)致仕南雄珠璣巷。后在宋理宗紹定年(1228)遷到琥珀坑(又稱馬坑)拓基,到2005年已傳至29代。因村向馬坑山而名馬坑,后以姓氏命名。村中的彭氏大宗祠和亭崗廟,均在東坑享有盛名。 民國37年(1948)屬橫…… 彭屋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