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臺遺址
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土族自治鄉(xiāng)清泉村北。中川鄉(xiāng)位于寺溝峽與積石峽之間的小盆地的中部。盆地發(fā)育較好,分三個階梯臺地,比較寬闊平坦,旱臺處于第三臺地南緣,西臨清泉溝,東靠紅崖溝,北為臺地大緩坡,南對清泉村(俗稱祁家)。遺址面積約30O×120 米,西部緊靠清泉溝,南緣為中川中學(xué)校園,東部是一處漢代墓葬群。由于引水灌田,遺址被水沖刷分割成東西兩區(qū),中部塌陷形成一個大坑,地面散布有雜骨、陶片,以陷坑內(nèi)最多,周邊暴露有灰層、灰坑、白灰面房屋等遺跡。東部還見有殘墓葬。1980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隊在此清理墓葬1座,房屋2座,灰坑1個。墓葬為南北向長方形土坑墓,長240厘米、寬140厘米,內(nèi)葬2人,男性為二次葬式,女性為側(cè)身直肢葬式,并面向男性尸體。隨葬器物有泥質(zhì)紅陶雙大耳罐1件,長頸雙耳罐兩件,侈口粗陶罐、石璧及飾物各1件,骨鏃20個。房屋一為410×350厘米,一為310×300厘米,都是半地穴式。地面白灰厚0.3-0.5厘米,墻壁四角略呈弧形,上部向內(nèi)傾斜。室內(nèi)中間設(shè)一直徑114厘米的圓形灶,灶的周邊鑲嵌一圈白色小河卵石。兩座房屋相距約20米,唯一不同的是一座門向南開,一座門向北開;铱訛閳A形平底式;铱优c房屋內(nèi)皆堆滿了灰土,灰土中夾有較多的陶片、雜骨及零星的石器。陶片以泥質(zhì)紅陶居多,泥質(zhì)灰陶及加砂陶次之。陶器器形有素面及籃紋雙耳罐、腹耳罐、帶嘴陶盆、尊、鬲、加砂粗陶花邊無耳罐、甕等。石器有石刀、石斧、盤狀器。是一處較典型的齊家文化遺址。